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电视剧《良心》(连载)第二集

火烧 2011-12-0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电视剧《良心》第二集讲述小敏上学,奶奶身体不适,乡亲们鼎力相助,奶奶对小敏充满牵挂,展现感人亲情与温暖故事。

第二集 小敏上学  众乡亲鼎力相助    

                                依依惜别  好奶奶另作打算    

                                       一    

奶奶家的屋子内。    

奶奶闭着眼睛半躺半靠在床上,小敏坐在她身边轻轻地给她扇着扇子。    

奶奶似乎是自言自语又似乎是对着小敏说:“兴许呀!是我上辈子做下了什么孽?八岁上就没有了我爹我娘,二十二岁时又没有了你爷爷,这熬了几十年好容易熬腾了个子孙满堂,可这‘轰隆’一下子又全都没了,这阎王爷也是没长眼睛,为什么不把我这个棺材瓤子先收了去呢?”    

小敏:“奶奶,你怎么又开始念念叨叨了?今天从早上到现在你还没有吃一点东西。一直这样下去。你让我怎么办呢?”    

奶奶转过脸,用眼睛盯着小敏看了一会儿之后才说:“是啊!小敏,你是奶奶最后的念项了,要不是因为有你,我早就跟你爸你妈他们走了。”      

小敏:“知道了,奶奶。这句话你说了多少遍了。我知道你是最心疼我的。你快吃点饭吧。我刚把饭又热好了。”    

:奶奶:“我还是什么也不想吃,从今天早上开始,我的肚子里又开始觉得有些涨的慌了。”    

小敏说:“那是因为你又开始乱想了,你把心放宽点吧。咱们家地里的活,金柱叔说他们几个村委给我们都包了。”    

小敏到外边给奶奶盛了一碗稀饭,坐到奶奶身旁,一勺一勺地喂她。一边喂一边轻声地对她说:“奶奶,你过去经常对我们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就心慌。’可现在,你总是这样不吃饭,你的身体垮了,谁来照顾我呀!”    

奶奶张开嘴,慢慢的咀嚼着说:“好!为了你,为了我的好孙女。我怎么也得吃下去。”    

小敏笑了:“哎!这才是我的好奶奶呢!吃饱了饭,才会有力气。有了力气,才能照管好我呀!”    

小敏象哄孩子一样把饭一口一口地让奶奶吃了下去。    

奶奶喝完了大半碗饭,觉得身上有了些力气,便坐直了身子。她突然象想起来什么似的,扭头问去洗碗的小敏:“怎么还没有看见县里头来送通知书呀?你不是说你考的成绩不错吗?等下午天凉快了,你骑着车子到乡中里去问问,看看通知书有没有来?”    

小敏;“好吧!吃了饭我就去。估计是我报的学校太高了,人家没有录取我。”    

奶奶:“不会吧?你原来不是很有信心的吗?”    

小敏:“人家学校不录取,光我自己有信心有什么用?”    

:奶奶沉默了一会儿,语气坚定地说没:“要是今年考不上,咱们明年再接着考。明年考不上,咱们后年接着考。咱们以后要多养几头猪,为你上大学做准备。”    

这时,听见外边有人喊道:“谁在屋里呀!”    

话未落音,大娟端着一馍筐热气腾腾的红薯进了门:“大娘,小敏,这是我今天刚从地里刨出来的红薯,可甜了,刚出锅,给你们拿来几个尝尝鲜。”    

奶奶转过脸来说:“大娟呀!你怎么总是给我们送东西啊!真叫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呀。”    

大娟:“看你说的,大婶。把我当外人了不是?过去,我们家地里的活忙不过来的时候,不都是全靠你们全家人来帮忙啊!咱们早就是一家人了,千万可别说两家话啊!”    

奶奶:“我们两家的关系还真应了那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有个好邻居可是比什么都强啊!”    

大娟:“主要是你们过去对我家太好了。”    

奶奶:“话可不能那样说,两好才能搁一好。你敬我一尺,我才会敬你一丈呢!”    

