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真作假时不失真

火烧 2010-06-06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围绕‘真作假时不失真’展开,探讨真假与是非的辩证关系,结合文革历史,分析其真实面貌与历史价值,强调去假存真,还原历史真实。

真作假时不失真

辛若水

(一)去假存真

《红楼梦》上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话是颇为深刻的,因为这道出了真假的混乱,是非的颠倒。但对于真假的混乱,是非的颠倒,我们是极不满意的,简直有许多的愤怒,于是便生出了补救之心,定要分真假,明是非。然而,真假所以难分,就是因为有时候,假也是真;是非所以难明,就是因为有时候,非也是是。如果把真与假,是与非看成不变的,那也不对。因为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中,都在向它的反面转化,真会变成假,是也会变成非。没有万古永存的真,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是。在真与假,是与非的变化中,我们所执著的,还应该是“真”,是“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确信,那就是“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为了表达我的意思,我调整了几个字:“假作真时仍是假,真作假时不失真。”在文革中,有“假作真”的,但最终呢?还不是暴露了他们的本来么?“周公惶恐流言日”,又有何惧呢?“王莽谦躬下士时”,才真正虚伪呢!在文革中,同样有“真作假”的情况,但即便真作了假,仍然不失真的。我以为,一段历史只要成为过去,无论真与假,都成为了一种真实,即历史的真实,也即是所谓的“—成陈迹皆为真”。有人说了,明明是假的,为什么又成了真呢?假,也有真的一面,如果没有这真的一面,那它连假也不是了。真,有真的历史;假,也有假的往事。因假可以见真,因真则益明其假。我们的目的当然是去假存真。所以去假,那就是因为有假;所以存真,那就是因为真混在假中。对于文革来说,它的本真是什么,已经很难说了。可以说文革的本真已被过分的谀词与不负责任的唾沫星子给掩盖了。那么,对于文革有没有精彩又不失本真的评述呢?我想,也只有徐迟先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做的比较好些吧,他说:“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是政治大革命。狡诈多变的资产阶级不得不负隅顽抗,作垂死的挣扎。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伟大的群众运动。整个人类的四分之一,不分男女老少,一齐动员起来。壮丽的大革命,把工、农、兵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还有圣徒和魔鬼,一古脑儿卷了进去。检举和被检举,揭发和被揭发,批评和反批评,批判和自我批判。人人触及了灵魂;三千年积污要涤荡。我们的生活朝气蓬勃了;生活中大量的阴暗东西就自行暴露了。渣滓浮上表面了;驱除它们就容易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方面,光明面,毫光四射了;阴暗东西的危害之大,也就越加明显了。

这是进步与倒退,真理与谬论,光明和黑暗的搏斗,无产阶级巨人与资产阶级怪兽的搏斗!中国发生了内战。到处是有组织的激动,有领导的对战,有秩序的混乱。无产阶级的革命就是经常自己批判自己。一次一次的胜利;一次一次的反复。把仿佛已经完成的事情,一次一次的重新来过,把这些事情再做一遍,每一次都有了新的提高。它搜索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毫不留情。像马克思说过的要让敌人更加强壮起来,自己则再三往后退却,直到无路可退了,才作罗陀斯岛上的跳跃;粉碎了敌人,再在玫瑰园里庆功。只见一个一个的场景,闪来闪去,风驰电掣,惊天动地。一台一台的戏剧,排演开来,喜怒衰乐,淋漓尽致;悲欢离合,动人心肺。一个一个的人物登上场了。有的折戟沉沙,死有余辜;四大家族,红楼一梦;有的昙花一现,萎缩得好快呵。乃有青松翠柏,虽死犹生,重于泰山,浩气长存!有的是国杰豪英,人杰地灵;干将莫邪,千锤百炼;拂钟无声,削铁如泥。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化妆不经久要剥落,被诬的终究要昭雪。种籽播下去,就有收获的一天。播什么,收什么。”

《哥德巴赫猜想》写于1977年9月,当时文革刚刚过去;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徐迟先生对文革的评述,不仅精彩异常,而是在内在精神上远未失真。可以这样说,这段评述里,就激荡着文革的精神。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评述,会让人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二)作为颂歌的真实

