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忠国:谋划未来就是战略
田忠国:谋划未来就是战略
田忠国
有朋友问,人们经常在网上谈战略,但什么才是战略呢?其实,为未来谋划就是战略。但为未来谋划的前提,一是预测。所谓预测,就是对未来的发展有个清晰的把握,这样才能根据战略目标的布署实施。当然,有人一听到预测二字,就表现异常,说预测就是算卦。另一种人则说,预测缺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因为,它不讲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其实,没有实践哪里有预测?也就是说,预测是建立在对现实问题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离开现实,就没有预测,因为,今天现实中隐含的价值逻辑,是未来现实的延伸。所以,改变未来的唯一途径,就是改变价值标准、价值目标。改变价值标准、价值目标的途径,不外乎自我革命和暴力革命。二是战略。战略由价值标准、价值目标、战略目标和战略管理体系所构成。由此可知,凡是为未来谋划的,大到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工农业发展纲要、城市基础设施,小到柴米油盐,只要是为未来谋篇布局的,都属于战略的范围。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拆除立国战略就等于颠覆国家。
请各位注意,战略目标必须为价值目标服务。
因为,如果有人说,制订战略不需价值目标了,这一定说明,此人想把价值目标掉包。中国三不论的客观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呼吁毛派战略学者,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牢牢记住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国家战略的基础是什么呢?
我国的党章宪法明确规定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什么这样规定呢?道理很简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由价值标准、价值目标构成的科学体系,而国家的发展战略、制度设置、文化创建、军事战略,都是建立在这个科学体系之上的。所以,中国把两个完全相反的价值目标合到一块,就必然相互解构,但最终前者必然被后者所颠覆,国家战略也必然随之被颠覆。或许有人说不可能会这样,但是,中国历史证明,这是价值逻辑的必然规律。
从战略上说,中国要恢复党和国家的性质,必须经历这么几个阶段,即,主义之争----构建落实主义的操作模型-----社会实践----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前两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实践阶段,如果在此过程中不进行思想文化的继续革命,中国必然还会重蹈历史覆辙,也即复辟资本主义,或者说,以私有制的殖民主义为社会主义。我们认为,主义之争尚未完成历史使命,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未清除颠覆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价值目标,也即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的指导理论,所以,虽然现在初见曙光(陈奎元先生和刘国光先生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但还有比较漫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全国人民继续共同努力。清除颠覆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价值目标的主要标志,就是重新评价文化大革命,并在客观总结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原则,重新规制文革式动态纠错机制。如果中国做不到这一点,所谓不搞私有制,就必然滑向专搞殖民制。
殖民制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私有制。
所以,不重新评价文革,就没有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价值目标的重新确立和动态纠错机制的重新规制,没有对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价值目标的重新确立和动态纠错机制的重新规制,就不可能清除颠覆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价值目标的指导理论,没有对颠覆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价值目标指导理论的清除,就不可能恢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根本宗旨。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逻辑上说,谁违背党的宗旨,人民大众就有权造他的反、夺他的权。或许有人说,造反夺权会造成社会混乱,我们的回答是,错!因为,中国可以实行任命与票免相结合的制度。实行票免制就是对文革动态纠错机制的重新规制。反对人民大众当家做主的人或许又会说,实行造反有理、革命无罪的票免制没法操作,试问,你们的票选制不是更无法操作了吗?
如何实行票免制呢?
全国各地由人民大众自发的组成监督团体。
人民监督团体发现权力运行或决策出现问题,或人民大众发现问题,向人民监督团体提出动议票免某个官员时,由人民监督团体启动票免机制,票免率达到当地总人口20%的,该官员自动辞职,达到30%或30%以上的,各级人大免除其职务,这是一。
其二,任命机关的推荐人向本地人民公开道歉,如果因贿赂而推荐的,推荐人主动辞职,推荐人不主动辞职的,人民团体启动票免机制,对推荐人实施票免。
其三,实行人民团体财务审计制,也即,人民团体负责对各级政府财务状态监督、审计。
其四,政治经济制度,由全国人民共同决定,即,投票表决选择走什么道路,凡是未经全民投票通过而擅自决策的,即以颠覆国家和反人民论之。
其五,人民团体全面负责价值标准、价值目标,也即国家基本战略的管理,人民团体发现问题,即可以启动群体问责机制。
其六、凡是人民团体发现有违背党章宪法的,人民团体即启动集体问责机制。
其七,人民团体由人民选举产生,属于人大的下属单位,但又独立行使职权。
2011-5-20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