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新思想改造传统与更新规则

火烧 2010-09-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文章探讨新思想如何改造传统并更新规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强调革新传统的重要性,并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案例,说明传统革新对国家发展的关键作用。

  新思想寓言集   之十八 

       新思想改造传统与更新规则

文/阿蒙山2010.9.18

传统是每个民族都乐于自我宣扬的事情,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特点,必然就有优长劣短之分。强健的民族传统必定会使得这个民族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更多的利益,历史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未来更是这样。

中华民族传统的优长之处甚多,而劣短之处也非常明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容忍是骨子里带出来的,炫耀悠久历史就是固步自封的隐痛,遵守祖训的点点滴滴往往就是自取其辱的必然结局。劣短之处就像肢残一样显露无遗,像一个没有城防的部落。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自省其脑其身,才能继续传承更健康的传统。

四十年来,南海、东海和钓鱼岛发生了很多次的外交事件,表现出的深层原因并不仅仅是我们的国力不强,也不在于历史遗留的问题,而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致命缺陷 -- 仁和忍字当头,以泱泱大国自居的夜郎心理。在更多的争取本国利益的国际舞台上,和睦与忍字当头大伤国家威望和国民的自尊心,这样的传统文化观点应当痛加改造与变革。

传统是每个民族的先人们一代代积累革新发展起来的,没有革新就没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没有经久不变的传统,没有世代遵循的遗训,这是一个通俗的民族历史进步的规律。国际社会格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定要促进民族传统的主动或者被动的革新。凡主动革新就会占有争得利益的先机,被动革新必然会失去应当得到的利益,自己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

1868年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改革。原来国力军力都不及中国的日本,从权力分配、土地、教育到国有及民间经济,甚至包括给予平民姓氏等等都进行了大领域的改造更新。用了不到 30 年的准备时间就打败了中国海军,战胜了昔日的强国大国 -- 中国,从而获得了中国在东海及台湾的利益。日本准备的不仅是物质和武器,而是新的思想,这是日本由小而大由弱而强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们看到了在 1840 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已经衰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一些到了中国的中下层日本人认为,如果日本不对传统做重大的改造革新,不改变日本的现状,日本的下场比中国还要惨,必将成为西方某国的殖民地。为了自救,并不强大的日本才会发生明治维新改革,改造了传统的日本开始变得强大起来,直到今天。

100年来,日本对中国的两次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直到今天还重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心上。而当时国内舆论在马关条约即将签订之时才发生“公车上书”,对这次屈辱的反省实在晚矣,可是亡羊补牢却并不晚。然而改造革新传统的事情仍然姗姗来迟,从 1906 年预备立宪到 1908 宣布立宪,比日本整整晚了 40 年,而且立宪的寿命只有 3 年,且不论立宪的诚意有多大,清政府就结束了他腐朽的政治生命。

不仅传统需要革新,革新的时机也非常要害,错过了就意味着将会失去利益,直至失去全部。中国与日本在对待改造传统的不同认识,在选择上的过程和结局,就是新的鲜活例证。无需再用生活中的大量实证去证明传统是不是要革新,怎样才能健康的发展,没有革新就没有发展,传统就会成为过去的事情。所以传统里的核心文化必须要改造,才能保护传统不被扼杀和削弱。

传统里重要的实际组成部分就是规则。做人做事都需要规矩 -- 规则,规则威在履行,重在更新。宪法是国家对内外关系的规则,法律是制约宪法之内的人和事的规则。宪法是个大圈圈,法律就是在宪法大圈圈里的小圈圈,所有服从宪法的人和事都在大圈圈里面和小圈外面活动。标准是规范社会生产和国家运行的规则。

规则具有强制接受的特点,规则是最低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所谓高标准严要求是曲解规则特征的谬论。章程是经过协商的纲领,还是志同道合的自愿者合作的契约,用于自律,约束自己人的规则。

好的规则能够促进社会健康生存,更新规则才能促进社会不断的向更好,向更高处转变和发展。坚持规则就是保守全部传统,不思进取,这个坚持必定是失败的坚持。新的时代要求更新原有的习惯想法和做法,拒绝更新就缺乏抵御病毒的能力,难以确保自己原有的实力。更新的规则会促进生命活力,事半功倍;拒绝更新会在原地徘徊,每进一步就要付出更大地代价,事倍功半。

    直白地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对传统观念的改造。三十年来中国的吃饭问题解决了,国民经济高速度的发展了,国家实力极大地增强了,国际地位大大的提高了。这些都是改革开放 -- 改造传统带来的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更直白地说,更新规则的规划和编制的权利就是政府与社会分权。不是政府放弃权利,社会取得全部权利,而多方共同参与运用权利。

 在需要更新规则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国陆上运输网的规划,尤为特殊的是铁路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的权利,这是改革以来最后一个没有全面改革的系统。铁路与极少地方的社会分权只象征毛毛雨,其所影响的社会效益不可估量。铁路客货运输是个垄断的卖方市场,应当具有极大盈利空间和再投资再盈利的垄断地位。工业革命的初中期,铁路事业是投资盈利的黄金时期,希望中国铁路事业不要错失机会。

 而宣传领域比交通网和铁路发展规则的编制管制权重要得多,宣传领域就扩大了社会能够分享的权利,文化市场异常火热;而大邮电系统已经与社会分权多年,活力充沛,但问题也不少,原因仍然是规则更新的深度不够。比如监管不力,潜伏收费项目和短信诈骗很猖獗。

 京北地区连续多次发生长时间的高等级公路堵塞,正是这个问题引发的突出表现,而恰恰发生在北京附近地区。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个地区运输网的规划和测算发生了问题,因为规则没有给社会更多更大的监督和质询权利。所以只能在事后才能暴露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只有重新规划,如果规则不改,产生问题的根源仍然存在,而修修补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优选择。 

 最为显著的例子是出现了新双轨制。改革前在工农和城乡的不同政策是旧的双轨制,俗称剪刀差。改革后,多个领域依然部分地保留了旧体制执行的规则,加重了同一种职业不同境况的差别,比如各种待遇。其中最为引起社会不平的是改制不仅改变了身份,还改变了个人的命运。特别突出的就是退休制度 -- 社会公共保险和是否能够得到社会服务的巨大差别。虽然本届政府在社会公平中做了很大的宣传和务实的民生工作,却不能触及到由规则造成巨大差别的老问题,实际上政府花钱做了事倍功半的事情。

鲁迅的思想告诉我们:不能像祥林嫂一样千篇一律地重复自己的不幸,求生的人只能改变传统观念对自己的束缚,跳出束缚去赢得新的生活,对内对外道理是一样的,人能尚且如此,何况一个庞大的社会。

 改造传统观念需要新的思想,好的规则能够促进社会健康生存,更新规则才能促进社会的转变和发展。坚持规则就是保守全部传统,不思进取,这个坚持必定是失败前的坚持。新的时代要求更新原有的习惯想法做法,更新的规则会促进生命活力,事半功倍;拒绝更新的在原地徘徊,每进一步就要付出更大地代价,事倍功半。

 改革以来最需要改造和更新的是效率与公正的关系。因为传统和规则是最高的国家观念,其认识和理解的深度难度巨大。两者比较起来,在和平时期公正的作用应当大于效率的作用,多数情况下公正应当优先于效率。因为公正可以提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凝聚力的反作用力对效率的推进力也非常巨大,具有传统观念下的权衡也是个是否更新规则的选择。

总之,传统的事物必然要在变化的社会发展中得到改造,规则得到更新,这是人类进步的规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