文革即是颂歌的时代。以前,对于颂歌,我是很不认同的,以为那不过是拍马屁。现在想想,这想法颇为幼稚。因为颂歌完全可以发自真实的感情;况且,这歌颂的对象,是如此之好。既然有功,为什么不能歌;既然有德,为什么不能颂。《国际歌》否定了所有的救世主与神仙皇帝,而《东方红》又把毛泽东歌颂为大救星,许多人对此感到不理解。其实,这没有什么难理解的,所谓大救星,不过为人民谋幸福。基督教所谓的救世主,也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要把人民救赎到天国里去。只不过后来,基督教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了压迫人民的工具。人民心中的救世主和统治者心中的救世主,是完全不一样的。统治者利用所谓救世主来压迫人民,那人民完全有权力选择新的救世主来拯救自己。实际上,救世主不过一个说法罢了,这个说法表达了人们对改变自己困苦命运的人的感激和拥戴。许多看似矛盾的东西,可以同时存在于我们的情感中,而且这种存在无害于情感的真实。我觉得,对于颂歌及颂歌时代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总是站在圈外指手划脚,甚至讥讽嘲笑,是无当于事实本身的。虚假的颂歌当然不好,但出自内心挚诚的颂歌,又有什么不好呢?活在颂歌里,并不就是活在虚假中,而是活在神圣中。我发现,现在人们正在丧失对神圣的感情,这非常值得忧虑。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真正的神圣,那是很容易为所欲为的。只有心中拥有了神圣,一个人才能有所敬有所畏。有所敬,就会选择一条高尚的路;有所畏,就不会误入歧途。颂歌所表达的就是一种神圣而崇高的感情。如果我们不曾拥有或者不能理解这种神圣而崇高的感情,是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对它指手划脚的。那么,颂歌是不是绝对的好,没有任何瑕疵呢?也不是的。文革的指导思想,是无比深刻的,它会让无数世代的人们自叹弗如。但是,这种深刻的思想,被颂歌廉价的赞美给庸俗化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在思想者自身,大抵是深刻的。但一旦这种思想,为千千万万的人所传扬,总难免庸俗化的。我曾说过的,毛泽东的文革是曲高和寡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想象着自己在毛泽东的水平上,于是和声大作;这风雷般的和声,反倒把毛泽东自己的文革给掩去了。所以,历史进程中的文革,和毛泽东所设想的,是有很大不同的。每个人是按照自己对文革的理解,投入到这场运动中来,所以,人们虽然为毛泽东的文革同声歌唱,但这文革,又实在是五花八门的。毛泽东的文革当然是最高的,但人们对这最高的文革,又理解到几层呢?但是,不管理解到几层,人们都起来响应,造成全国山河一片红的精彩历史画卷,却是真实的。颂歌是真实的,但颂歌背后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欲望,也是真实的。毛泽东对于这,早就是心知肚明的。别看那么多人都在喊:“毛主席万岁”,真心拥护的自然有,跟着人家喊的,也不少;更有许多反对的,心怀鬼胎的。颂歌虽有表面的其乐融融,但历史很快就会揭示出它残酷的一面。因为人们不可能天天唱颂歌,即便天天唱,也不会把文革引向深入。歌颂了之后,就该打倒了;怎样打倒?揭发,检举,批判,于是,全都上来了。红色的海洋,也只是在想象中具有诗情画意吧。然而,这些也就不说了。我只说一下颂歌的一个最大特点,即无比虔诚,甚至虔诚到幼稚可笑的程度。颂歌只不过一个形式,表达内心虔诚的一个形式。心里的虔诚只有表现出来,那才是有。可以说,颂歌即是表达内心虔诚的竞赛。虔诚是对着神圣的,定要崇拜到五体投地的程度才是真正的虔诚。虔诚,不能只说,只唱,还应该做。那又怎么做呢?想来也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听话”。文革最激动人心的地方,也就在于把亿万中华儿女,不分男女老幼,全到变成了虔诚的赤子。圣人讲,要不失其赤子之心,然而这不过纸上的空论罢了。文革却把所有的人都变成了赤子,这不是奇迹又是什么呢?然而,赤子都是好的么?有听话的孩子,还有淘气的,调皮捣蛋的;甚至还有为非作歹的。真不知道所有人都成了虔诚的赤子,是奇迹,还是悲哀。颂歌时代,有人们最大的虔诚,也有人们最大的愚昧。我们的理想,是保留虔诚,祛除愚昧。

