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永续的农业
学者詹克明先生在《人问》(《求是》2013年19期)中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生态问题:“许多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金属矿藏、煤炭石油都会在最近几百年内开采殆尽!在此后漫长的几十亿年里我们人类还将如何推进文化进化?”要想文化进化得以传承,接着作者又睿智地指出:“我们‘人类圈’的一切活动也应该像其他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那样在大自然中达到一种稳恒的自我循环状态,并在循环中使文化进化螺旋上升,级阶提高。”
从两百多年以前开始的以蒸汽机改良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直到目前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迅猛增加,仅在20世纪社会生产就几乎增加了20倍!这种疯狂的增长也带来很大的负作用:土地沙化,水污染和水资源匮乏,雾霾,水土流失,物种减少等等。最后连增长本身所需要的矿石资源都出现了危机。笔者不敢想像煤炭石油穷尽以后的日子:人类将怎样度过那漫漫长夜、冬天酷寒!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人类太幼稚了,还不具备当好地球主人的能力。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光明日报》上曾经有人撰文赞美新出现的塑料袋,认为一拎就走,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这一“拎”,接着的一“扔”,每年两个华北油田的石油就扔掉了,而且还留下了难缠的白色垃圾。大约这种潇洒的日子快要走到尽头了。没有“拎”和“扔”是不要紧的,但如果没有了轻质、结实的材料,我们的“和谐号”还能在铁轨上飞奔吗?人类的祖先仅仅依靠地球表面的石头就生存了一百万年,现在我们的条件这样好,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当然,乱扔垃圾之类的蠢事我们不能再干了,循环利用地球的资源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宗旨。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条件。要使人类圈达到稳恒的自我循环状态,寻找一种能够持续发展的农业是无法回避的当务之急。如果找到了这种永续农业,我们人类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这样的农业只能从现实中去寻找,所以考虑的第一顺序就是中国当下的农业。
中国的农业是伟大的,用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19%的人口。但从“稳恒”、“永续”的角度上看,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进口农产品数量太多
今年六月份,中国农业大学柯炳生校长在一次会议上说,2013年中国进口了大豆6338万吨,占全球出口的60%以上。这种疯狂的进口有必要吗?不妨先假设不进口会出现什么情况。6千多万吨大豆可以生产1千多万吨大豆油。如果缺少了这些油,已经成熟的市场马上就会作出反应,国产的花生油、菜籽油、葵花子油等很快就会补上这个缺额,波澜不惊,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生产油的同时还会留下近5千万吨豆粕。缺少这些豆粕又会怎样呢?这里有两种可能。其一是中国由2012年饲养近7亿头猪下降到4亿多头,年人均食肉由62公斤(超过日韩,直追欧美)下降到40公斤左右,这样中国人红肉食用量减少了,身体更健康了。其二是农民们会重新使用红薯藤、菜叶、野草之类的东西来喂猪,这将使猪肉变得更好吃,营养价值更高,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综上所述,可知进口6千多万吨大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目前中国的确缺粮。我们可以直奔主题,从美国进口小麦,从泰国进口大米,从澳大利来进口燕麦,用不着拐弯抹角去进口大豆了。造成目前缺粮的窘境与计划安排有关。以前是南粮北运,现在变成了北粮南运,本来就干旱的北方怎能担当如此重任?不知道中国那些经济学家们干什么去了。另外,缺少对农业生产的激励机制也是原因之一。笔者生活在南方,只要去一趟乡下,就可以看见很多抛荒、半抛荒的土地。 总的说来缺粮是假相,中国人有能力用18亿亩耕地养活自己,具备了实现永续农业的条件。
2. 滥施农药
在大自然中,有了植物,也就有了植食性昆虫的存在,而每一种昆虫又都有对应的天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一个均衡的整体。古代农业中涉及的生物个体都来自大自然,可以说农业圈中的生物与大自然的生物完全重叠,呈现出稳恒的状态。一个日本农学家说,在从未施过农药的生态良好的田地里,害虫给庄稼造成的损失只占总产的5%。石器时代的农民是不在乎这点损失的,封建社会的农民同样如此。笔者看过一些古代农书,竟然没有治虫方面的叙述(蝗虫除外)。笔者的舅舅是城市郊区的菜农,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种了三十多年的蔬菜,没有打过一次农药。他告诉笔者,在夏秋季节种小白菜,尽量供应充足的肥和水,让它快速生长,一个月内离土上市。他还告诫笔者,千万不要打农药,哪怕只打一次,把益虫消灭了,以后你就永无宁日了。可惜的是,农业部所谓的专家并不比一个普通农民懂得多。在2012年农业部解答农药残留及安全的文件中,竞有这样的文字:“农药对植物来说,犹如医药对人类一样必要。”在这里,他们罔顾了中国古代几千年农耕文明中没有农药这样一个事实。 昆虫在地球上存在了三亿多年,种类多、数量多,变异能力、繁殖能力都极强,人类用有限的手段去挑战无限的大自然,焉有不失败之理?最极端的例子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北方某棉区棉铃虫肆虐数年,棉花损失一半,顽强的虫子就是泡在药水里也不死。 使用农药(含除草剂)是没有前途的。设想一千年以后,我们肯定能找得到制造农药的原料吗? 古代农民对待害虫的方法,表面上是无为,实际上是最科学的,利用害虫的天敌巧妙地控制住了害虫。
其实我们已经找到永续农业了,它就是开始于石器时代,终止于农药使用之前的农业。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农业太落后了,的确如此。笔者下乡的第一年,村子里没有碾米机,天黑以后家家户户都传出石臼舂米的声音,一个晚上也就舂二三十斤米。可是这样的农业有一个最合理的“内核”:与大自然紧紧地贴在一起,可以持续到永远。当然,我们也应该在传统农业中不失时机地加入中耕机、收割机、滴灌技术、适度的规模种植等现代化元素(不包括农药、化肥和转基因技术),以求提高效率。 这样的农业,保证温饱是没有问题的,但不可能使用我们成为饕餮者。我们要学会过简朴的生活。感谢詹克明先生写出了这样振聋发聩的文章。笔者的这篇小文,也算是一种心得体会吧。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