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仰
文章探讨信仰的定义,分析信仰作为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涵盖神鬼、人与器物等不同对象,强调信仰对人生方向的指引作用。
论信仰
(一) 信仰是什么?或许这个问题本身并非十分重要。有的认为,信仰就是指人们对于某种学说理论主张的坚定信念;又说在广义上人们一切崇拜的观念都可叫做信仰。人们经常说某个政党信仰某种主义,某个民族信仰某种宗教,某个人信仰某种什么理念或是什么神鬼、人物;甚至说自己信仰什么器物。除了这些东西之外,人们还会信仰什么呢?我看无外乎就是这样。 主义也好,宗教也好,理念也好,他们都是形而上的东西;那么神鬼、人和器物呢? 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不但生产出了食物、用品和自己,而且也生产出了语言、文字、主义、宗教、理念、神鬼和信仰,这是毫无疑义的。 神鬼是人们看到或体验到自身以外的人和事而生产出来的,它产生于人的脑海里(只是有的人把神鬼从脑海里搬了出来,放到了墙上或者洞窟、寺、观、教堂里),人们只是信仰脑海里的神鬼,并对其进行膜拜。也就是说,神鬼只是一种意识。 人们同样也可以信仰活生生的人。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结合信仰的作用来思考。信仰的作用,无非就是不断给人生指明方向,告诉人们怎样对待和处理现实中的一切人和事(很多时候,信仰并不是直接告诉人们怎么做,而是通过给人们提供某种信念来完成其使命)。 人有了信仰,人的一生就有了方向。所谓方向,大概是这样的:人在没有信仰的时候,就像是站在一个球的球心;一旦有了信仰,人生的方向就确定了下来,人生的轨迹就逐渐远离球心,向各自信仰所确定的方向而去。一个人若是先有某种信仰,而后却发生了改变,信仰了其他的东西,那么他离球心的方向和距离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当人们信仰某一个活生生的人(如曾有日本民众信仰他们的“现人神”——天皇)的时候,决不是这个人 人对于器物的信仰也是这样。比如有的人信仰金钱或者权力,也决不是信仰金钱或者权力本身,而是在与金钱和权利打过一些交道之后, 所以无论是人们信仰神鬼、人还是器物,都是形而上的。由此信仰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意识,信仰是社会意识的范畴。 (二) 信仰既然是一种社会意识,就必然具备社会意识的一般特征。 信仰是由人们的社会实践而产生的,人们的社会实践决定了信仰的各个方面。人类在自身的各个历史阶段所进行的社会实践之方式方法、深度广度不同,而各个阶段的社会实践主体的构成也存在差别,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信仰(社会意识)。无害于全体人类生存的、正确反映事物发展、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信仰就是正确的信仰;反之就是错误的信仰。所以信仰有正确错误之分,由其本身决定。 那么信仰是否又有好坏之分呢? 信仰只是社会意识,其本身并不能单独发生作用,必须通过人来作用于社会和人以及整个世界。信仰本身并不存在好坏之分,信仰只是通过不同的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和作用。这些影响和作用交由人站在不同的立场来评判,所以就有了好坏。 (三) 人是应该拥有信仰的。不知道信仰之重要性的人,往往并非对信仰有很深的了解或者是已经有了某种信仰,恰恰相反,而是对信仰缺乏一个深入的了解或者根本就没有信仰,这一点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可以检验的。 人们怎样才能拥有信仰?一要靠灌输,二要靠实践,但根本的方法还是实践。信仰是可以千差万别的,但是任何一种信仰都不能逃避实践的磨洗。过去曾有人用灌输的办法在帮助人们树立信仰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一旦将其放到现实之中、接触实践,成绩就立即被抹杀了。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没有紧密结合实践。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忽视和抛弃灌输的力量与作用。因为:(一)灌输是“引路人”,它往往把人们引向一个又一个方向,造成“先入为主”;(二)对于现实中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一定的情况之下,你若不用正确的信仰对其进行灌输,错误的信仰总是会不断地涌进人们的头脑的。 (四) 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信仰和有什么样的信仰?这是一个既关键又简单的问题。 有的人经常高喊自己是信仰人道主义的,还自封“人道主义战士”,但实际上却明里暗里常常做出一些非人道的事情。有的人都已经宣誓信仰共产主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了,可是终其一生却从未做过一件促进共产主义事业的事。所以看似简单,但很容易迷惑人。 信仰这个东西,说起来是好听极了,但只要看看说它的人们是怎么做的,就可以马上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已经皈依了基督教,举行了仪式,并且与《圣经》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死后还准备把《圣经》放到棺材里……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应该相信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呢?不行!事情哪有这么简单哟!他这番说法,只能说明他自己十分喜爱《圣经》,还喜爱得不得了。可是要说他是一个合格的基督徒,这就不能了。他是否称得上一个合格的基督徒,并不在于他讲得多么优美,不在于他在上帝的圣像前有多么虔诚,不在于他的赞歌唱得多么动听,而在于他的 (五) 信仰是个知行合一的体系。只要人们真正有了信仰,人们就会在信仰的影响之下去进行生活,在信仰的指导下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人和事,亦将在信仰的指导下去对待和处理周围的世界、人和事。 谈到信仰,人们大概就会想到信念,并发现,在一些时候两者好像是一样的。其实信仰和信念是有差别的。我认为,信念是人人都必有的,而信仰则不是人人都有。 信念是什么?信念是一种憧憬、一种期待、一种信心、一种希望、一种常识、一种本能,而信仰呢,则是它的更高的形态。 一个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信仰呢?这就不见得。信仰不是人人都有的,也并非天生就有。人生下来以后,要生活,要在生活中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不论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才有可能获得信仰。当然人们所树立的信仰会出现不同,会有对错之分,这是人们实践程度、认识能力、生活环境出现了差异的缘故。可以说,信仰要在拥有信念的前提下获得;而信仰在很多情况下却又是信念的来源。 信念呢?除了求生的信念之外,其他的信念都要从生活中、从实践中来。求生的信念是本能的信念,其他的信念如发展的信念等都的树立都是要以此为前提和基础的。人们只有先生存,然后才能去发展,才有可能享受美好的生活,才有可能去憧憬光明的未来,才有可能去期待幸福的降临,才有可能进一步树立更高层次的信念——信仰。 |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