(三)真实的沉痛

在颂歌真实的背后,当然还掩盖着真实的沉痛。并且这真实的沉痛,不只是知识分子的,更是被卷入了文革的每一个人的,甚至包括文革的领导者、发动者。知识分子对沉痛是比较敏感的,他们的记性似乎也比一般人好些,所以对于那些苦痛,总是咀嚼来咀嚼去,越嚼越有滋味。被来回咀嚼的苦痛,很容易便成为了深悲巨痛。说到诉苦,这大约是应该的吧。我们中国文学虽然没有苦难的传统,但诉苦的传统总还是有的。诉苦和苦难,并不是毫不相干的;惟有拥有苦难,才能够诉苦。但是,诉苦中缺乏的是那种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更何况,想想现在的生活多么甜美,也就喜笑颜开了。诉苦,也并不表明对苦难念念不忘,真正对苦难念念不忘的,反倒不想说什么,只把所有的苦痛埋在心里罢了。其实,知识分子所受的苦难,也并没有太多的花样,不过被批,挨打,劳改罢了。只要忍了第一次,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忍受了。我们古人就讲过一个法子,叫做“见侮不辱”;只要做到这一点,这天下便永远没有争斗了。然而,细想想,这实在是做不到的,因为每一个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都是有尊严的。为了尊严,许多人可以去死,许多知识分子忍受不了迫害,自杀而亡,这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捍卫人的尊严,生命的尊严。有人说了,他们连死都不怕,那还怕什么呢?他们害怕尊严的沦丧,岂不闻“士可杀,不可辱”。选择死亡的人,在当时,大抵是“自绝于人民”,但毕竟给后世留下了洁白的纪念碑;只可惜,这纪念碑也只存在于极少数人的心里。知识分子既放不架子,又害尊严扫地,然而,知识分子所担心、害怕的,在文革中都发生了。别说知识的尊严了,就是人的尊严,已经荡然无存。那个时候,人们普遍的以为,知识是有害的,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就是这种论调。似乎知识也具有了阶级性,如果资产阶级说地球是圆的,那无产阶级就必须去驳它,说地球是方的或者椭圆。如果资产阶级说1+1=2,即无产阶级必须说“1+1”=3或4”,当然,自然科学的阶级性是比较模糊的,但人文科学的阶级性就比较分明了。文科的知识分子大抵是最低下的,因为他们所有的,不过一肚皮空疏无用的学问,而且这学问还不为无产阶服务。学问自然是越少越好,如果完全没有学问,那就可以彻底闹革命了。其实,只要知识的尊严被践踏,知识分子的尊严也就荡然无存了。那个时候,知识是无用的,甚至不过政治反动的标签;我们这个时候,知识似乎同样无用,甚至更加无用。那个时候知识受政治的迫害,而我们这个时候呢,知识又为金钱所奴役。虽然我们一贯的宣传,“知识改变命运”,但这话的正面意义似乎越来越小。在文革,确实是知识改变了命运,挨批挨斗,坐喷气,游大街,这都是拜知识所赐;而我们现在呢,知识成了金钱的奴隶,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还得仰仗孔方兄啊。一个人凭借知识是没有法子飞皇腾达的;相反,知识只会让人倒一辈子霉。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而这就是历史的经验;做清秋大梦的我们,可曾注意过文革是知识分子的炼狱。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效法了屈原的选择,“一跃冲向万里涛”;许多人选择了忍受屈辱,卑贱地活下来。知识分子不只物美价廉,而且能够忍辱负重的。有的知识分子,即便被迫害致死,依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沉痛是真实的,这沉痛永远不会为颂歌所掩去。我们也在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沉痛?中国有那么好的知识分子,却不知道珍惜;那又有什么值得珍惜呢?难道只有把金子埋在粪土里,才能发挥它们的价值么?知识分子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受了这么多的委屈,发发牢骚,出出怨气也是应该的。但怨气还没有出,历史的伤痕已被掩盖了。在历史的洪流中,又看得出什么伤痕呢?真正的伤痕也只能留在知识分子的心上了。岁月流逝,老一代人渐渐地走了;又有谁能为历史的伤痕做证呢?心灵的创伤,又怎么医治呢?医治又有什么用呢?人已经走了。真实的沉痛,是永远的代价;但是心灵的代价是永远都无法计算的。正因如此,沉痛才越发的沉痛。