大娟把倒进奶奶家的馍筐里:“你们趁热吃吧,我得赶快回去,等晚上我再过来跟你聊天。那两个小冤家在家里说不定又打起来了。他们两个人总是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一点。自从栓成走了以后,我还真有点收拾不住他们了。”    

奶奶:“对调皮的男孩子,就应该管严一点,不然长大就不好管了。栓成不在家,这管孩子的任务也全得靠你了。”    

小敏放下碗筷欲起身:“那你就快走吧,我送送你。”    

大娟一把把她挡了回去:“别客气了,送什么送?你又背不动我。快和你奶奶吃红薯吧。”    

大娟拎着筐子风风火火的走了。    

小敏拿起一块红薯剥去了上边大半个的皮,递给奶奶说:“奶奶,吃吧!这红薯可是你最喜欢吃的东西了。”    

奶奶接过来一边吃一边说:“好,好,这红薯可真是个好东西,我吃了一辈子也没有吃烦。真是好吃,天生的吃红薯命。”    

小敏也自己拿起一个吃了起来:“奶奶,你知道吗?这红薯还是从外国传过来的,咱们中国原来并没有红薯。”    

奶奶:“不会吧?打小时我就吃这东西,外国人还能吃这种东西?”    

小敏:“这你就不懂了。我给你讲讲这红薯是什么时候如何从外国传来的吧?那是在——,奶奶,我说的这些,你喜不喜欢听啊?”    

奶奶笑笑:“喜欢喜欢,奶奶没有赶上好时候,不认字。从娘肚子里出来就跟着我娘要饭。要不是遇上了共产党毛主席让咱们穷人翻了身,我恐怕早就沤成灰了。小敏,你可千万要记住,这多少年多少代,只有毛主席共产党才把咱们穷人当成人的。啥时候咱们都不能忘了这个根本。”    

小敏点点头:“哦!我知道了。”    

奶奶:“现在,你就给我讲讲这红薯的来历吧?”    

小敏:“这红薯原来产生于中美洲的墨西哥——,”    

奶奶:“墨西哥在哪里?离小日本远不远?”    

小敏笑:“比日本远多了,跟美国是邻居,在地球的另一面。”    

奶奶:“哦!这个我知道,你原来给我说过。我们和他们是阴阳颠倒,我们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正躺在被窝里睡大觉呢!”    

小敏:“对,奶奶,你的记性真好。五百多年前,英国的一个叫哥伦布的探险家去墨西哥探险,发现了这种又软又甜又好吃的东西,就带回了欧洲和亚洲。后来在四百多年前,由一个广东人从越南传到了我们中国的广东。再后来,又由南到北慢慢地传到了我们这里。”    

奶奶感慨地:“唉!还是有文化好啊!光是红薯就有这么多的学问。你呀!到了下午,一定去学校打听打听你的通知书来了没有。”    

这时,外边又传来一个妇女的声音:“大娘!在屋里吗?”    

“哎!谁呀?”小敏应声走到`门口一看,原来是双菊婶提着一篮子东西走了进来。     

小敏接过篮子一看,对里边喊:“奶奶,双菊婶也来看你了,还带来了那么多的鸡蛋和香蕉呢!”              

奶奶起身欲下床:“她婶子呀!你怎么又给我拿东西呀!还拿了这么多,你们家里可是也没有长着摇钱树啊!”    

双菊婶忙上前几步阻拦奶奶下来:“大娘,看你说的?这又没有花什么钱!这鸡蛋是自己的鸡下的;这香蕉是她姑姑从城里给我们捎来的。金柱说这东西又甜又软和,最适合老年人吃,我这就都给你拿过来了。我们没灾没病的,吃了也是浪费。”    

奶奶听了叹口气说:“唉!我这已经快没有用的人了。还总让你们惦念和照顾,心里总是觉得过意不去。”    

双菊坐在奶奶身边说:“你怎么这样说话呢?这些事儿算什么呀?大娘啊!你可不要总是不吃饭啊!遇到事情要放宽心,心放宽了你的身体才会结实,你的身体结实了,才是你和小敏的福气。”    

:奶奶:“什么福气呀?我感觉到自己老了,什么也干不动,还不如死了算了。不然,总是这么半死不活的耗着,净给你们大家伙儿添麻烦。”    

小敏有些生气了:“奶奶,瞧你!好好的,又要说死呀活的?”    

