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悠悠岁月情,丝丝暖人间——感想感动随笔二记

火烧 2011-12-08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通过回忆过去书信交流的温暖场景,展现儿时邻里间的亲密互动与亲情传承,讲述信件承载的深厚情感与时代变迁,引发对旧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悠悠岁月情,丝丝暖人间-----感想感动随笔二记

(一)

小记过去我们相濡以沫的时代
 

侄女今晚问我本地邮编多少,忽然就迷茫了。
恍惚后明白:我们久远了我们曾经温暖如春过的方式生活。
记忆,就这样被打开.............

三十多年前,每家每户心中天使就是绿色邮递员的到来。清脆脆自行车的铃声一响,会有一街坊大人小孩喜形于色欢呼,“您家儿子来信了,他可好吗?”,“是您家姑娘来信了,哦,太好了!”。这样的问候左邻右舍在生活中习惯,相互亲密程度就仿佛呼吸的空气都像一个门里出来一样;儿时的环境就是这样。信,于是真成会唱歌的云彩花朵画片。还记得有个要好伙伴,一次想听听远在西藏部队的大哥,来信说了什么,是隔个把小时往我家里跑一回。大哥的信,必须第一时间由爸爸打开,第一行字必须由父亲来读;念信的时候,全家得齐整整围聚一起,无论春夏秋冬。还记得小伙伴那天夜里是在我家度过,当然我也不少睡在人家床上。有趣的还有在信来的时候,各家信长信短,总是街坊大人们相互交流的话题。有一回,隔壁下放到农村去的儿子来信了,他母亲很失望,因为来信字数太少,自己嘟囔不够还站在街道中心向着一大帮前来问候的大人们笑着说:他来信就回了一个到了(到了农村驻地),就冇(武汉话)得了。于是,一群人就地出主意提要求纷纷说开。哪氛围绝对比现在观众对百家讲坛热情百倍。
社会都关心下一辈成长,是过去国家有计划有组织的提倡年轻人走四方向社会学习在各地锻炼人生建设国家;所以青年人踏上社会(就业学习)要比今天年轻人早,从十六七岁就开始人生进步成熟。而作为长辈就有了更多的社会关爱。当时的环境是谁家早出一个早当家,就是谁家最大自豪光荣;所以每个家庭都把自己的孩子早走上社会就看成了街坊邻居最大“新闻联播”。这比现在教育观念下三十还依靠父母迈不出家庭现象简直天壤之别。

回信也是家里的大事情。父亲回信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很庄重。父亲文化不高,写一个字,叨一个音,黄黄的电灯下,烟雾缭绕,大口杯的茶浓浓。悄无声息,惟有我娘在父亲写信间递上茶水,夏天还递上毛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情景,我们走过。信,写好还必须念给全家听,家庭每个人还必须发表看法建议,然后,父亲再写再念直至大家认为通过才叫完成。这个缩影是在文革期间。大概这样写信方式是父亲母亲工厂里领导习惯性的工作方法,而一般群众被接受后就地在家里推广了。我老姐现在总会回忆父亲写信的开头。父亲写信的开头总会有这样老几段:儿啊,在部队里要多学毛主席著作要吃苦在前要时时刻刻向雷锋同志学习等等。要说我大哥生活在普通工人家庭其实是一种福分,朴实的感情教育才是纯真诚挚性格的培养,他提干后用津贴悄悄地帮助家里困难的战友多年又主动要求去西藏去唐古拉山脉建设输油管道线,尽管几次因公负伤但毫无怨言。前段习副主席去西藏慰问住地解放军,我看了,我感动的哭了,因为今天西藏建设的成就就有我大哥的贡献功劳。

信,就这样构建了家庭亲情纽带也构建了社会交流相互信任帮助的平台,当然这样亲密无间的平台因为只有过去人人平等时代才能够出现。
现在通讯手段发达了,这是时代的前进。然而,不明白今天的亲情为何越来越冷酷,彼此间来往问候反是越来越淡。通讯的发达显然并没有促进今天社会亲情的交流社会公德的发展,倒是这样的科技下,人的交流学习帮助氛围不再而致冷漠后继小悦悦事件又出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将一名在册清洁工殴打至死。这难道就是发达后要的结果吗?又难道是所谓“北京精神”具体体现吗!为什么经济科技发达了又高举依法治国旗帜,而社会越来就越呈现没有实际法律制约没有社会强大道德规范呢!其实,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压根就不看CCTV成天为私有制大资本家服务的所谓经济建设节目;我就只想看看CCTV什么时候念念过去亲情交流的信件,让现代年轻人还能知道我们过去的中国还有过人民团结相濡以沫共同奋进由世界各国钦佩仰望的时代!

