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我们的影视作品是带着枷锁+不接地气

火烧 2023-02-05 00:00:00 网友时评 1035
文章分析《狂飙》与《满江红》等影视作品,指出其受限于审查与内容设计,无法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与底层百态,引发对影视创作自由与真实性的思考。

  想跟大伙好好聊聊最近很火的2部作品,1个是《满江红》1个是《狂飙》。

  尤其是《狂飙》,我地铁上发现好多人都在看,狂飙我才看到20多集,不知道后面剧情,但我看有剧透说是结尾有点烂尾,好像又是“弘扬正能量”啥的。

  但不管怎么虎头蛇尾,《狂飙》还是颇有看头,我看了《满江红》跟《狂飙》发现:中国人不是拍不出好电影,是真正的好作品,要么被带上了枷锁,要么不接地气。

  我爱看《狂飙》不是说这剧情设计多好,翻转多刺激,而主要是“达康书记”独白中提到说:“扫黑的前提是,为什么会产生黑?”

  紧跟着旁白公布答案:“我们的社会当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分配,导致了基层百姓觉得,如果不靠非法手段,是无法实现致富的。”

  我当时看这剧的时候正在吃饭,不瞎说,我听到“不公平分配”时,我筷子都停住了,这句“王炸”居然过审了?怎么还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不是拍不出好作品,这波只是稍稍去掉点枷锁,就有这种水平,要是把枷锁砸烂,大大方方拍工农,拍底层,拍人间百态,那还了得?

  不是我们水平不够,

  实在是带着枷锁跳舞。

  另一边是《满江红》一类的作品,当然我不是来评价这部电影,我又不是专业影评人,但《满江红》真的很有代表性;它代表了一部分舆论宣传“不接地气”。

  说好听点,叫“不接地气”,

  说难听点...

  《满江红》最大的争议点就是秦桧替身朗诵《满江红》,有点自我感动了,甚至属于是典型夹带私活。但民众要看的是这种《满江红》吗?你说这本来就是虚构,那群众要看的要么就是痛杀了秦桧那厮,要么就规规矩矩去拍岳飞,拍岳飞怎么写下这篇《满江红》。

  请允许我洗一波,这《满江红》真的还好,还有个电影《无问XX》,这电影最为典型!

  里面有个镜头是教员时代在1座四合院里,街坊四邻热热闹闹,熙熙攘攘,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好一派和谐景象。

  但有1天有一家女主人跳井了,男主拼命去敲街坊四邻的门,但不管男主怎么大声呼喊“救人救人”,昔日看似关系很好的邻居,没1个出来的,全都大门紧闭。

  这种“细节植入”在电影里还有很多,起码还有3 4个,我只是挑了个典型出来。这种“细节植入”埋藏在1个电影的虚实线里,你在品味整体电影框架时候会不自觉地吸收掉这些细节。

  遗憾的是:往往就是这些电影细节,会极大地重塑或者影响你对某个时代的或某个大事件的看法。

  比如有些不太了解历史的人看了《无问XX》这种片子,看到跳井那个场景,ta就会认为那个时代看似人人友善,实则虚伪装逼,可事实是这样吗?

  我需要稍微论述一下这个场景,

  按惯例给大伙“编个故事”。

  我舅舅小时候晚上睡觉被狼叼走了,整个村子的人都跑出来追狼,愣是把狼追到不能“换口”。所谓“换口”是狼这种犬类动物咬住猎物时是要咬住脖子,这样猎物能更快窒息。那头狼叼着我舅舅是咬着我舅舅额头,如果没那么多人追赶,追得没那么急,狼会“换口”,直接咬住我舅舅喉咙。

  1个娃娃被叼走,1声哭喊1声“救救我的娃”,1个村子的壮劳力从被窝里爬起来追,愣是“虎口夺食”,把娃娃给救出来,冷漠吗?

  当然我又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原则,在去年我在调查养老院时,我顺道还问了10几位老人这么个问题,你们年轻那会(教员时代)有人掉河里了或者出事了,你们会不管不问吗?

  统统回答:不可能,下意识就得去帮人家。我把那个电影片段放给老人看,其中1位老太太说:小伙子你不要信,这在抹黑我们,抹黑毛主席!

  我对这个细节表述这么多就是为了论证我前面那句话:一些电影/或其他作品细节,会极大地重塑或影响你对某个时代或某个大事件的看法。最终结果就是:你的看法跟实际状况,根本不在1个频道。

  像此类电影电视剧,无不例外,都是纯粹的自我感动,纯粹用自己解读当版本答案,向大众传播。观众会想当然以为这种片子能过审,那说明这是对的,是能信的,就这样不经意间被带了节奏。

  这种作品是细节性诱导,还有1类是整体性诱导。你有没有发现近20年-30年来,清廷剧素材拍的是特别特别多?比如《宫》系列,《三秘史》系列,《微服私访》系列,还有《一帘幽梦》这种,从历代帝王到后宫算计,那真是1个不漏,不留死角。

  关键是还他妈的反复播,以前看电视的时候,换了好几个频道全都是留着辫子,自呼“奴才”“嗻”的清廷剧。

  我无法理解,这种“奴才”霸屏、满口是“嗻”的清廷剧为什么要拍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反复重播?这想干嘛?

  我更无法理解,其他朝代的电视剧为什么拍得那么少?就算拍,拍的全是后宫争宠斗艳那点事,尽拍一些有的没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英雄人物,根本没拍几部。

  1个乾隆康熙反复拍反复播,找老戏骨拍找小鲜肉拍,做到老中青观众全覆盖。但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朱重八、项霸王、刘厅长、曹老板这种也不见出几个个人专记。

  气势恢宏的秦汉大唐还有硬邦邦的大明这些能涨国人志气,丰富大伙历史内涵的朝代不拍,拍的全TM是“辫子剧”;搞到后面有些人都认为“我八旗天下无敌”,都认为爸爸妈妈不叫“家父家母”“家严家慈”,叫“皇阿玛皇额娘”。

  舆论的船舵一改,民智的航道怎会不偏?所以今天有些人说出一些很反智的话,比如“秦桧才是为民着想,岳飞那是劳民伤财”,你千万别生气,更不要跟他们争论,因为:

  所以现在的影视引导估计都看出来了,全部都在“竞劣”,都是劣币驱除良币。市面上更多的是导演的自我感动,是导演想当然去“教育大众”,没几个去老老实实还原历史真相,涨涨国人志气,更没几个去老老实实拍拍底层大众,说说世态炎凉。

  但对未来,我个人还是有点希望,因为国内很多良心剧本都是被枷锁牢牢锁住,无数野马一样的编剧被紧紧摁住缰绳。而一旦束缚打开,中国人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剧荒”,我们的精神食粮应该能吃到“反胃”。

  期待能有更多更走心的作品来满足我们,现在这都什么玩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