奶奶见小敏的泪水快下来了,忙说:“好好,我以后不说这个了。以后咱们光说开心的话,我呀!最少能或一百岁。双菊,你也来吃块红薯吧,大娟刚送来的,又面又甜,给,吃这块大的。”    

双菊用手接过来一边剥皮一边说:“好!我就尝尝鲜。”    

小敏拿了一个碗让她把红薯皮放到里边。    

双菊朝她笑笑后,对奶奶说:“大娘啊!小敏这孩子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为了照顾你,她考上了大学都不去上——”    

奶奶闻听此言大吃了一惊,手中的红薯一下子便掉了下来。她用一种非常疑惑的目光看看她又看看小敏,神色突然变得冷峻起来:“什么?小敏,你考上大学了?”    

屋里和缓的空气一下子变得紧张了。    

小敏连忙给双菊婶又是打手势又是使眼色,可是已经晚了。    

奶奶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明白了一切,她挺起腰板睁大眼睛厉声问小敏:“小敏,你给我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敏自知理屈,低下头不敢看奶奶那咄咄逼人的眼睛,嘴里也嚅弱着说不成话了:“我是…….我不是……。”    

双菊也自知失言,她试图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大娘,您别着急,听我慢慢给你说——。”    

奶奶朝她挥挥手,表示不听她解释。自己挣扎着往床下挪:“小敏,你是不是看我的身体不行了?”    

说话间,她已经下地穿上了鞋子,双菊和小敏忙去搀扶她,却被奶奶一把推开。    

她坚持着踉踉跄跄地往前走了几步,却又摇晃着几乎跌倒,双菊和小敏忙把她扶回了床上。    

奶奶躺回床上,半天没有说话,只是呆呆地望着屋顶。忽然,她用双手捂着脸嚎啕大哭起来:“我可是老了,我可是没有用了!”    

奶奶的哭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大。    

双菊和小敏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二    

金柱家的院子里。    

金柱叉着腰对双菊喊道:“看看,惹出事情来了吧!你那张杨树叶嘴,整天该说不该说的就去乱说,说你多少次了你就是不改。你,你,你让我怎么说你呢?”    

双菊辩解道:“这事你也不能全怪我,你知道我有这个毛病,谁让你没有告诉我大娘她还不知道这件事呢?我要是知道还会那样说吗?”    

金柱更火了:“那你快五十岁的人了,没有长脑子啊!自己不会去想啊!我告诉你,这回大娘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饶不了你。”    

双菊:“随你怎么着,反正我不是故意的。”    

他们正在争吵时,小敏搀扶着奶奶走进了院门。    

奶奶进了院门,严厉地对金柱说:“金柱,你还发什么脾气呢?这事儿全是你的不对。你怎么还怪双菊呢?要不是她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怕是你要耽误小敏她一辈子的前程呢!”    

金柱一看见奶奶,一脸的怒容立刻变成笑脸。他连忙上前搀扶奶奶在院子里的一个凳子上坐下,和颜悦色地:“大娘,你快坐下休息一下,先喝口水,消消气。”    

他说着给双菊使了个眼色,双菊忙从屋里拿出水瓶和茶杯给奶奶沏茶倒水。    

奶奶仍然是余气未消:“金柱,我是看着你从小长大的。你那样都好,我就是看不行你的坏脾气。你看你,为什么对双菊发那么大的火?”    

金柱忙说:“是,是。你说的对。她说话不小心惹你生了气,我刚才说了她几句。”    

奶奶:“金柱,这事怎么能怪她呢?都是你的不对。你念过高中又在外边当过几年兵,是咱们村里见过世面的人。现在又是村干部,可怎么能把这件事情瞒哄着我呢?”    

金柱:“大娘!我是这样想的……。”    

奶奶朝他摇摇手,不让他说话。自己接着说:“我们刘家遇到了这么大的灾难,属于天灾,属于意外。可小敏考上大学这个关系到她终身命运的大事情,你明明早就知道,可是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金柱坐到奶奶跟前,耐心解释说:“大娘你就别再说了,这件事都怨我,是我的不对。我是考虑到你这么大年纪了,身体又这么虚弱,小敏一走,只剩下你一个人,所以就……”    

奶奶:“我这一把老骨头了,算得了什么?说什么也不能因为我的身体而耽误小敏一辈子的前程啊!”             