(二)

讲述一对百姓夫妻恩爱的故事



写这篇文章时候,夜深;对门楼上房客的灯光早已熄灭,我听完一天歌曲的工作也算告一段落。不错,就夫妻他俩,每天街坊有了如歌的日子。
男的五零后,岁月轮廓一望知晓。女的总有些乌蒙蒙鸟蒙蒙。第一印象来自今年夏天。那天这家男人带回位超短裙女子,背影。当时莫名气恼莫非对面住大款。女的声音清脆,那种没有经过嗓音换代的效果。于是就对邻居留意起来。不一会,超短裙下楼。定睛一看这不就是女主人大当家嘛。岁月磨砺和大家一样刀刻斧过蜡黄的皮肤不见白皙。不知道为什么看见她还是感觉心里舒坦。快乐人生也许不需条件,只要真诚对待生活就行,可能总有幸福的人才能忘掉岁月的差异吧。于是我欣然接受了女子年过四十也穿短裙的美妙。

男的是哪种永远当不了歌唱家或许就算班级小组选拔也上不了台面型。他唱歌像缺电的留声机还像滑针的唱片。就这条件他的热爱不改。说两段是他只能两段,平声部一般,其它高声上不去低音出不来。不过架不住高兴,两段每天能唱上两个小时。嘿嘿,奇特吧。其实奇特的是他女人,每次唱时,总能听到女人不厌其烦周而复始辅导,当然不会忘男女二重唱,然后女人的笑声从窗口飘下,荡了又荡漾漾开来。街坊邻居经常被感动,随着女人的调调也会心笑了。

有时候,俩人在一起做饭,不信吧两个人吃饭还能闹出一桌子效果来,街坊总以为我们家对门要开饭馆。女的掌勺男的下手;女的炒菜不忘唱歌,唱着唱着,手上的菜刀铁勺就变成打击乐定音锤,咚的碰的啪的,甭提多响亮了。男人相帮时,不时就小菜调出人生观的感慨,惹的女人不是笑就是评不是评就是辩;再加女人淘气般爱吃辣椒,抽油机一吹,哇,一条街上下百把米都知道他们家开锅了。但有的时候特简朴,买几个馒头就对付,女人喊卖馒头竟带着花腔,于是一街坊跟着起哄,不管卖馒头的跑多远总能被拽回来。有趣的是他俩吃馒头还在开心哪感觉就像买了一餐国宴似的吃完了还接着唱!嘿嘿神奇吧,我总觉得他们太神奇。


相处久了,男的告诉我,他们是部队下来的,男的技术干部出身女的音乐老师。难怪这样快乐,说到底部队比地方干净,部队比地方正气多,所以人的爽朗乐观就这样修养成性了。重要是部队风气正,才有了恩爱磐石。

他们的孩子不在身边,有时回家看看。他们的收入应该卖部小车不成问题。可是,他们俩总爱骑一架自行车。他说他孩子住地很远,骑行不累吗?原因不是,原因说起来叫人羡慕。有次在外面见到他们。男在前面,女的靠着男人;男人骑行还讲着笑话,女的后面咯咯就笑个不停。长长的路,长长的情,长长的爱,就这样长长长。
武汉没有重庆花团锦绣,如果武汉能够有重庆花园城市景观。想想吧,这对夫妻的骑行过程会给我们一幅多么烂漫陶醉画卷啊。

每次他们出门的时候,我就能够想到某个电视剧片《最烂漫的事》;其实我总是希望他们能够唱出这首歌来。其实他们是在用彼此的心认真唱这首歌而且唱得很美丽很圆满。
------------是啊,就是这首歌
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
听听音乐 聊聊愿望,
你希望我越来越温柔,
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

你说想送我个浪漫的梦想,
谢谢我带你找到天堂,
哪怕用一辈子才能完成,
只要我讲你就记住不忘。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
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
手心里的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