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谁是药家鑫案的赢家

火烧 2011-05-2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分析药家鑫案中各方得失,探讨张妙家人、药家鑫家人及媒体在事件中的角色与影响,引发对社会、家庭与媒体责任的反思。

2011年4月22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5月20日电 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药家鑫故意杀人一案进行了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依法裁定驳回药家鑫上诉,维持原判。

案件本身是极为恶劣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从法院的判决书中几句话中可以看出:其犯罪动机极其卑劣,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属罪行极其严重……

如果不出意外,在十几天后,随着一声枪响,药家鑫将离开这个世间。沸沸扬扬的8个月喧闹将告一段落,张妙的家人、药家鑫的家人,专家、学者、公安、检察、法院、网民、记者在一一登场亮相后,又将一一平静下来。然后,一一把这件事淡忘……

闹完了,愤怒完了,哭泣完了,也发泄完了。在一个生命已经消失和一个生命即将消失的时刻,在我的记忆终将淡忘此事时刻,我们不妨盘算一下,这个掀动了社会的案件,到底谁是赢家。


一、张妙的家人。如果说他们是赢家,我相信有很多人是不赞同的。是的,他们是赢得了官司,但是一个可爱的女儿、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个慈祥的母亲永远离开了她所深深眷念的家人。那怕把药家鑫判处一百次的死刑,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他们只收获了一些廉价的同情。所以,张妙的家人输了。


二、药家鑫的家人。这个就不用说了,输了个一塌糊涂,儿子输了,官司输了,人也输了。在无数的网友的“考证”下,药家鑫的家人已经成为权势滔天,气焰嚣张的典型代表。可以动用公检法机关;可以控制各类媒体;可以动用央视;可以动用专家;甚至动用笔者我,因为我曾经对一个学生的堕落表达过同情和反思……,就差动用军队抢人了。一句话,药家鑫的家人是彻底的输了。


三、媒体。这里的媒体分两种,一种是在网友的“考证”下,为权势张目的媒体。譬如央视;一种是站在岸上,痛打落水狗,顺应民意的媒体,包括网上网下,纸质电子的。


 

第一种媒体,央视输了。他输在很多的不应该:他不应该在判决未下来之前,就报道该案;他不应该对药家鑫的作案动机进行分析;他不应该站在超然的立场上,没有喊打喊杀;他不应该请专业人士,让网民来分析作案动机多好;他不应该出现药家鑫悔罪的镜头,应该多拍拍药家鑫死不悔改的镜头;他甚至不应该叫央视……

第二种媒体,顺应民意的媒体也输了。按道理,他应该是赢的,他的报纸销量大增,他的收视率大增,他的点击率大增。在网上找找,把“考证”翻翻,在脑子里编编,就是一篇激情四射的械文。多好,多方便,民意满意了,记者满意了,在后面偷偷笑着数钱的老板更满意了。但是,他忘记了,在批判不公平的同时,在批判司法的同时,在批判政府的同时,在批判官二代、富二代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为这个社会留下一点什么?譬如,药家鑫就真的是一个天生的恶人吗?事故当晚,药家鑫随身带刀,就是为了杀张妙的吗?药家鑫的堕落,就真的与家庭教育无关吗?这类事件为什么为发生,如何防止以后的类似事件发生?难道官二代富二代都会开车撞人加上杀人?我们的交通意外救助体系就没有一点问题?有太多太多的话题了,为什么就一定一定要喊打喊杀,而不是对这个事件进行反思?这类媒体,其实,你们也是输了。


四、专家。专家也输了。但是专家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李玫瑾类的专家,输了,也不用说,她输在多了一些不应当有关怀,她不应该把药家鑫称“孩子”;她不应该表现出对凶手的同情,那怕那个凶手只有21岁,风华正茂;她不应该分析药家鑫杀人的动机;她更不应该分析钢琴,更不能从钢琴分析到家庭教育的缺失。输了,彻底输了……

一种是孔庆东类的专家。看了一下他的视频,一句话特别印象深刻:……(药家鑫)那里乖?一看就是典型的坏人,这是一个杀人犯的气质。药家鑫的名字就是杀人犯,三个金摞在一起,三把刀,这个人就是一个杀人犯……语言犀利,风趣、幽默,加上杀气腾腾。不否认,笔者认为他说有部分有道理,特别是央视的报道也不太公正,没有客观地评价这个案件,至少也应该出现受害者的陈述,这才合理。但是,孔教授,你的话中,好像也没有出现药家鑫的陈述呀!您是懵头一棒,把药家鑫、把他的名字也解析为杀人犯了。孔教授,平心而论,您敢说您赢了?

