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现代官场中的“孝文化”

火烧 2011-05-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现代官场中伪孝文化的盛行,结合王莽孝行与某君案例,分析孝道在政治晋升中的实际作用,揭示官场竞争中孝行作为杀伤性武器的现实影响。

古代官场讲的是孝文化,比较著名的有二十四孝,其中因孝而官的官之最大者就是舜。新中国建立后,官场不提倡孝文化,而讲究党性和人民性了。“改开”以来,官场既不讲党性和人民性,也不讲孝道,而是讲伪孝道了。  

某君是我们当地官场中的佼佼者,他从一个普通农家子弟一步一步升到正厅级,用了二十五六年的时间。他的成功之道就是伪孝道。  

 说起某君的孝行,笔者认为有必要先提一下王莽的孝行。  

众所周知,王莽是西汉的窃国大盗,当年也是以孝而闻名天下的。王莽年轻时,他的一位伯父王凤病了,整整一个多月,王莽跑前跑后,衣不解带,寝不着床,亲自煎药,亲口尝药,嘘寒问暖,比王凤的亲儿子还孝顺!后来在王凤力荐之下,王莽年纪轻轻的就出道了,再后来独揽朝政,再再后来干脆取西汉而自代。  

王家在西汉末年那可是个大家族,王莽的叔父、伯父肯定不止王凤一个,王莽对其他几位叔父、伯父的孝行到底怎么样,历史上也没有记载,因此不得而知。但是,被王莽非常孝敬的那个伯父王凤,偏偏就是当时汉朝的大司马,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王莽最终也是因为王凤的推荐而得以提拔重用,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王莽孝行背后的真实用意!  

联想到现在官场的竞争角力,除了官二代的高贵血统和新贵们的财大气粗之外,“孝行”也应当是当今角逐官场的另一件杀伤性武器。  

前几天大家谈到某君的父亲去世时,场面是如何之大,说到某君的政治手腕,大家是甘拜下风,自愧不如。一位同事颇有感慨地蹦出来一句话:“人家就是当大官的料,人家不当谁当啊?人家做的那些事,你们想都想不到!”  

原来这位同事的老公与某君曾在一起共事过三年,对某君颇为熟悉,于是就道出某君二三事来:  

第一件:某君那时刚刚参加工作,家庭颇为清贫,父母在院子里种了几畦韭菜,每年第一刀韭菜下来的时候,某君自己舍不得吃,也舍不得孝敬给父母吃,而是把鲜嫩的韭菜打成几个包,分别送到几个领导的家里去。  

第二件:某君在乡镇工作时,辖下有个村子在省上出了个大官,此君先后拜望过几次,后来这位大官父亲去世,某君前去拜祭的时候,不惜打破当地“陋俗”,穿着一身孝服,灵前嚎啕痛哭,如丧考妣,比人家真孝子哭得还情真意切。整个丧葬期间,此君放下手头工作和病榻上的儿子,灵前灵后忙活了十多天,让省城大官甚为感动!  

第三件:省城大官每次回家探亲,某君必定亲临伺候几天。某君平时大大咧咧惯了的一个人,在省城大官面前总是敛声屏息、小心翼翼,仿佛换了一个人。看到省城大官脱鞋子上了炕,某君赶紧把鞋子提溜到旁边,手脚麻利地上油抛光。  

比之他的先贤王莽,某君的确有过之而无不及。王莽伺候的是他的叔父,而某君孝顺的却是别人和别人的爹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某君把孝行推广到上层领导身上的这种做法实在是一种美德。当前国家倡导“以德治国”,某君被提拔重用也应当是“上”心所望吧?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