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养老改革好 怎会无果而终?
题为《公务员养老改革阻力大 事业单位试点无果而终》一文道:“一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官员称,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阻力较大,估计近几年内很难得到有效推动,涉及到3000万人的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也很难推行下去。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行的五省市事业单位养老金试点改革已经无果而终”
我国养老、医疗等制度的改革基本都是从企业开始的,期间的广泛宣传、理论指导\基础也基本都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或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等等;简而言之的说就是,养老、医疗等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福泽子孙后代之大业。所以,企业的养老、医疗等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得以完成。然而,如此之好的养老、医疗等改革,为什么成为了前有《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启动9个月 广东等5试点无一动真格》,今有《公务员养老改革阻力大 事业单位试点无果而终》呢?
题为《社保草案提请审议 公务员与职工养老险制度不统一》的报道,是不是给出了企业养老、医疗等改革并没有达到当初宣传、理论上的目标呢?由此在来看题为《公务员社保凭什么要另起炉灶?》、《工资改革不是为公务员加薪》等评论,是不是很好的揭示了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无果而终的根源呢?而谁又能成为《上海医院赖床养老多 护理院床位排到2013年》这样的“懒床”呢?反过来说,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事业单位,是不是已经视企业养老、医疗等改革如“瘟疫”了呢?否则的话,何以无果而终呢?不就是唯恐自己的养老、医疗等改革和企业接轨吗?
由此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方面似乎众多有着话语权者都在说计划经济时期的养老、医疗体制如何如何的不好,如何如何的弊端丛生,所以要改革,改革了将会如何如何的好处多多,等等,不一而足。可为什么又非常的恐惧养老、医改等改革与企业接轨呢?这显然是在逻辑、理论上非常说不通的吗。那么,换个角度来说,要想改变《公务员养老改革阻力大 事业单位试点无果而终》的这个现实,是不是应该反思、检视企业养老、医疗等改革为什么不招事业单位、公务员们的待见呢?找出这个不招待见的根源,并加以改革和改善,或改进,很多问题是不是也就迎刃而解了呢?这恐怕也是破除身份决定命运,打破“身份壁垒”,重建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威望所必须的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