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摇摇欲坠的哭墙》有感
读《摇摇欲坠的哭墙》有感
《哭墙》讲了“生存还是死亡”、“艾米斯塔案”、“敌人在内部”、“女性应有的地位”、“事实应该让你自由”、“色情书大亨与传教士之争”、“什么代价如此之高”、“清洗基因库”这8个富有争议的案件及8场经典是辩论。下面我就选3个案件,讲讲我自身对此的感受。
“生存还是死亡”是讲安乐死的问题,与早前时间拜读鱼崇的《自由女神下的阴影》中的一个案例一样都是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可是这两个案件的结局确实截然相反。《哭墙》中的那对夫妇为了女儿早日摆脱痛苦,摆脱病魔无休止的折磨,希望医生可以移除输食管。但是这一个要求却进行了多场官司最终也未能彻底实现。而《阴影》中恰恰是一对父母不允许他们女儿的丈夫放弃一丝可以就助自己女儿的希望,不允许移除其输食管,可是最终法官却同意其丈夫的决定,移除输食管,让她逐渐饿死、渴死。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却影射出了安乐死这个富有争议的问题。这两则故事中的两队父母对自己的女儿采取两种完全不同的做法,可是最后结局他们却都显得那么悲哀,无奈。《哭墙》中的父母希望女儿早日结束痛苦,投入耶稣的怀抱,可是却不能让那些拥有所谓职业道德的医生同意。而《阴影》中的父母歇斯底里的哭喊,哀求法官不要放弃让他们女儿生存的机会,结果却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干裂的嘴唇和消瘦的身体,逐渐死去。我想即使是在美国,这个司法体系被誉为最为完美的国家,如何清晰、明确的辨析安乐死这个问题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可是我知道无论如何,父母的自己子女的爱绝对是最无私、最单纯的。
“艾米斯塔案”是讲美国律师为黑人奴隶们争取自由的案件,在这个案件中我不得不感慨美国那些律师们对自由、平等的绝对崇敬,那是一种不畏高官义无反顾的坚持。可是这又让我联想到《阴影》中描绘的令人发指的眼泪之旅,这也是美国人干的“好事”。还没有独立在英国管辖下的美国人是如此渴望自己,以至于拥有希望所有人都有自由这样的胸襟。而取得自由后的美国,似乎忘记了“人生而平等”这句他们祖祖辈辈一直追求的箴言,以至于他们可以忘恩负义残害对他们有恩的印第安人,可以无视最高法院的判决,破坏他们引以为豪的法制。难道这就是未曾拥有的时候拼命追求,拥有之后却不懂的珍惜么?
“敌人在内部”让我不得不感慨原来最为富饶,强大的美国也会被共产主义弄的胆战心惊、人心惶惶;原来最具法制观念的他们也会出现像像中国一样荒诞的“四人帮”相似的组织;原来自称最为民主,自由的他们也会出现“争议等于与死亡”这样荒谬的话。可是最终他们还是没有像中国一样陷入长达十年的白色恐怖当中,经济倒退二十年这样惨痛、触目惊心的损失。是因为他们拥有像曾格那样不畏强权敢于说“不”的人么?不,不是的。长达十年的文革中中国也不乏这样的英雄存在,可惜最终却只是落个悲惨的结局。我想这就是美国依然坚挺的法制的力量和美国人民深深信仰的“言论自由”可以让他们在曾格案中获胜,可以让他们摆脱白色恐怖。如果在一个荒唐、疯狂的年代法制依然有用的话,那样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吧!如果当年中国共产党取得国家政权没有完全废除国民党制定的法律一切会不会都不同呢?如果······可惜没有这么多如果,我们用了十年的代价换来一个大大的教训——注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这些案件都是影响美国法律进程的案件,我想就是因为这些案件的存在,有这些为民主法制而战的人的存在,才可以让美国法制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