(四)可以理解的否定

虽然从终极上讲,否定文革未必就对,但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这样做,却也未必就错。文革,可谓是狂热的理想主义,而文革后的中国,最需要的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虽然理想主义不可否定,但狂热总是可以否定的。在头脑发热的时候,做什么事都是容易过头的。只有清醒地对待历史,才能清醒地对待现实。十年一梦,终于醒了,这是好事;鲁迅说,人最大的的悲哀是梦醒了无路可走;但是中国已经在梦醒后探索到了一条道路,这就不足以悲哀了。对于在文革中受苦受难的知识分子来说,否定文革,当然是值得欢呼雀跃的。也正是因为有了对文革的否定,知识分子才可以进行对文革的反思。若是没有这种否定,知识分子同样会噤若寒蝉,什么都不肯说,什么也不敢说,即便说,也是吞吞吐吐,言不由衷。但是,即便有了否定文革的前提,知识分子在反思文革的时候,也如同小心翼翼清除地雷的工兵。这种谨慎是必要的,正所谓“曾经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虽然否定文革让知识分子欢呼雀跃,但似乎远没有粉碎“四人帮”那样大快人心。“四人帮”是害人虫,是恶的势力,所以他们的灭亡,是让人们那样的激动。但对于由亿万群众参加的文革,被否定了之后,人们又是怎样的感觉呢?然而,人们的感觉,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将来的道路。文革思想的肃清,似乎并不能够用思想的方法。改变一种思想,最好的方法并不是说服教育,而是改变产生这种思想的基础。没有了产生这种思想的基础,那这种思想自然就会消歇。文革的基础不存在了,又怎么会有文革的思想呢?当然,改变基础的工作,需慢慢地做。然而正因为这慢,悄悄地什么都改变了。我说过的,否定文革,虽然值得商榷,但却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值得商榷的,那是在最终的问题上。文革所追求的终极并不错;而且,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放弃对这种终极的追求。然而,我们和文革最大的不同,在于通往终极的道路。我们很清醒地知道狂热的理想主义的害处,所以,我们选择了清醒的现实主义。清醒的现实主义,并没有放弃理想主义,而只是不让它那么狂热罢了。对文革,只能在现实意义上否定它,但却不能在终级上否定它。我们说,否定文革是可以理解的,这种理解只有回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才可以做到。文革后的中国,处于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所以如何对待文革,不是单纯地文革怎样的问题,而是中国将向何处去的问题。那个时候,有两个凡是;我说过,那是在信仰上捍卫过文革,那意思也很明显,中国还是沿着文革的路一直走下去。不可否认,文革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但是,文革的路却实在不能走下去了;这就如同原子弹当然有很大的价值,但它却不能再在人群中炸裂了一样。否定文革虽然只是对着一段历史,但它的意义却在于将来。说实在的,我们的现实,所以好些,那也是否定文革的余泽。否定文革本身,也是痛苦的,它并不值得大书特书。况且,否定文革,也并不具有终极的意义。我们总需要一个终极的,哪怕这个终极必需架空。文革的好处,就是对终极的执著;甚至为了所谓的“终级”,不惜“天下大乱”。这种执著可激可赏,但这种做法,却要不得。理想的终极应该建立在美好现实的基础之上。如果理想的终极不能够让现实更加美好,那么,我们要它又有什么用呢?一般说来,现实是不会让人们狂热的,让人们狂热的只有理想与欲望。狂热的理想,会让人们疯狂;膨胀的欲望,同样会让人疯狂。理想虽然高尚,欲望虽然邪恶,但许多时候,理想与欲望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在高尚的理想下面,往往埋藏着人们赤裸裸的欲望。欲望毁灭人,理想同样会毁灭人。文革中,有理想主义的狂热,更有人们欲望的无限膨胀。欲望的膨胀,让人性中最为邪恶的一面展露出来。对于人性的恶,我们并不是全无办法,严刑峻法就可以控制它。但控制并不能全然解决问题。解决人性的恶,还有赖于人性的善。对于人性的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确信。用一场大革命,激发出人性的邪恶,然后消灭它,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激烈的方式,往往很难在终极上解决问题。消灭人性的恶,大抵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控制它。

