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信仰
信仰是一个人接受或认同一种人生哲理,包括对自己的人生哲理的肯定与认同。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中信仰的可能,即使是具有相同信仰的人,在一些细节上也会有差别。
信仰是自由的,这不仅体现在人在最初选择上的自由,也包括改变信仰、重新选择信仰的自由,或对自己信仰的哲理提出异议、修正信仰的自由,或同时具有多个信仰的自由。一个人同时具有多个信仰并不矛盾,因为人生活在社会的多个舞台上,不同的舞台需要人去扮演不同的脚色,因而就会有多重信仰。比如,一个江湖杀手,可以是一个至孝的汉子,信奉百善孝为首的哲理,但另一方面又会去剥夺他人承孝的权利。
宗教信仰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信仰之一,但信仰的群体一旦有了组织形式,往往会反过来制约其信徒,宗教就属于这样一种信仰组织。一个组织对成员的信仰制约,就是不容成员对所信仰的信条提出质疑、改变信仰,如果成员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对成员采取惩罚手段:或开除,或体罚,甚至杀头,哥白尼被害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
组织对成员的信仰限制程度,取决于这个组织的社会地位。以宗教为例,在一个宗教政治化的国度,宗教的法律是国家法律的一部分,这样的宗教组织不仅可以限制本教徒的信仰自由,甚至可以迫害非成员的信仰自由,残杀异教徒,强迫他们信仰自己的宗教。在这个时候,信仰是存在的,但信仰却没有了自由。缺乏了自由度的信仰实际上已经不是真正的信仰了。
在宗教信仰上,中国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幸运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国的百姓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宗教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你可以选择加入宗教组织,也可以在组织外信仰宗教,甚至可以退出宗教组织(还俗)。这种现象的产生,根源就在于中国是一个皇权至上的国家。在普陀山的普济寺前面,一共有五座桥,中间的桥高大堂皇,是天子桥,专门是供皇帝进寺时候预备的,二边的桥次之,是达官桥,当然最外面的桥就属于平民进出的了。导游在介绍这些桥的时候,我笑着玩笑说:“都说佛讲究平等,看来还是无法平等,也知道拍皇帝的马屁”,“皇权高于佛权吗”,“看来佛法还是有边的,这个边就是皇帝”。
任何一种形式上的宗教一旦失去了政治的偏护,就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仰强制手段,选择权也就直接落入了百姓之手,这就使得中国的宗教具有更大的宽容。不宽容又能怎么办?权力在他人手上,别人想怎么信仰就怎么信仰。
除了专职的教徒,宗教对其有一定的约束力之外,中国的百姓在信仰上完全服从于自身的需要。想生子求观音,要发财请财神,若去病找道士,保平安供关公。这种以实用为原则的信仰,使得中国的百姓在宗教信仰上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而宗教之间也互相渗透,互为友好。
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教、道教友善共存的小说,玉皇大帝有困难,可以求助于佛祖,而孙悟空这个保唐僧取经的佛界人物也经常上天向各路神仙求助。在陕西的一个小地方,我见过一个融佛、道、儒合一的寺庙,中间供奉的佛教人物,而二侧厢房分别供奉的是道教人物与被认为是儒学思想的典范人物-关公等,三间房舍是直通的。不仅如此,像关公这样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人物也渐渐被吸收成为宗教人物,所以现在的佛教与道教神位上,都有关公的位置。
同一种信仰的人聚集起来是一种力量,尤其是同样信仰的人数在一个地区占绝大多数的时候。而力量就意味着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力量,所以在不开明地区,政教合一也不可避免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欧洲早期的教会绞杀过哥白尼,也审判过伽利略,甚至废除过不少国家的君王;现在绝大多数的伊斯兰国家也属于这种情况。政教合一的特点是宗教高于国家法律,排斥异教,极端主义思想高涨,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也基于一种盲从的信仰,这与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现行所处的大环境有关。
在苏丹,我与当地的一位员工有这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话,足以说明他们在信仰上的盲从性,对话是从他的提问开始的:
“你信教吗?”
“我不信,我信我自己”
“为什么不信?”
“我为什么要信?”
“信教有好处”
“什么好处?”
“可以保佑你”
“那我问你,现在是你的生活好还是你的生活好?”
“当然是你好,但信教保佑你的未来”
“你说的也就是你的下辈子生活了。虽然你我都不知道下辈子我们具体是谁,但我想,你们已经信教好几辈了,你的前辈肯定信教,到你这辈怎么也应该获得保佑了,可为什么还不如我?”
“”他无语
“除了伊斯兰,你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教?”
“基督教”
“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教,佛教,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很信奉它。我的祖辈是信奉佛教的,但从我父辈就开始不信了。不过现在的中国人还是有很多信佛教的”
“是吗,这个我不知道”
“世界这三大教中,都信奉自己的神,都说自己的神法力无边,都说可以保佑自己的子民,你说那个神更厉害?”
“我不知道”
“那你现在还信吗?”
“信”
“”这下轮到我无语了
可以说,宗教的起源源于对学说的教条性理解与宣扬,但宗教的发展则基于信众的无知、无助与盲从。
其实,中国并非没有政教合一的现象,只不过这个宗教没有在形式上出现,而是隐形于政治体系中,这就是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学说。中国的百姓可以不信佛教或道教,但中国人不能对经典儒家学说说三道四,更不能违背儒家的做人准则。虽然儒学在现代中国已经失去了统治地位,但这样的传统依然处处体现在这个国度的角角落落。“永远坚持”、“坚决维护”、“在XX局长的英明领导下”下等等,无不隐含着宗教的铁律。
如果说曾经的基督教与现在的伊斯兰教社会中,是以教为政的话,那么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以政为教。政教合一在思想体系上的特点,就是不容许他人对经典教条的怀疑,这是全世界的共同财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