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深挖洞、广积粮、筑高墙”
陆军上尉 方步清
在野外训练的不经意间,又走到了一个废弃的部队营房,虽然房子已经不堪入目,但是上面写的几个大字“深挖洞、广积粮、筑城墙”,让我深深的反思。
此话的来源。197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的批语》中转述的毛泽东的指示。批语说:毛泽东主席讲了《明史》《朱升传》的历史故事。明朝建国以前,朱元璋召见一位叫朱升的知识分子,问他在当时形势下应当怎么办。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他的意见,取得了胜利。
随后,毛泽东说:“根据我们现在所处的国内外形势和我们所坚守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立场,我们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毛泽东的这一指示,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更加具体化了。中央批语稿曾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批示:“照办。”197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元旦社论《新年献词》中,传达了毛泽东的这个指示。
后来演化到全国上下的“深挖洞、广积粮、筑高墙”的现实实践上。
而“深挖洞、广积粮、筑高墙”这不简简单单的只是一个口号,更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而且具体形象,要比韬光养晦更有其实用的价值,可操作性极强,而且比GDP更实惠,更具有生命力。
同时这个口号,渗透到了每个人民的思想之中,深入到了每个人的行为上,实现了逢山开洞,家有余粮,驻守边疆的生动局面。
对照后的现实反思。走什么路,往哪走,怎么走?是每个时期都需要深思的课题,而古人留下的遗训和智慧,我们为什么不拾起呢,难道穿了新鞋就走不了老路了吗?往往最简单的才是最有效的,才是世间的真谛。我们必须细细品味。
深挖洞是战略防御的具体体现。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这种挖洞的战略思维便是忧患的思维,因为始终保持着战争的状态,才能不被战争所染指,翻看历史,为什么瑞士会成为世界大战的避难所,就是其把每个瑞士人都拉到了战争的边缘,每个人都需要学会打枪,都能够作战,才确保了瑞士的安全。我们不能逃避战争,因为你不想打别人,但是别人不见得不抢夺你,中国屈辱史便是最好的见证。
深挖洞是保全人民财产的具体措施。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全国各地大开山洞,据不完全统计,成规模的山洞数量不下于几十万个,而这些山洞战时能够保全人的性命,平时能够积攒国民财富,可以将这些积攒下来的财富用于战时,成为最有力的后备补充。有财富是一个问题,能够容纳更是保存财富的首要问题,挖洞便解决了这个问题。
深挖洞是铸成黑匣子的关键。战争是靠打实力的,而实力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就是真枪真炮,而隐性的便是别人未知的财富,当财富都成为可度量的情况下,也就决定了你的作战时间以及作战半径,而深挖洞,并进行不断的储藏,就会让别人不可测,而这种不可测,就是避免战争的潜在实力。
深挖洞更有其隐喻,就是确保现实财富的保存和不可测。举例说明:就像我们现在的银行卡都成为了网络上的数字,而所有的系统又都是西方的技术,是想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不透明的,在外人眼里是透明的,就是敌方知彼知己的了,人家找准了机会,就必然会下手抢你,别无悬念。
广积粮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民以食为天,如果天塌了,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呢,所以说粮食是国家安全稳定发展的第一大事,发展国家自主的粮食,靠自给自足才是根本,如果将粮食受制于人,岂不是就是将国家的天受制于人,如果哪天别人不高兴断了咱家的口粮,岂不是要天崩地裂,不要因为那几个小钱,靠进口粮食,靠引进外国的转基因食品,会有一天国将不国的。
广积粮是财富积累的必由之路。这里的粮当然可以看成是财富,而财富是要靠积累才能不断壮大的,而我国的发展模式不仅仅要吸引外资搞建设,更要把资本利用最大化,而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看看我们现在是赚回来的钱借给别国,让别国上我们国家搞建设,挣到钱后拿回到西方国家,而我国的上市公司,在本国的股市上不分红,而在外分红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是积累财富吗?这是在变卖家底吧,可叹我们的东方智慧都到哪里去了?
广积粮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而能源就决定了国家发展的后劲,就我们国家现在的实力,不要指望着抢别人的财富,能把自己财富保住就是最大的幸运了,我们很荣幸的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是很不幸的是靠自己国家的能源来维持了这并不高的发展,却断送了子孙的路。粮食是可再生的,所以广积必丰,而能源是不断减少的,开采了就不可能再有了,稀土的贱卖,环境的破坏,换来的钢筋水泥的大厦,我们还是应该反思的。
筑高墙是边疆政策的具体体现。也许在上个世界的70年代还处在冷战的时期,而且由于中苏的矛盾,苏联的步步紧逼,也不得不让中国竖起了驻防边疆的战略思维,这种筑起的高墙,不是象征意义上的万里长城,是人民常备不懈的心态,是人民军队捍卫边疆誓死保卫国民财富的民族精神。
筑高墙是需要接续的。改革的春风吹暖了神舟大地,却吹动了捍卫边疆的根基。因为谁都知道财富、权力、资源都是符合集聚原理的,你越靠边,就越挨不到,为此,大家就都走进了城堡,成为了衣食无忧的懒猫。反窥现实中的农民工都接连步入城市大潮的今天,部队也翻山越岭的进了城,成为了城市的守卫者,这种地域上的收缩,是不是也代表着意识形态的变迁呢?
筑高墙就是要捍卫高边疆。现在的战争已经远远不是军事意义上的真枪实弹,而更多的是资本的渗透,人才的挖掘利用。一部宋鸿兵的货币战争,点燃了金融高边疆的狼烟,而人才、能源、粮食等国家命脉资源的高边疆大家是否警醒,不筑牢高墙,也许战争就在眼前,灾难随时可见,我们不能仅仅是等待。
“深挖洞、广积粮、筑高墙”是一个系统,而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现实意义远超过科学发展的简单解释,它既是旗帜,也是方向,更是方法,是强国固本的根基。为此,解读古语,必有其智慧所在,何必追求西方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实践呢?难道我们国家没有强大过吗?我们的文化不是漂洋过海的吗?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但有智慧而不挖掘是不是遗恨终生呢?
打仗很简单就是“胜与败”,而其背后的战略不是那么简单,是纵其智慧的,但愿我们能成为智者,不要在战前就已经铸成败局。
略古方知今朝漏
何不效法古人言
笑颜辩解古今事
只为当朝世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