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中国的病根不是文化--读毛主席早期文稿

火烧 2010-06-24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文章指出中国问题根源不在文化,而在于缺乏下层组织,引用毛主席早期文稿分析国家如沙丘建楼,强调组织基础的重要性,呼吁重新学习毛泽东思想。

中国的病根不是文化--读毛主席早期文稿

   

我过去写过点文字认为中国的问题的病根在于文化而且也有置顶的,似乎看到的其他置顶的一些或者没有置顶但写得非常好的文章,几乎都把文化归结为中国“一盘散沙”的病根,然而我们全部错了。我们宣传毛泽东思想,结果我们的东西是错的。所以必要的讨论和继续的研究毛主席的书尤为必要。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置顶,务使同志们能够了解并重新读点毛主席的书,那将不胜感激。  

   

这两天看了点毛主席早期文稿,是1919-1920年的,那个时候的他也就26、7,比我现在还小,但是人家是天才,开窍的早,有很多的观点都非常前卫,而且到了毛主席的晚年他似乎还在使用。  

   

“中国也不是全无热心国事的人。这些热心国事的人,也不是全然没有知识和能力。然而办不好者,中国之人,太没有基础,太没有下层的组织。在沙堵〈渚〉上建筑层楼,不待建成,便要倾倒了。中国二十四朝,算是二十四个建在沙堵〈渚〉上的楼,个个要倾倒,就是因为个个没基础。四千年的中国只是一个空架子,多少政治家的经营,多少学者的论究,都只在一个空架子上面描写。每朝有几十年或百多年的太平,全靠住一个条件得来,就是杀人多,流血多。人口少了,不相杀了,就太平了,全不靠有真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这四千年文明古国,简直等于没有国。国只是一个空的架子,其内面全没有什么东西。说有人民罢,人民只是散的,“一盘散沙”,实在形容得真冤枉!”(早期文稿P491)。这个时候他的文章有古文,有的有湖南式的语言,所以感觉不像。由于这些文字是“做事”用的,书中的集体内容是基本上写出来也不给发的,所以我们不谈背景、不谈结论,只谈中间的这一段话。  

   

(一)            没有下层组织,就像在沙丘上盖房子。  

(二)            (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已经知道有了苏联社会主义,但了解的不深,还不能使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认识问题。)他的结论是没有组织的国家只是一个空架子,政权的稳定与否靠的是暴力平衡。  

(三)            他的办法不让发,希望读者朋友去读。后来给的这个结论似乎和他后来写得文章还完全的不同,因为不能谈,所以,我这么说,你这么看,具体的研究工作还是要你自己去做。  

   

“实是慨乎言之。凡物没有基础,必定立脚不住。政治组织是以社会组织做基础,无社会组织决不能有政治组织,有之只是虚伪。大国家是以小地方做基础,不先建设小地方,决不能建设大国家。勉强建设,只是不能成立。国民全体是以国民个人做基础,国民个人不健全,国民全体当然无健全之望。以政治组织改良社会组织,以国家促进地方,以团体力量改造个人,原是一种说法。……”在这里小毛先生为我们开列出这样一个药方。(一)必须要有社会组织,然后才能有政治组织。(二)通过团体的力量来改造个人。  

   

毛主席一生建立了多少组织,新民学会、湘江评论社、健学会、留法、留苏的各种组织到革命后的士兵委员会、工人委员会、农民委员会、少先队、青年团、共产党、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革委会……除了少先队、青年团、共产党是政治组织外,其他的都是社会组织,而且这种社会组织对个人进行直接的“干预”,即“以团体的力量改造个人”,里面有一些章程,虽然不是法律,但是要个人遵守的。到了毛主席的晚年,特别是文革中,他不可能说我要改造你们,要用什么方法改造你们,最多就是说要从灵魂深处闹革命,所以这种早期的作品很有必要来看看。文革中表面上是群众运动,其实是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往一起捏,即“用团体的力量来改造人民”,表面上革别人的命,其实也是在革自己的命,在这样的斗争中人民改正掉了旧毛病,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了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质、有人品的四有新人,不像现在的中国人无一点理想、无一点道德、无一点素质、无一点人品的四个全没有。回头看来,文化不是靠中央政府的一点教化就能改变的,就算能改变,要想使整个社会的风气转变就完全不可能做到!要想改变,就需要建立社会组织,用社会组织来改变,毛主席用小的改变大的有点像数学中的微积分。  

   

因为毛主席使用了这种方法,所以在短短的27年中就创造了辉煌,辉煌应该归功于毛主席在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为共产党筑好了底。根子稳了才消除了隔膜,才能让人民努力的工作和相互紧密的配合,才能在短时间造出原子弹、氢弹、导弹等,才能在科技上、工业上、农业上、军事上取得辉煌,才能让美国大鼻子到中国来朝拜。  

   

今日之中国又是“一盘散沙”,从上上面大段的引述看来,我想你已经被说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病根全然不在文化上(当然说文化是民主和实践形成的,毛主席的筑底想法必然也是文化。就目前看我认为把这种方法看成一种手段更好,总之就是青年毛泽东改造社会的一种思维方法)。病根找到,治疗相对好办多了,看来还要恢复社会组织,注意是社会组织而不是政治组织,这种组织就是以组织促个人,达到整个组织进步的目的,又用组织的进步达到全国的进步。毛主席的成功完全是得益于这个方法。下面看看他写给陶思咏的信。  

   

“我觉得我们要结合一个高尚纯粹勇猛精进的同志团体。我们同志,在准备时代,都要存一个“向外发展”的志。我于这问题,颇有好些感想。我觉得好多人讲改造,却只是空泛的一个目标。究竟要改造到那一步田地(即终极目的)?用什么方法达到?自己或同志从那一个地方下手?这些问题,有详细研究的却很少。在一个人,或者还有;团体的,共同的,那就少了。个人虽有一种计划,像“我要怎样研究”,“怎样准备”,“怎样破坏”,“怎样建设”,然多有陷于错误的。错误之故,因为系成立于一个人的冥想。这样的冥想,一个人虽觉得好,然拿到社会上,多行不通。这是一个弊病。还有第二个弊病。一个人所想的办法,尽管好,然知道的限于一个人,研究准备进行的限于一个人。这种现象,是“人自为战”,是“浪战”,是“用力多而成功少”,是“最不经济”。要治这种弊,有一个法子,就是“共同的讨论”。共同的讨论有二点:一,讨论共同的目的,二,讨论共同的方法。目的同方法讨论好了,再讨论方法怎样实践。要这样的共同讨论,将来才有共同的研究(此指学问),共同的准备,共同的破坏,和共同的建设。要这样才有贝〈具〉体的效果可睹。“浪战”是招致失败的,是最没效果前。共同讨论,共同进行,是“联军”,是“同盟军”,是可以操战胜攻取的左券的。我们非得力戒浪战不可。我们非得组织联军共同作战不可。”  

   

上面这段话有这样两层意思。  

(一)            组织社会组织  

(二)            研究问题的方法  

给出大家这一段话有两层意思,是喜欢同志们不要误解了,只看到片面的一点。  

   

看来,除了用文化来改造外,还要为中国实实在在的筑底。“微积分理论”告诉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还是要靠我们每一个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