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开发经营钨矿养活30万红军
毛泽东开办经营钨矿养活30万红军
作者:传灯天使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1929年2月10日,朱毛红军3500人下井岗与敌军在瑞金大柏地血战,红军弹尽援绝,用木棍、石块、长矛与敌血拼,危急时刻,毛泽东提枪亲率警卫排冲入敌军血战,终于取胜,大柏地大捷是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1929年5月,朱毛红军进入闽西,筹措了5万光洋,给4000红军每人发4元零用,接管军服厂统一制作4000套军服,红军第一次统一军装,军荣焕然一新。红军迅速扩充到2万人,江西苏区也发展到十几个县。这么多人要吃饭,还要购置武器装备。毛泽东知道,光靠打土豪是养不活红军部队的,必须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稳定财政收入的办法。1930年5月毛泽东来到地处广东福建交界的商业发达地江西寻乌县。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毛泽东找到财政收入解决办法:开发与经营钨矿。
赣南的钨矿储量世界第一,钨被称为战争金属之王。除了照明电灯之用,钨可以制造枪械、火箭推进器的喷嘴、穿甲弹、切削金属的刀片、钻头、超硬模具。
1931年8月,红军打败当地民团,控制大余县铁山垅矿区,恢复钨矿生产。有财政收入,有部队,有武器,有地盘和人,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成立国家了。1931年11月7日,江西瑞金叶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朱德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大典上,毛主席对美联社记者说:“欢迎美利坚到瑞金共和国投资,如果有时间,我和恩来亲自去考察美利坚的工厂”。这时,毛主席开放引进外资的思想已初现端倪,“毛主席”的称呼自此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毛泽东1932年初派弟弟(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行行长)毛泽民到赣南调查。毛泽民先到大余县铁山垅矿区,走访动员了500多工人,成立第一个苏区公营铁山垅钨矿。毛泽民调查盘古山后,从苏区银行投资,开办了“中华钨砂公司”,亲自兼任总经理。公司成立后,苏区政府统一组织生产和收购钨砂,钨砂的销路有了保证,政府收购价格实惠,矿工多产砂,多挣钱,生产积极性自然提高。1933年,中华钨矿公司所属公营钨矿开采、合作社收购的钨砂,总量比1932年增加了将近4倍,仅铁山垅和盘古山二矿的产量,就由1932年的648吨上升到1753吨。至1934年10月,中华钨矿公司共开采、收购钨砂4193吨,公营钨矿职工发展到5000余人。运送出口钨砂到广东交易。钨矿的开发,为红军和苏区政府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障。
广东军阀陈济棠觊觎红军赣南钨矿,便派兵妄想占领赣南,结果被彭德怀红三军团和林彪红衣军团打败(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红军进入全盛时期,中央苏区达8.4万平方公里),出于统战考虑,红军恩威并施释放上万粤军俘虏。陈济棠改为与红军合作,消极应付蒋介石的围剿苏区部署。苏区的经济封锁被撕开口子,钨砂通过陈济棠的部队向广东出口,同时进口盐、粮食、布匹到苏区。当时一顿乌砂可卖1040光洋。1932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出口钨矿砂,获利620万银元的巨款。苏区兵强马壮,在长征之前,红军部队高达30万人。
1934年1月,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在瑞金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我们的经济政策》指出:“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国家经营的经济事业,在目前,只限于可能的和必要的一部分。国营的工业或商业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因为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私人经济,不待说,现时是占着绝对的优势,并且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也必然还是优势。我们有计划地组织人民的对外贸易,并且由国家直接经营若干项必要的商品流通,例如食盐和布匹的输入,食粮和钨砂的输出,以及粮食在内部的调剂等。”毛泽东把瑞金共和国治理得欣欣向荣,苏区山歌传唱:“红军来了大翻身,穷人当家作主人。学习文化入夜校,瞎子开目见光明。”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