金柱:“大娘!现在想想,还真是我考虑问题不周全,不应该把这件事瞒着你老人家。你要是真让小敏去上学,现在一切都还来的及。明天我就和小敏去县城办理这件事。去了解一下去上学到底需要多少钱?都要办什么手续?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奶奶的脸色终于转阴为晴了:“那就好,你可要抓紧一点,千万别把小敏上学的事情给耽误了!要是给耽误了我可就真的不想活了。”    

金柱说:“你就放心吧!大娘,一切都包在我身上。”    

奶奶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她眼睛红红地望着金柱说:“金柱啊!你可别怪大娘跟你发脾气。我苦熬了大半辈子,眼下只剩下小敏这一棵独苗苗了。我要是再不把她培养好,怎么对得起她死去的爷爷、爸爸、妈妈和弟弟呢?”    

奶奶说着说着眼泪又落了下来。    

小敏和双菊也在旁边抹起了眼泪。    

金柱的眼睛也湿润了:“大娘!你放心,我会尽一切的努力,一定要让小敏去上大学!”    

                                                           三    

晚上,金柱家里。    

金柱和双菊躺在床上正在说话。    

双菊:“小敏的上学的事跑的怎么样了?”    

金柱:“县民政局给救济了两千块钱,局长说这是他能掌握的最高标准了。”    

双菊:“那小敏的学费不是需要七千多吗?那不是还差的远吗?”    

金柱:“是啊,她们的手里只剩下不到两千块钱了。还得给大娘留一点。乡亲们又给凑了一千多,我算了一下,还差两千多块?”    

双菊:“剩下的怎么办?”    

金柱:“我就是想和你商量这件事呢?”    

双菊感到有些奇怪:“你平时和我说话都是和下命令一样,今天怎么和我商量起来了?”    

金柱笑笑:“我想过了,咱们把给儿子准备结婚的几千块钱拿出来给她们用吧?”    

双菊听了没有做声。    

金柱又笑笑,轻声地说:“咱们儿子不是过两年才要结婚的嘛!再说咱们还能挣啊!”    

双菊叹了口气:“我也没说不同意。就依你吧,咱儿子的婚期不行就再往后推推。大娘她们现在这种情况,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就把钱给她们吧。”    

金柱听了她的话,高兴地一把揽住了她的肩膀:“对,这才是我的好老婆嘛!”    

双菊半推半依地扭扭身子:“你呀!也就是用着我的时候对我好。”    

金柱:“现在,我向你保证:以后再也不和你耍二百五脾气了。”    

双菊:“你呀!又逗我开心,这话你都说了几百遍了。我已经看准了,你的急性子这辈子也改不了的。”    

金柱:“嘿嘿,还是你了解我。”    

                          四    

奶奶家。    

这天上午,小敏就要上学走了,奶奶帮她收拾行装。    

奶奶:“小敏啊!这次你能去上大学,多亏了政府、乡亲们和你金柱叔帮助咱啊!到了学校你一定要好好念书,不要辜负了大家对你的期望。”    

小敏一副恋恋不舍的神情,她的眼睛红红的。听了奶奶的话,只是顺从地答应着:“哦!”    

奶奶又叮嘱她:“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要和同学们搞好团结,经济条件上咱们和别人比不起,学习上你一定要多用点劲,多下点工夫,要把你弟弟的书也读回来,要让大家都看看,咱们刘家的人是有志气有出息的。将来读出来了有了本事,要好好报答国家,报答乡亲们。”    

小敏点点头:“哦!”    

奶奶又说:“小敏啊!你走了以后,千万别惦记我,我的身体硬朗着呢!你看这半个多月来,我的身体越来越棒。自从知道你考上了大学,我的精神气儿一下子就提上来了。只要一想起我有个孙女正在上大学,我就会浑身是劲。前几年,奶奶我算过卦,那个算卦先生说我有百岁命呢!等你大学毕业挣了钱,我还真要准备跟你去享福呢!”    

小敏仍然只是红着眼睛答应:“哦!”    

