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国学岂是雕虫技—国学包含历史景观与未来理想

火烧 2008-06-13 00:00:00 中华文化 1034
文章探讨国学涵盖历史与未来理想,强调其核心价值观与世界观,提出国学发展应结合现代思想,如毛泽东思想,同时批判对传统智慧的误解,倡导文化复兴。

——国学包含历史景观与未来理想  

 2008-6-12 

中国的历史文化长达五千年,所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

《汉书•艺文志》把当时全国所有的图书分为六类,第一是六艺,第二是诸子,第三是诗赋,第四是兵书,第五是术数,第六是方技。六艺就是六经,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其中《易》为六艺之原,群经之首,研究六艺的学问叫做经学。诸子共有十家,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研究诸子的学问叫做子学。诗赋属于文学。兵书属于兵法之学。术数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之学。方技主要是医学。隋唐以后,经史子集四部的分类成为定式,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按照这种分类编排了一套洋洋大观的《四库全书》,所谓四库就是经史子集四部。由于明清以来,西学东渐,逐渐融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来,所以《四库全书》也收录了艾儒略、南怀仁、利玛窦等人所写的一些有关西学的著作。

有人把中国的学问区分为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经世之学、科技之学。有人着眼于学术思潮的演变,按照朝代的更替,区分为先秦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有人着眼于文学的体裁,区分为先秦诗骚、汉魏乐府、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有人根据汉唐以后的历史情况,把中国传统文化归结为儒、佛、道三教的鼎立与合流。总起来看,包括了中国历代一切的学问(见余敦康《当代视野下的国学  一种文化的复兴》)。这样的国学范畴终究是庞杂、混乱的。因为它没有明白国学的精髓。

我认为国学的精要在于三点: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人生价值观,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世界观,发奋图强、文化革命的理想发展观。若论国学,可谓博大精深,但从主要观念上看则以当代新文化运动即毛泽东思想为新的高峰,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毛泽东革命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与中国人朴实的胸怀是相通的。

中国的文化既有北方的豪放,又有南国的雅韵;对各种事务的认识形成了中国观念,五行学说贯彻医学、意理、术数,天文地理、朝代更替自然在其中。诗词歌赋表达了人们七情六欲、爱恨情仇,也表达了中国人的性情、胸怀和理想。屈原、杜甫、李白,就是中国三位一体的情怀。唐宋元明各有盛世,对于西方启蒙运动大师,中国是他们的老师。

国学不同于西学,由于现代的资产阶级功利意识,使得很多中国人,特别是现代知识分子,对于中医、中药以至于中国传统的智慧全盘否定。这是很不幸的事情。毛泽东就不那么迷信西方的学说,而是各种功利为“我”所用。科学、民主、自由不过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匕首、武器,不能只听他们的鼓吹,更要看他们的本质。帝国主义的核威慑建不成乐园。

中国的根毒就是帝王思想与奴才意识,缺乏毛泽东那样伟大道义下的“统一”只会产生“跳蚤”。种下的是龙种,长出的是跳蚤,说得就是中国。秦始皇统一开创了中国的一统思想,但汉武、唐宗,洪武、康熙终究没有创造出“万代”盛世。都是胸怀犯的错。

中国的儒佛道合流是封建专制下的怪胎,是帝王思想的奴才塑造;只有历代人民起义才真正代表了中国农民的平等胸怀,可惜农民义军缺少文化、缺乏真正圣贤“逸者”的智慧。

中国的国粹是四大名著,是屈原、李白、杜甫的理想,是诸子的精神与智慧,是执两端位中央的平衡思想。现代思想家任继愈说,“一个墨子大于或等于整个希腊”。设想一下,如果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华文明不选择儒家为主流文化,而是选择了墨子为主流,中华文明可能从秦汉时代开始就进入科学、民主、自由时代了。  

国学的高峰在现代,毛泽东才是真正“汲取过去,开创未来”的中国代表。拘泥于过去,是腐儒;拘泥于章句是呆子。必须从历史到未来,建立起中国真正的文化内涵,发挥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建立超越“美帝国主义”的新时代。国学的本质是实现理想:对理想的实践。中国精神是垂范千古、挺立天地的盘古精神,是“孙子兵法”全盘战略,是毛泽东思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