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对政权兴亡“周期率”的思索

火烧 2010-05-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国历史中政权兴亡的周期率,分析封建社会腐败与统治者无法摆脱历史循环的原因,强调制度腐朽与反腐措施的局限性。

   

纵观中国历史,从春秋战国到辛亥革命之前,历朝历代从建立、发展趋于鼎盛,到显露社会危机,爆发动乱、崩溃,大抵每隔二三百年,就因统治集团的昏庸腐败引发一次激烈的大动荡,最终演变成旧王朝的覆灭,新王朝的代之而起。在王朝的兴衰交替中,曾经有诸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和康熙大帝等著名的帝王,历受血与火的动乱和创业的艰难,因而能吸取前帝王骄奢淫欲,昏庸误国的沉痛教训,使中国一次又一次强盛而威震四夷。然而,其后继者总淡忘历史的教训,走向腐败,使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最终无法摆脱覆亡的命运,上演着你登台来我下场的悲喜剧。  

一、封建统治者的无可奈何  

         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梦想政治廉洁,渴望吏清政明,渴求天下太平,努力使自己的统治稳固久远。但根本制度的腐朽,使统治者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每一个皇帝最终的目的和动机都是想把自己的统治延续下去,使宗氏社稷永远流传,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1、历史上防止腐败的措施从来没有放弃过。从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每朝每代都制定过惩治腐败的重典严律,都构建诸如御史台、按察院、监察院等名目繁多的监督制约官吏的机构。但由于一脉相承的家天下的封建皇权专制,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和壁垒森严的等级专制体制,尤其是最滥用权力的至高无上的皇权存在,必然导致腐败丛生,也决定了其惩治腐败的徒有形式的法律条文和貌似威严的监督体制的先天不足。平民百姓痛恨贪官污吏而无能为力甚至敢怒而不敢言,就逐渐漠然视之,进而逐渐养成尊皇帝、威官吏的奴性心理,又助长了腐败风气的滋生蔓延。  

2、历史上的反腐败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浩若烟云的官场宦海中,也曾出现过包拯、海瑞几个屈指可数的“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官御吏,但并未治理住官场的腐败,而且为了推行廉政,历代君王对贪污受贿、搜刮民财等腐败行为均科以重罚,进而修复日益运转不灵的国家机器,但腐败仍旧势如决堤、江山坍塌。汉武帝刘彻、明太祖朱元璋等惩腐倡廉的措施不可谓不严;诛杀的贪官污吏不可谓不多;动用的条律刑罚也不可谓不酷,尽管如此,也却从来没遏止过贪污腐败的浊流。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腐败是私有制社会的必然产物,以君权为核心的人治,或者称颂有加的道德,是不可能摆脱历史“周期率”的支配的,也根本不可能寻找到跳出“周期率”的有效途径的。封建社会最终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到坠入这个历史循环的怪圈中。从这个角度来看,一部中国封建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统治阶级兴衰交替、政怠人亡的备忘录。  

二、关于“周期率”的历史性对话  

        中国传统政治周期性的兴衰是同腐败问题密不可分的。千百年来的腐败与反腐败斗争中,人们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种历史的“周期率”,是一种亘古迄今影响和困扰社会历史发展的负面作用力。人们为之困惑,也感到不可捉摸。而真正破译这种历史“周期率”密码的,还得提及半个世纪之前,在中国陕北延安的一个土窑洞里,一位绝世的伟人与一位深谙历史的民主人士的一段发人深省的对话。  

         1945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前夜,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他把多年中国历史症结的思考求教于雄才大略的毛泽东。黄先生深沉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来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跳出这历史的周期率。”  

黄炎培先生的看法是颇有见地的,他把对历史的求索和盘托出。同样,深谙历史的毛泽东陷入久久的沉思。黄炎培先生接着又说:“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到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沉思后爽然答到:“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让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段含义深远的对话,至今仍在中国大地上回荡。这不仅是因为对话本身豁然解开历史之谜,而且是因为对话者能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反思和透视历史。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似乎想得更深,看得更远。他想到了未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绝不能重蹈黄巢、李白成的覆辙,而是一定要走出一条跳出“周期率”的成功之路。  

三、对“民主”之路的认识  

         从以上可以看出,跳出历史“周期率”,历朝历代靠法律和制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靠反腐败斗争也是不行的。而唯一的出路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走“民主”之路!  

法律和制度是统治者针对被统治者制定的,只能惩治被统治者,而不能解决统治者的问题。反腐败斗争是统治者针对下属制度的措施,但也不能解决统治者自身的腐败问题。统治者的腐败是最根本的腐败。如果统治者的腐败问题不解决,反腐败斗争就一定没有好结果。要解决统治者的腐败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实行民主,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让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实行人民民主,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二是对反动派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如果没有广泛的人民民主,就不可能对反动派实行民主专政。  

民主是一种权力,一种地位。主要包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文化民主。没有政治民主就没有经济民主和文化民主。只有经济和文化的所谓民主,而没有政治的民主,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而是封建帝王式的民主。  

在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彻底推翻了压在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使人民群众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毛泽东时代,是中国人民充分享有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文化民主的伟大时代。  

夺取人民民主很难,巩固人民民主更难。为了巩固人民获得的民主权力,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毛泽东同志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就是发扬人民民主来反对修正主义的一场预演。毛泽东同志继续革命的伟大思想光芒万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将永载历史诗册!  

历史总在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无产阶级的革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社会进入“特别是”年代,人民的民主权力逐渐被新生的资产阶级所篡夺,人民群众重新沦为“弱势群体”。相信广大人民群众仍然还记得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中国如发生反共的右派政变,我断定他们也是不得安宁的,很可能是短命的,因为代表百分之九十以上人民利益的一切革命者是不会容忍的。”我们坚信,勇敢的中国人民会在黑暗中重新寻找光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