(五)所谓“妖魔化文革”

如果把否定文革推到极致,自然就是妖魔化文革。但是,否定文革和妖魔化文革毕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它们的根本立场是不一样的。我们自己否定文革,那是为了改正错误,以便使自己更加有力量。而妖魔化文革呢,则是站在敌对的立场上,造谣生事,惟恐天下不乱。妖魔化文革的目的,决不在文革,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妖魔化文革,就不讲什么事实了;因为事实对妖魔化文革是不利的。真正了解了文革,便会知道,它虽然有许多的错处与不好,但却决不是什么妖魔鬼怪。大凡人的行为,都是可以为人理解的。无论妖魔化文革,还是否定文革,似乎都缺乏对文革的理解。理解文革是相当麻烦的事情;文革的指导思想尤其的高超,单是理解这指导思想,就非常得困难。说实在的,要理解文革的指导思想,也只有在毛泽东的思想境界上才能够做到。然而,很可惜,我们的学术思想已经进入了爬虫时代,谁人能与天公试比高呢?再则,文革决不是文革的指导思想所能涵盖的。也可以这样说,文革本身的丰富性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指导思想。文革所以是深刻的,并不只因为文革的指导思想是深刻的,更在于文革作为历史事件本身的深刻性。文革的深刻性是通过它的悲剧性体现出来的。我们说文革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而且是一个民族的悲剧。也可以这样说,我们民族最大的悲剧就在于,竟然没有能力阻止文革的发生。不能阻止文革的发生,倒也罢了。关键的是有那么多的人,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文革中去。在文革中,即便有那么多的鲜血,我们也不曾意识到那是悲剧;我们不只以为那不是悲剧,而且为一种崇高的信念所鼓舞,认为那是为理想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代价,可以不必计算么?崇高的信念,会蒙住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看不到鲜血。斗争的理念让我们丧失了最最基本的人道主义情愫。那个时候,人道主义是被批判的;可对人,我们不讲人道主义,又讲什么呢?难道讲兽道主义么?人既不能够上升为神,也不能够沦落成兽。无论什么时候,人都只是人,所以,对人就要讲人道主义。我们所以否定人道主义,那也只在于崇高的信念,让我们丧失了最为基本的常识。常识,为许多人所忽视;但是,最为基本的常识,深藏着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秘密。文革让人们背离了常识,背离常识的代价是巨大的。无论再高超的思想,在陶醉于自己高超的同时,也要多想想常识。如果和常识太离谱,那就要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正确性。有人说,高超的思想也会成为常识的一部分。当然,这一点是不容否定的;常识之为常识,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不同时代的人们也在建构不同的常识。在古代,天圆地方就是常识,可我们现在呢,连小孩子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有的常识在变,有的却不会变,譬如1+1=2,三千年前如此,三千年后同样如此。所以,回归常识总还是对的。譬如民以食为天吧,这个常识,是否定不了的,但是,崇高的信念却告诉我们,人不只为面包活着。然而,这却忽略了一点,面包不在人生中占首要的位置,但却是生存的前提。人不是只为面包活着,但是没了面包,人就不能活。是生命的意义重要,还是生命本身重要呢?那还用说么?当然是生命重要了,为成就生命的意义,而舍弃生命本身,虽然高尚,却终不免愚执。冷静地对待高尚的学说,回到生命的常识吧。文革所漠视的是那些庸俗的东西,它以为高尚是可以占胜庸俗的;然而,很可惜,文革本身却被庸俗化了。文革在历史中,也是时乘命蹇的。被庸俗化,并不是它最悲惨的命运,被否定亦不足以悲哀,最难以忍受的则是妖魔化,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在被庸俗化的文革里,还有一点真实;在被否定的文革里,还有一点真诚;那在被妖魔化的文革里,除了仇视,还有什么呢?如果你把文革描绘成妖魔鬼怪,那经历过的人,定会义愤填膺的。忘记了真实,就只有诬蔑。所以,我们定不能忘记真实,惟如此,才能扫除诬蔑。历史的是是非非,并不因为成为过眼云烟,就不再那么重要。人们总还在评说历史,在这评说里,有褒有贬,有赞有骂,而这就是人心中的公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