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农村发展人才培养计划开始招生

火烧 2010-06-01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开始招生,旨在通过实践教学解决三农问题,推动青年教育创新,培养农村发展人才,助力农村变革与青年成长。

“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第一期学员招募  

  

一、项目背景  

从2005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开始推动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伴随“农村发展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双方在良好的沟通、研讨甚至是争论的过程中,不断地推动着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前进。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历经五年,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事实上已经远超过项目实际培养的有限人数,其具有的开创性和象征意义已经为相关组织所认识。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10家机构采用类似的方式培养青年人才。不仅如此,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已经把这种模式列为教育人才创新的重要内容,其学术项目已获得了北京市教委的重要奖项。另外,有些院校已经计划把这种模式作为教育改革的内容来实施,国家教委也已经借鉴相关经验,把青年学生走向实践作为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即实践教学,这种设置成为“两课”教育的组成部分。  

随着第一个五年期项目计划的结束,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经过半年来的周密准备,于2010年5月份正式启动“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网络计划”项目。本项目作为“农村发展人才培养计划”五年期项目的延续,在吸收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诸多创造性的农村发展及人才培养思路,我们有理由相信新项目的实施,必将在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及青年教育上做出更加有益的尝试。  

  

二、项目意义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我们国家的农村、农业、农民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被社会各界称之为“三农问题”。无论是农村的衰败凋敝,农业耕地面积的逐步减少、还是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没落,都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由此,来自政府和民间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呼声也是日益高涨。所幸的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准备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更进一步,2006年全国人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为国家的大政方针,并进行了具体的财政规划部署。虽然国家下定决心解决“三农问题”,但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农村基本上是处于组织空白的一盘散沙状态。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的经验就是,没有组织起来的农民,农村任何向好的方向的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除了“三农问题”的积重难返,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日益走向功利和扭曲,价值失落,青年人首先感受到了这种冲击,因此青年人摆脱既定安排和寻找新的出路的要求就日益强烈。社会中总会有一些青年人由于各种原因脱颖而出,成为这个社会转变的先驱。通过“农村发展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推动,一批优秀的青年人脱颖而出,乘势而上,不仅仅摆脱了旧有的教育和思想的羁绊,推动新的教育模式的变革和新的教育理想的实现,而且这些人也开始通过自身实践来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将个人的成长和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结合起来了,可谓意义深远。但是这种结合只存在于分散的点上,导致那些有理想的、勇于反思的青年感到势单力薄,他们之间还缺少相互的网络式支持。农村可持续发展必然建立在某种新的文化基础上,而这种文化必然是群体网络的共同创造。  

有鉴于此,如果能够采用新的网络形态维系发展这种联系,使之网络内能够顺畅交流及信息、资源互动,那么对于以上两者而言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进而言之,这种群体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和培训学校,会自动造就一批积极向上的青年人。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网络组织在提供信息交流的同时,更凝聚着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这同时也是青年网络的核心内聚力和存在的根基。而从更广阔的社会和时代背景看,则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因此,寻求一种可行的方式把一些优秀的青年人编织成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网络”,推动这些青年人不断地开创在农村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探索,并进一步推动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而推动这些青年人成长和进步,则是非常有益的探索。  

  

三、项目内容  

1. 学员招募  

“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办公室拟面向全国择优选拔10至15名志愿参与农村建设的青年加入,同时从前五期农村发展人才培养计划学员中选择10名老志愿者继续参与。  

2. 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网络建立  

以招募的新老学员为基础,广泛吸收其他对此感兴趣的青年人,建立一个共同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网络。网络的具体运行:  

Ø 集中培训学习和交流:每年三次的集中培训与两次的集中短暂交流,学习包括宏观的形势分析和对话,也包括专业能力和技巧,更为重要的是推动成员之间的有形交流,使来自不同地区和团体的网络成员间形成很好的沟通。  

Ø 学员实践: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学员到高校巡讲,新学员到网络内项目点进行实习,并有网络内优秀老学员指导帮带。   

Ø 定期考察和交流活动:学员以组为单位到网络内各项目点互访学习和考察,或选择部分学员到其他机构见习、兼职,促进本组的经验和学习能力的成长。  

Ø 网络学习和交流刊物:项目组统一制定学习内容,并且为网络成员办一份交流刊物。  

Ø 团队行动:推动网络组织各自的团体行动,锻炼学员的组织能力和行动能力,促进团体凝聚力。  

3. 学员实践领域安排  

v 基于合作互助的农村社区发展尝试:联合购销互助模式,社区金融互助,农民合作社培训及研究。  

v 基于绿色联盟的农村可持续发展尝试: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健康消费合作社,城乡互动,农村集体文化生活。  

v 基于生态农业种植的联合:在此基础上尝试将农民合作互助与农村可持续生活结合起来。  

4. 学员可持续生活探索与反思  

推动青年学员对自身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生活的反思,鼓励网络内青年的互助,包括思想的、情感的、心理的。  

  

四、项目管理及执行  

管理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北京国仁绿色联盟  

          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委员会  

执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五、报名程序  

1. 报名时间
2010 年5月~2010 年7月,截止日期:2010 年7月30日
2. 详细步骤:  

(1)有意者请完整填写报名表中要求申请个人填写的内容,发送到[email protected],“计划”办公室在收到报名表三天内将对你的报名表进行核实。
A:如果你符合报名要求,“计划”办公室将电话或邮件通知你将报名表打印,填写完整(在校生还必须填写院系意见一栏并加盖公章)之后邮寄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乡村建设办公室901 马雪侠 收 (邮编:100872)
B:如果你没有通过计划办公室的资格评审,我们也将电话或邮件通知你,说明理由并欢迎你继续关注我们的活动。
(2)符合报名资格的申请人还将收到计划办公室电邮第二轮测试卷,请完成答卷之后电邮到:[email protected]。“计划”办公室将根据第二轮测试结果对报名人员进行电话访谈或者探访。
(3)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为加深报名人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保证8月理论培训的正常开展,作为该计划的第一项学习内容,我们也将电邮推荐书目和学习材料,申请人开始阅读推荐书目和学习材料,理论培训班开班时“计划”办公室将进行相关考核,记入学员档案。  

  

六、具备以下条件者优先  

1. 确实决心关心农村发展,对农民有感情,有服务农村的热情,有奉献品格;  

2. 有吃苦精神,能长期住在农村;
3. 坚持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遵守国家法律和各项政策要求;
4.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组织能力;
5. 能全职进行理论学习和持续一年的农村工作实践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  

6. 该期计划候选人原则要求为在校大专以上学历学生、大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人员可适当放宽);  

7. 在校休学大学生须有所在高校或者院系书面推荐或同意;
         

欢迎各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及有志于新乡村建设事业的社会各界青年踊跃参与。本计划解释权归“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办公室。
  

联系人:马雪侠/吕程平  

联系电话:010-62484038/82509106  

          15801543669/13521775502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主楼乡村建设办公室901 (邮编:100872)
网 址:www.3nong.org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报名表请见: http://www.3nong.org/?action-viewnews-itemid-67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