五、司法。有人说司法输了,也有人说,司法赢了。笔者的观点就是司法输了。二审判决后,司法是顺应民意了,也真正依法了,但是,司法还是输了。从整个案件中,受到网友置疑的地方太多了,最后拨乱反正,把药给杀了,最终还是维护了司法的尊严。但是,从药家鑫是否现场抓获到是否自首;从药案审判时,征求群众意见;二审时,受害者法律文书的领取,受到了太多的解读与置疑。孙志刚案促进了暂住证制度的取消,孙伟铭案让酒驾、醉驾的量刑标准加重,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促进了社会的法治进程。最后,药家鑫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真的,这次司法并没有赢。人们还是不敢相信司法,他们还是怀疑,如果下一次,再出现一个李家鑫、王家鑫,司法还会赢吗?



六、网友。网友赢了吗?瞧瞧,从去年开始,特别是在央视报道后,多少网友激情扬溢,激昂文字,把药家鑫解析成为一个天生的恶魔;把央视解析成为恶魔的狗腿子;把任何对案件反思的人,对药家鑫的堕落表示同情的人解析为别有用心的“五毛”。张妙的家人恨极了凶手,这是应当的;药家鑫的家人,想方设法要药家鑫轻判,这我也可以理解;但是网友们为什么生怕药家鑫不死呢?是不是按一些人所说的,网友顺着其他网友、媒体“考证”,猜测药家鑫父母的相关背景,以及可能对这起案件造成的影响,所以人们都开始幻想自己在维护某种程度上的公义,然后对药家鑫案施加各种社会压力。网友如愿以偿了,药家鑫终于要死了。但是网友们真的赢了吗?怎么我总是感觉少了一点什么东西?

反复思量后,我突然想起一起案件:2007年4月16日,美国发生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案件,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韩国学生赵承熙开枪杀死了32名同校师生后,开枪自杀,这起事件给33个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2007年4月20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举行遇难者悼念仪式,知道吗?在悼念仪式放飞的气球不是32个,是33个;敲响的丧钟不是32声,而是33声;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不是32块,而是33块。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赵,你大大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勇气与关爱。你已伤了我们的心,但你并未伤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变得比从前更坚强更骄傲。我从未如此因身为弗吉尼亚理工学生而感到骄傲。最后,爱,是永远流传的。艾琳”。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国留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薛宏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们认为凶手本身也是受害者,因为他心理有疾病,可惜没有及时得到社会、家庭的关心和救治,才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在悼念活动中,校方也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以体现人性关怀。

“当牧师提议为33个遇难者和他们的家属祷告时,我深有感触。因为在美国人看来,凶手孤僻、性格扭曲,却没有被关怀和治疗,社区是有责任的,同时凶手的家属也是受害者。”一名中国女留学生。

一名专门给新移民上英语课的社区教师桑迪对记者说,凶手8岁随父母从韩国移民到美国,由于文化冲突,未能融入美国社会,最终抑郁成疾。这起惨案提醒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新移民的心理健康。她认为,宽容是医治心灵创伤的最好办法……


看到这里,我发现,药家鑫案件中,我们没有赢家,其实我们都输了……

 

为我自己辩解一下。发现这篇文章在Q群里发后,受到了各种的关注。甚至认为我是在配合最高院在拯救药家鑫,真是高看我了。


观点一:药必须判处死刑,我文章一开头就将药案定性为恶劣的刑事案件。如果药家鑫不被判处死刑并执行,那就完全不能彰显社会正义。法律是不容亵渎的。

观点二:作为人类,我不认为宽恕药家鑫,认为药家鑫也是某一个方面的受害者,是错误的认识。但是宽恕只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观点,这仅是一种我对人性的反醒,并不代表他不需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观点三:其实我个人认为,我们更应该把关注点放到交通意外救济体系上,如何把他严格完善好。这肯定比杀死药家鑫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否则,我们将在今后的时间里,又会一次次地看到李妙、王妙的出现,那又将一次又一次深深刺痛我们的心灵。


举个事例吧:前段时间,38岁的母亲韩群凤溺死了自己13岁脑瘫双胞胎。


作为一名人类,我从内心的最深处宽恕她;但是,作为法律,则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能因上千村民签名求轻判而亵渎了法律。另外我们还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是有这方面的漏洞,我们要如此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这应该可以表达我的观点了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