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资本主义难以称功

火烧 2010-09-2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工业革命的差异,分析商帮文化对明清社会的影响,结合文艺复兴与马基雅维里主义,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层文化因素。

王淼“富庶江南文化考”认为,《大户人家》打捞历史碎片,编织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人文风景,进而放宽视野,以大历史为背景,考察明清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内因,从中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作者以商人精神与经营理念的差异来解读明清徽商、晋商和洞庭商帮各自不同的命运,敏锐察觉出晚明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大抵只能搅动社会阶层的重组与融合,却绝不可能催生出类似与近代欧洲工业革命的新生产方式——这种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回望历史、细说从前,有何尝不是另一种方式的观照今世呢?

真正的资本主义,绝不只是资本的积累可以达到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既有战争催生的因素(封建势力打仗借贷款),更有其文化因素。

 蔡历 先生的“《货币战争》已经触及中国深层意识形态”一文就是很好的例证。  

一般认为是“文艺复兴”使西方世界从“黑暗”的中世纪拖出,进而进入“光明”的现代社会,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打破了基督教道德伦理对西方社会的“禁锢”。之所以叫“文艺复兴”,是因为这一思想运动是从文艺创作领域开始的,倡导在在文艺创作上,打破正统宗教经院哲学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向反应真实世俗生活的古希腊、罗马时代回归。但这场在文艺领域里的废教运动最终扩散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最重要的就是政治、社会交往领域。也正因为如此,“文艺复兴”才拥有打破中世纪,开创现代社会的巨大能量,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复兴”。而从学术著作上说,政治、社会交往的废教行动正是自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始,也正因为如此,《君主论》被现代人奉为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奠基之作,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马基雅维里写《君主论》的原本意图是给意大利佛罗伦萨成邦国王提供如何巩固统治的私人建议。作为曾经的朝廷高官,这时他已经遭到主子的遗弃,他希望通过这些建议,再次引起国王的注意并获得重用,很有点象中国先秦时的韩非。也就是说马基雅维里写这本书绝非是想开创资本主义政治学,也绝非想做资本主义政治学的奠基人。实际上,也象《韩非子》一样,即便是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君主论》也是非常之“阴暗”、“阴险”。马基雅维里最惊世骇俗的观点是:君王须兼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在西方,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已经演化成一个成语:马基雅维里主义,至今都含贬义。就这样如此阴暗的一本书怎么会是西方现代政治学的奠基呢?这也许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原因在于,出乎马基雅维里意料的是,此书在其死后五年即1532年公开出版了,这本仅仅写给佛罗伦萨国王一个人的书被传播开来了,尤其在政治家之间。马基雅维里没有教会佛罗伦萨国王“不讲道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他却教会了整个欧洲。结果就是,在政治和社会交往领域,传统的宗教道德伦理被砸个粉碎。在《君主论》的教导下,当所有的人都抛却传统道德,而变得“阴暗”、“阴险”了,欧洲也就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死去几百年的马基雅维里也就“极不情愿地”被架上了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的宝座。  

资本主义是冷酷无情的资产阶级所塑造。这样的统治阶级在中国不是没有;而是中国的统治阶级对富庶地区的“吏治”更为严厉,文化更为腐败而已。  

说腐败,就是奴才们没有资本主义“清教徒”精神,更主要的是统治阶级不允许低级绅士有超出“学而优则仕”的路途。因而陷入低级商业行为,缺少献身上帝的精神。当然,既没有要统治中国的豪情,更没有冲出封建意识的资本精神,自然也就不会形成金融家、工业家、科学家的发明。  

中国进现代的资本主义制度都是不成功的。因为,中国的统治精神,不允许土豪劣绅的腐败有所谓的发展机会。当然,共产党更不会让他们走上前台。当私有制分裂中国时,败落的农村,小生产,只能生出更多的房奴、车奴来,通过厚黑狠,扰乱社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