奶奶看她总是这样,有些嗔怪了:“你看你这孩子,怎么一直是泪汪汪的?这么大姑娘了,怎么还跟小孩子一样?你去上大学,应该高兴才对。来,给奶奶笑一笑。”    

小敏抬起了头,用泪光闪闪的眼睛望着奶奶,竭力想挤出一点笑容来,但那笑容是那么的僵硬和不自然。    

忽然,小敏扑到奶奶身上失声痛哭起来:“奶奶呀!我真的不想留你一个人在家里呀!”    

奶奶用一只手轻轻抚摸着小敏,另一只手却也悄悄抹去了自己眼角的泪花。佯装着高兴地:“看你!哭什么?怎么变成个傻丫头了!快把泪擦擦。等一会儿你金柱叔来了,看见你这种样子,肯定会笑话你的。”    

小敏的哭声终于慢慢小了。奶奶拿毛巾给小敏擦脸。    

小敏还在啜泣着。    

金柱走了进来:“大娘,小敏,准备好了没有?”    

奶奶:“准备好了,就等着你呢。”    

金柱走到小敏面前:“哟!小敏,怎么哭鼻子了?是舍不得离开奶奶吧?小敏那!你就放心地走吧,家里有我们大伙呢,你奶奶要是一个人过着不习惯,就搬到我们家里去。她要是搬到我们家里,我和你婶子还会少吵几次架呢!”    

奶奶:“这闺女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又挂心我。小敏,你就别操我的心,奶奶的身体结实着呢!”    

金柱说:“小敏,别担心您奶奶。她是个很刚强的人。当年,你爷爷在朝鲜牺牲的消息传到你们家的时候,她在人们的面前一滴泪也没有掉过。”    

奶奶摆摆手:“别提当年的那些老掉牙的事了。金柱!时间不早了,你们走吧,晚了怕赶不上火车。”    

金柱拿起小敏的提包:“小敏,我们走吧,火车可是正点运行,晚了就赶不上了,咱们坐的这趟车是快车,在咱们这个小站只停三分钟。”    

小敏背起背兜,转身对奶奶说:“奶奶,我走了,你一定要注意身体啊!”    

奶奶笑着说:”我知道了,你们快走吧。”    

奶奶送他们走出院子,走到了院门口时,奶奶就站住了:“你们走吧,我就不远送了。小敏!到学校安顿下来后,一定给我来个信,千万别操我的心,啊!”    

小敏向奶奶摆摆手:“我知道。奶奶,我们走了。”    

不一会儿,他们的身影便看不见了。    

这时,奶奶却无力的靠在了门墙上,满脸悲伤代替了勉强的笑容,两行泪水从她的脸颊上缓缓地滑落了下来……。    

                         五       

奶奶家。    

奶奶坐在床上用一块抹布擦拭着一个嵌着全家福照片的像框。她那哀伤的神情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之中。像框中全家福照片上的几个人一个个微笑着朝她走来……。    

——首先是勤快懂事的儿子;儿子来到她跟前,轻轻地握住她的手说:“娘!你一个人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这么多年起早贪黑,辛劳了大半辈子。现在你老了,我们会用我们的孝心报答你,一定会让你度过幸福的晚年。”    

说完,儿子的影象远去了……。    

——第二个是贤惠的儿媳,她笑盈盈的向着她走来,儿媳给她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说:“娘!您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您为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做了那么多的贡献,您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小敏、小刚拉扯大,并教会了他们怎样去做人,把他们培养成了聪明、懂事的好孩子。以后,该我们孝敬您了。我们会伺候您活到一百岁、二百岁。”    

儿媳的影象又幻去……。    

——第三是活泼可爱的小刚,他笑嘻嘻地走了过来,亲昵地依偎在奶奶的怀里说:“奶奶,等我长大了挣到钱,第一个先孝敬您,您想吃什么就给您买什么,要多少就买多少,让您吃的白白胖胖的……。”    

