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兼论应该怎样营造和谐局面
感 悟
——兼论应该怎样营造和谐局面
夏末秋初的某日,我和老伴带领孙女和外孙女到一个在建公园游逛。这里原来是国营采砂厂,停采以后,布满了大小水坑和碎石堆,一片荒凉。几年前,有单位投资在采砂厂废址上建造公园。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曾一度停建。今年夏末的一个早晨,和朋友散布走到那里,只见建园工程又启动了。映入眼帘的是种满了花草树木,工人们正在铺路。以往我们经常去钓鱼的荒凉之地已经大变样。要说是公园,其实刚具雏形,但是有几个地方简直美不胜收,将来会多么美啊!这就是我鼓动老伴带孙女们去逛“园”的主要原因。
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外出游玩自然要携带照相机。进“园”后,可拍的对象太多了。除了施工情况,景致、花草、树木,我还发现了几株顽强生长的野草,也很可爱,便一一摄入了镜头。回家后导入电脑,稍加整理,制作了一个电子相册。在“前言”中,有如下两段文字,是我的感悟:
“9月25日上午,我和老伴带领孙女和外孙女到在建公园欣赏风光,感触颇多。拿着相机对什么都想留下记忆,见什么拍什么。有的仅仅是一颗小草,也是天地之造化,美不胜收。我觉得,做人不应该只是眼睛向上,要低头看路,并且不应该忽略卑微者。只有如此,才能发现真正的美,也才能保持社会和谐。——享乐,应该建立在普遍的尊重之上。
行进间发现一帮民工正在干活,我顿生感激之情。虽然也是一道景观,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应该留下记忆。我上前为他们拍照,并且说:“你们都是有功之臣,应该感谢,不应该忘记你们。”有人回答:“我们没有功劳。”我则说:“我是这么认为的。”——是的,有些人只不过把他们看成会说话的工具而已,难怪那个人说话的口气带有揶揄的味道。我则认为,固然应该感激大自然的恩赐,但美景可以制作,巧夺天工,却唱不出来;需要通过劳动创造!”
人生在世,究竟需要什么?我觉得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温饱、安全、和谐、繁衍。由于我不懂哲学,认识肯定是肤浅的、不全面的,希望能听到有识之士的指点。我只想把“和谐”问题展开讨论一下。
谁都希望和和美美、高高兴兴,彼此关照。其实“和谐”是一种相对平衡状态。我们国家近几年把“和谐”二字几乎天天讲,说明出现了不和谐,企盼和谐,但效果究竟怎么样呢?有人在网络上用“河蟹”代之,是否具有讽刺的意味?至少是一种恶作剧吧。大概因为太不和谐,有动荡之虞,又提出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治国之策。我亲身经历,想进入法院办事或旁听审案,却有搜身程序;前不久在社区挂出了“维稳分中心”的牌子;据说国家维稳经费超过了军费,可见形势有多么严峻。——何以如此?
今年学到了一个新概念——基尼系数,用以衡量分配差距是否合理。国际公认基尼系数达到0.4是安全警戒线,意思是越过此线就可能引起社会动荡。但有资料披露,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近几年掀起的移民潮大概于此有关。把“发展是硬道理”作为执政的重要理念,鼓励少数人先富,很少讲公平、讲平衡,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和上世纪50年代的“大冒进”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难以把责任一股脑推给毛主席。为什么不注意调整基尼系数?当政者有什么作为?
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可是满脑袋剥削思想的人污蔑社会主义是平均主义,千方百计扩大差别;他们把钱捞足之后,无限享乐;觉得不安稳时,又要拍屁股带钱走人;不顾及祖宗也不顾及同胞。——这怎么能有和谐!
我还觉得不能只在政策层面研究问题。如果人们都眼睛向上,忽略卑微者,没有普遍尊重,弱肉强食,尔虞我诈,要钱不要脸,抱着既得利益不放,那就绝对不会有和谐。那么,“维稳”能带来和谐吗?我想,中国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应该有所启示。如果采取打和压的办法,只会适得其反。
除非特殊场合,搜身是不尊重,会让人起反感,增加不信任甚至对抗情绪。一个县级法院根本不是要害部门,尽管有人强调搜身的“必要性”,其实是得不偿失。此外,到处建立“维稳分中心”,却未见如何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只怕是会和群众之间形成一道看不见的隔离墙,有尊重吗?我不知道这种办法如何想得出来!——似乎与和谐无缘。
在毛泽东时代,没有这么多名堂,也没有稳定问题,敢于发动文化大革命,鼓励人民起来造反,谁有这种气魄?社会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不值得我们思考么?
(余罘 2011年11月29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