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只有不断更新概念,才能取得新的认识

火烧 2010-08-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奶粉与地主两个案例,说明更新概念的重要性,强调实践与反思对认知的提升,体现哲学思考与思想转变的关键作用。

              

概念这个东西属于哲学范畴,实在抽象得很。可凡是抽象的东西又往往是具体的,具体到每个人都在时时运用它、并根据自己的实践赋予它新的内容。  

就拿奶粉来说吧,原有的概念是这样的:“奶粉是将牛奶除去水分后制成的粉末,它适宜保存”。对于这个概念,人们信奉了若干年。可是,先是“三鹿”更新了人们对国产奶粉的概念,使得制作洋奶粉的老板们乐不可支;然后又是婴儿早熟更新了人们对洋奶粉的概念,使得无数母亲们开始考虑母乳喂养婴儿。现在一说起奶粉,人们肯定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地认为它是有益于婴儿发育和病人康复的大大的好的东西了。  

人呀,就是爱联想。说着奶粉,不由想起了和奶粉无甚关联的其它事儿,比如说,地主。在一九六九年去陕西插队之前,对于地主的认识就是一个概念:一个由教科书和主流宣传灌输到头脑里的黄世仁加刘文彩的概念。可是,这个概念在我进了离黄河不远的小山村后不久,就被更新了。因为在这个村子里对我们最好的有三个人:一个是大队支部书记,一个是大队贫协主任,还有一个就是村里唯一的地主张老汉。支部书记从政治思想上帮助我们,贫协主任从生产技术上指导我们,而地主张老汉则从生活物资上接济我们。在这种“三合一”的氛围下,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终身难忘的知识和技能,也更新了对于“地主”的概念。必须承认,要想更新这个概念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找到理论根据才行。可是这样的理论根据在《毛选》和《语录》里很难找到,于是我从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中葛里高利与一个红军逃兵的对话里找到了答案:  

葛里高利问红军逃兵:你也是哥萨克,为什么跟着红军打自己人?  

红军逃兵回答:我也正是这样问政委的:白军士兵也是穷苦的哥萨克,我为什么要向自己人开枪呢?政委告诉我:当一个穷苦的哥萨克穿上白军制服时,他就属于剥削阶级了。所以你瞄准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阶级(大意如此,我没有查原著)。  

本着举一反三的原则,我认真思索了一下:没错!既然区别哥萨克反动与否的标准在于他为谁服务,那么区别张老汉这个前地主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标准也应该看他为谁服务。过去是过去,历史已经做了结论。既然他现在服从并尊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而且关心、帮助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的学生们,那他肯定就不再是坏人。  

于是,我和我的伙伴们便把他划入了好人的范畴。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由此可见,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概念上,只有结合实际用发展的眼光不断更新概念,才能不断进步。  

再联想一下,对地主的概念可以实事求是的更新,对其他一些概念是否也可以更新呢?比如,对那场“运动”的认识是否也应该从现有的“彻底否定”的抽象概念中跳出来,历史、客观、具体地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它的历史意义和作用,从而取得新的、更符合实际、更有助于解放思想的新认识呢?我以为应该这样,因为“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哲学思想本来就是相通的。  

 2010年8月30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