说完小刚朝她笑着摆摆手就走了。奶奶伸出手去拉他,小刚的影象倏然消失了了……。    

奶奶抓了个空,镜框却“啪”的一声掉在地上,——碎了。    

摔碎的玻璃框内,那放射状的裂纹把相片上几个人的面容割离得面目全非。    

奶奶的眼睛被泪水模糊了,她轻轻地哭泣起来。    

“大娘,开饭了。”大娟端着一碗饭、一盘菜和两个馒头走进门来。    

看见奶奶正在那里哭泣,大娟连忙把饭菜放在桌子上,走到她跟前去安慰她:“大娘,你不要总是这样,他们既然已经走了,你再伤心也没有什么用,只会熬坏了自己的身体,咱们还要往前过日子。你要是嫌一个人孤单的话,就搬到我们家里去住吧,人多了就会热闹一些,你总是自己呆在屋子里想这想那,是要憋坏身体的。”    

奶奶擦去了脸上的泪:“唉! 我一个人呆在家里,不知不觉地就又想起了他们。”    

大娟看到了掉在地上的像框 ,便俯身把镜框拣了起来:“赶明儿我去城里时,给你换一块新玻璃。大娘你别的不要想,要多想想小敏,也该好好的活下去呀。”    

奶奶擦着泪说:“大娟 ,谢谢你这样安慰我。这些道理我也都明白,可有时候就由不得自己了,我现在还能挺的住,暂时还不去麻烦你们。“    

大娟:“我把屋子都给你收拾好了。”    

奶奶:“大娟,这几天我的心里一直压着一件事儿,我想说给你听听,不知道你能不能给我帮一个忙?”    

大娟:“你说吧,只要我能办的到,我会尽力帮你的。”    

奶奶诚恳的对她说:“这小敏上学,是全靠了大家伙儿的帮助。人虽然是走了,可她以后还得要化很多钱是不是?以后每个月都还需要几百元的生活费,还有以后几年的学费,该怎么办呢?不能总靠政府和你们大伙儿来帮忙啊!乡亲们也都不富裕呀!”    

大娟:“那你准备怎么办?”    

奶奶:“地,我已经种不了了,谁种就归谁吧,这个院子呢!就托付给你照看了。这些鸡呀鸭啊的我都准备卖掉……”    

大娟有些吃惊:“那你准备去干什么?”    

奶奶:“我想去县城找点事情做。”    

大娟更是惊异:“什么?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出门去打工?这,这恐怕不行吧?”    

奶奶:“怎么不行?我们家在城里头有一家亲戚,十几年前,我去给他们看过孩子。现在城里的人上班的、做生意的多得很,家里的事情都忙不过来。许多人都需要请保姆的。”    

大娟:“人家想请的都是年轻人,你的年纪这么大了,人家肯要你吗?”    

奶奶:“那也不一定。年龄大有年龄大的好处处。有的人家请人带孩子,还专门想找年龄大的。因为年龄大的人带孩子有经验、有耐心。”    

大娟:“不会吧?”    

奶奶:“那还是过去的事了。如今的年轻人都到南方打工去了,城里的保姆可能会更不好找。所以,我想到城里去看看。”    

大娟:“这,能行吗?”    

奶奶:“去试试看吧!这个事情我想好几天了,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再说,自从小敏走了以后,我一个人呆在这个家里,白天晚上、睁眼闭眼,总好象感觉到他们几个人的身影在我面前晃悠。弄的我心里恍恍惚惚的。我琢磨着:要是能离开了这个环境,去外边找点事情做,心情才可能会慢慢好过来,身体也才会结实起来。”    

大娟:“你就这样的走了,叫我怎么给乡亲们说呢?”    

奶奶:“你就大伙说,我去城里走亲戚去了。”    

大娟:“那金柱要是知道了,他肯定是不会让你去的。”    

奶奶:“我知道,这个就需要你给我帮忙了。等明天你有空的时候就去跟他说。你跟他这样说,就说我在城里的那家亲戚托人带信来,让我去他们家里住几天。别的什么你也不要告诉他说。”    

大娟仍在犹豫:”这样不大合适吧?”    

奶奶:“大娟,你就放心吧!我去那里,也只是去试一试,要是不行的话我还会回来的。反正县城离这里也不远。现在汽车这么方便,坐上汽车一个多小时就又回来了。    

大娟:“那你一定要注意身体啊!要是干不了,你可千万别硬撑。俗话说:‘岁数不饶人’。”    

奶奶:“对,你说的这些,我一定会注意的。下午,我找个人帮我把这几头小猪和鸡都卖掉,等到明天上午你去告诉金柱,让他抽个时间来这里一趟,我想让他送我到县城去,你可千万不要跟他说别的啊!”    

