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西部乡村的变化

火烧 2010-06-03 00:00:00 三农关注 1028
文章回顾西部乡村从解放前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变化,讲述粮食产量提升、医疗教育改善及乡村生活改善,强调共产党政策对乡村发展的积极影响。

  之前写了2篇文章:

1、解散人民公社后,老家的变化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04/142312.html

讲的是我老家--辽宁省鞍山市大阳气乡的情况

2、和一个小老板的对话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05/153214.html

讲的是一个朋友的老家--安徽安庆

下面再讲讲我老婆的家乡--重庆市开县大德乡。离三峡很近的一个山区乡镇。

这是一个海拔较高的山区。雨量中等。但因地势问题,没什么存水。基本全是旱地。只能种玉米。

人民公社时期,据右派讲是“崩溃”、“挨饿”、“动乱”......那说说我得到的情况:

解放前,这么说一点都没错。那时挨饿是事实,而且缺衣少药,死亡率很高。肺炎就属于绝症了。崩溃、动乱、挨饿.......说的全都没错。

解放后,共产党来了。进行合作化,建了大德人民公社(后又和附近的大慈合并成高级社)。将农民组织起来,挖沟修渠、开山修路,改造田地。粮食产量大幅上升。由解放前“种一山坡,收一笸箩”,变成亩产几百斤。温饱已经解决。

解放前,认识100个字绝对可以称为先生。文盲率接近100%,共产党办小学,办扫盲班。到大跃进时基本上所有人都脱盲了。

大力开展除四害、爱国卫生运动。赤脚医生也来了。农民看病基本不花钱。人均寿命大幅度提高。

(袁腾飞之流说共产党前30年没干人事,纯粹放他娘的狗臭屁!)

三年困难时期,确实挨过饿,但还是比解放前强很多。而且没听说饿死人--一个也没有!老婆的奶奶今年91岁,乡里70、80多的老人有的是。问过N个,没听说饿死人!一个也没有!---欢迎那些说饿死几千万的右派们实地考察,找出反例!

据说附近的长寿县情况最严重,右派说饿死“数以万计”。但据老婆亲戚说根本没那么严重。这“以万计”是把正常的死亡数字也算进去了。---这点,没做深入调查,不敢乱说。欢迎拍砖。

这3年后,再没挨过饿。即使没有劳动力的家庭,老人也能分到足够的粮食。---欢迎右派们举出反例!1个就可以。

之后,经济继续发展,家家通了电。部分地变成了水浇地,产量继续提高。也有了合作副业。当然受山区环境限制,和东部、南部没法比。而且山区很难开展机械作业(但各大队还是有些机械,部分农田也实行机械化耕作)。

文革时,没见过乱。也没武斗。只是批了几个成分不好的。都是解放前的地主。好吃懒做,右派们说说该不该批斗?!而且,既没打,也没抓。只是“强迫”劳动----这个“强迫”也是右派的说辞---别人锄草一天10亩,他一天2亩。现在规定他必须锄10亩。----有什么不对吗?!不知道右派想控诉什么?!

每家都有点副业。房前屋后(以及有些不适合机械化的地方)都种些蔬菜,养鸡、养猪。没听说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事。

到改开前,总的来说,大家都温饱有余,但富裕不足。大家手里都没什么钱,哪家能有个一千元存款就很让人羡慕了(那时冰棍3分钱一根,总的来说物价大约是现在的5%),每年结算工分,每家能分个1、2百元。但小孩上学、家人看病都不怎么不花钱。因此生活还是很有保障的。

然后就是全国学小岗村。分田单干。产量上升了吗?呵呵。没看到。请右派指教。

因此,收入并没增长(这里就不说下降了,给右派点面子)。之后十几年,全部村民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赤脚医生也不见了。得病?自己想办法吧。小病抗、大病拖。实际就是等死!---不信?那举个例子:老婆的妹妹,小老婆2岁。就是没钱看病夭折的!

脆弱的水利没人维护,很快就完了。用水咋办?去远处挑吧!---说产量上升?你信吗?!种地就是混个口粮,不亏本就不错了。现在很多地荒着,欢迎右派实地参观,把我驳倒。呵呵!

人民公社时没任何税收,改开后税费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比如什么集资修路。钱搜刮上去了,但路呢?!

短短几年,农民日子就到了穷途末路,人民公社时存的点钱也花完了。老婆上学学费/本费20元,竟然拿不出(每年都拿不出),要不是亲戚接济,差点辍学。

农村日子过不下去,怎么办?出去打工吧。一共5万来人,常年在外打工的,有1万多人!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这1万多人打工养活着,全乡5万多人早就饿死了!!!!!

到2007年,人均收入只有1600(这个官方数字都难保没有水分),扣除物价因素,也就相当于人民公社时的不到100元。再考虑上学、看病、养老......生活水平难道真比人民公社时提高了?!---欢迎右派解答!

到2007年,整个乡工业是零!

小康?你信吗?!

2007年,基本上过不下去了。终于在市里支持下,大修水利。终于又有点水浇地。部分农民开始“吃后悔药”,自发搞合作化,种中药。收入才有了上升。

2007年底,几个早年打工的有了点钱,再加上政策扶持,贷款回乡开了几家纺织厂。从这时起,工业“零的突破”。但这种夕阳行业,利润微薄,工资低下。到2009年,人均收入终于超过了2000。---这个数字,考虑物价因素的话,也就刚达到人民公社时水平!!!!!

----那请问,改开这30年,大家都在忙什么?!呵呵!

这几年,薄熙来搞退耕还林。每人补11万。这笔钱,买断了农民。公平的讲,如果不是薄熙来,这个数也许只有3、4万了!

这些钱,如果买房,就不要想了。幸好薄在大搞廉租房工程,否则,这些失地农民就基本是穷途末路了!

我觉得,所有人都要想一想:

我们为什么穷?!

是我们懒?是我们笨?

还是这种体制/制度/方法就根本没给我们富裕的机会呢?!

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改革的方向也就有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