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对日战略新思维

火烧 2010-09-30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提出对日战略新思维,认为二战在亚洲未结束,中日仍处战争状态。强调日本历史责任与核威慑能力,呼吁中国明确核政策,彻底清算二战,确保东亚安全。

  作者张伟林 10年10月,欢迎各位网友转载与下载。
  更多的内容请看作者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33694737
    http://blog.ifeng.com/1478466.html
    在最近的钓鱼岛事件中,中国更应该反思中、日之间的现状如何?定位又如何?对未来的前景应施加如何影响?这些都需要在新的思维指导下进行反思与寻求对策;或者更确切地说,如何从全局、战略性角度作出重新审视,进行战略调整,掌控话语权。下面,就回绕二个主题进行展开讨论。主题一是中、日关系的现实如何判定,即作者的观点是二战在亚洲并没有结束,中、日之间仍处在战争状态之中。主题二是如何认识日本,即世界需要一个怎样的日本,这就需要中国的核政策在对日方面作出更为明确的宣示与执行。
    有关二战在亚洲并没有结束、中、日之间仍处在战争状态之中的话题已经在《一个共管的日本,就是为了让世界更安全》一文中有了详细论述,这里用概括性语言进行论述就是四点:
1   日本是被美国与苏联打败的,日本没有被亚洲国家打败过,何谈战败;
2   日本是亚洲国家的解放者,不是侵略者;
3   日本才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作为受害国的日本有权追求战争的责任;
4   日本时刻在准备着报复。
    一个法西斯国家、一个侵略与掠夺成行的国家、一个给东亚国家带来灾难的国家、一个重来坚持不认罪与不伏罪的国家、一个不认为自己是战败的国家、一个一直在时刻准备着报复的国家、一个根本就是毫无诚信的国家,二战结束了吗?既然日本不认为二战结束了,那么东亚国家更应该提出彻底清算二战!
    这里,用二个极端例子说明作者观点的重要性与急迫性。一是有关731部队的问题,这是日本在明确告知人们,尤其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日本过去是这样干的、今后还是那样干,日本杀了、毁证了,又奈我如何?即在告知人们一个日本式“真理”:狠劲,绝透,无耻。实际上这也是在变相地告知人们,对日本的任何仁慈回报只有也仅有一个:灾难降临。所以,对日本的任何理性与仁慈都是无效的;对待日本只有、也仅能作出这样的选择:要么管住它,否则就直接弄死它。二是与广岛和平纪念馆相关的问题,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是在向战胜国进行挑战、在威胁着战胜国要进行报复、在向战胜国宣示复仇的意志。一个恶魔、一个战争罪犯、一个人类的魔鬼在向正义的人们讨要人类的共有财产“正义”简直就是无耻之极,有这样的魔鬼在继续行走在人间,正义的人们能过安心生活?!能够说战争已经结束了,能够不向魔鬼讨还正义?!绝对不允许!正义人士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在宣示自己的逻辑:日本可以横行不法,你们要用最高、不受规范限制来约束自己行为。目的就是在兽欲般日本的面前只有、也仅能解除自卫。但是,日本恰恰忘记了在日本所投掷的二颗原子弹,这是正义之弹、是对罪恶的惩罚之弹、更是对“疯徒”教训之弹,也是日本得到的应有之弹。如果日本继续负隅顽抗,那么就直到它趴在地上为止,即是毁了整个日本也在所不惜。世界根本就无需在意日本,没有日本又有如何呢?过去应该如此,现在也应该如此,将来更应该如此。所以,任何一届中国政府必须记住:要么将日本牢牢地拴在自己裤腰上,否则就根本不必把日本当作“人”来处理。
    还有,世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日本根本就是一个有核国家。即使在所谓的“宪法”中列入“无核三原则”时就已经具有“核威慑”能力了,今年在那个所谓的广岛的和平纪念仪式上菅首相还是继续重申日本需要“核威慑”。所以,中国的现有核政策根本就不适用于日本;在今后任何东亚国家所发生的局势变化,任何所在国家对日本的核攻击都是正当的、必要的手段,对于这一点中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还是要告诫中国领导人,再过十年左右,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将结束二战这一问题作彻底解决。这既是对人类的负责,更是对国民的负责,中国对日本再也不能心慈手软,否则将贻害于国人,将遗臭万年。

相关文章

  • 卢麒元:打狗棍法
  • 钓鱼岛主权,我们寸土不让
  • 钓鱼岛争端将怎样演变
  • 港评:俄国强悍对日 中国自惭形秽
  • 战略交锋:美国耍的就是“二杆子”
  • 大陆台湾联合保钓稳赚不赔,还可威慑南海
  • 纪念保钓运动40周年:70年代保钓运动的珍贵资产
  • 台湾70年代保钓运动始末
  • 俞力工:在台湾世新大学“保卫钓鱼岛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 中俄联手对付日本,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 谁把“钓鱼岛主权”被炒成回锅肉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