大娟点点头,同时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唉!——”    

                    六                                                                                 

金柱家。    

金柱背一铁锹从外边回来。双菊正在院子里的小菜地里摘豆角,她看见金柱回来了,便对他说:“刚才大娟来过,说大娘找你有事,让你有空时过去一下。”    

金柱:“她没有说是什么事儿?”    

双菊:“没有,你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金柱把铁锹靠在墙边,一边洗脸一边说:“我刚到她们家的玉米地里去看了一下,因为她们家的的那块地是沙板地,有点旱了。这白天太热,吃过晚饭我去把水泵安上,打夜给她们的地浇浇水。我估计是小敏来信了,让我给她念信。”    

双菊:“咱们的地也该浇了吧?”    

金柱:“咱们的不着急,过几天再说吧!我现在就去大娘家,下午还要开村委会。研究咱们村修柏油路的事。”    

双菊:“等一下,你把这些豆角给大娘拿过去吧。她家院子里种的那些菜,办丧事的时候给人们踩踏完了。只剩了几棵辣椒。这么热的天,她们光吃辣椒是会上火的。”    

金柱:“好,你再把那几根黄瓜也摘下来一起给我吧,黄瓜能败火。”    

大娟笑着乜了他一眼,到黄瓜架那边去摘黄瓜去了。    

                           七    

奶奶家。    

金柱用塑料袋提着那些菜走进了院子。    

一走进院门,他惊讶地四处张望着院子里的变化: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猪和鸡都没有了,墙上挂的农具和辣椒也没有了。    

他觉得有些蹊跷,四下张望了一会儿,便站在院子中间大声喊了一声:“大娘,在家吗?”    

奶奶在屋里应了一声:“在!在!是金柱吗?屋里来吧。”    

                            八    

金柱疑惑着来到了屋里,看见了奶奶正在里屋收拾东西,他舒了口气。把塑料袋放到了桌子上,问:“大娘,你这屋里屋外是怎么回事?收拾这么干净干什么?”    

奶奶拍拍身上的土,从里边走了出来:“也不干什么。金柱,你坐下,大娘我和你商量件事。”    

金柱坐了下来:“你说吧,我听着呢!”    

奶奶也在他的对面坐了下来,她深切地望着金柱说:“我跟你说呀!自从打小敏上学走了之后,我一个人呆在这个家里面,心里总觉得乱糟糟的。夜里头还经常做噩梦,梦见他们几个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晃悠。”    

金柱:“我说让你搬到我家去住,你总是不听嘛?”    

奶奶:“你先听我把话说完,昨天,我们家在县城的那家亲戚托人带过来信说,要我去他们家里去住一段时间,我想也正好换换地方散散心。现在我跟你说一下。一是跟你打个招呼,二是看你什么时候有空时,把我送到县城里,我这十多年都没有去过县城了,去了我怕找不到门。”    

金柱想了一下说:“你想去县城里住几天,这我没有意见,可是你这个家怎么办?”    

奶奶笑笑说:“我昨天把家里的鸡和猪都已经卖了,这个院子就由大娟帮我照看。那些地里的庄稼,就交给你了。”    

金柱更加疑惑了:“你把什么都卖了,是不是准备要在城里长期住下去呀?”    

奶奶又笑笑:“看情况吧!要是住的习惯,我就多住一段时间,要是不行,我住个十天半月就还回来。”    

金柱想了一下又问:“你和他们是什么关系的亲戚?”    

奶奶:“是小敏的一个远房表舅。你还记得吗?十几年前,我去城里呆了半年多,就是帮他们看孩子,他们两口子对人可好了。前几天他们听说我们家出了事,怕我一个人窝在家里光想难受的事儿,就捎信来让我去他们家里住些日子。”    

金柱:“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去吧,要是觉得不大舒服,就赶快回来,回来后干脆就住到我们家就算了。不要一个人住在这家里了。”    

奶奶:“行行行!要是回来了就住到你们家。那你什么时候能有时间去送我呢?”    

金柱:“那——,那就明天吧,我也正好去城里去办点事情。”    

奶奶立刻象个孩子似的高兴了起来:“那好,咱们就一言为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