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在反对三俗的斗争中,不能同意的一种意识流

火烧 2010-08-23 00:00:00 网友时评 1052
文章探讨反对三俗斗争中对郭德纲事件的意识流分析,强调俗与三俗的区别,反对将俗等同于三俗,主张尊重百姓文化,批判精英对俗气的排斥。

     8月10日 ,《人民日报》点名评论郭德纲打人事件,该文宣称“在中国舞台和荧屏迅速飙红的郭德纲,无疑是被观众用关注和支持养活、养大并养壮的。5年前还籍籍无名的他,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在传统相声被商业文化挤兑几将沦陷之际,他的用功和坚持,确实也为传统相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钢丝”们的力挺并非偶然。”

   

    一个公众人物,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者拥护,实在是令公众人物本身感动并且备觉幸福的事情,为了回报这份感动和幸福,把自己之所以受到关注的那一方面发挥到极致,实则善莫大焉。能惟妙惟肖、绘声绘色抨击讽刺社会丑恶现象的郭德纲不是一个低龄学童,他在自己的节目中演绎出来的对今日社会的看法比更多的、在各种各样讲坛、评论节目上抛头露面的所谓专家精英谈论的要深刻得多,这是郭德纲的用功和坚持的方向,也是普通百姓真正对郭德纲喜闻乐见的原因。

   

    事实上,普通的劳动者们,包括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们从不介意自己身上的“俗气”,俗的本意最早指的是大众的、风俗的,既没有褒义也不含贬义。我们每日听歌聊天看新闻、痛骂贪官污吏、痛骂社会信仰严重缺失,本身就是一种现阶段的风俗。那些不必为一日三餐奔走的精英淑女们费尽心思地穿起脱下不停地鼓捣一身的包装就忌惮被人家说成俗气,就要时刻高昂着头与“俗”划清界限。但是老百姓清楚:阳春白雪,那只是画饼充饥,咱们没资格也没心思“俗”成那样;下里巴人,才是现实映像,这个咱们可以“俗”。

   

    郭德纲事件里,骂人与被骂的人,打人与被打的人在派出所出面,做了正常的执法进行调解之后,如果没有第三势力的介入,其实都不会再生枝节,双方该干什么的还是继续干着什么。而此篇评论却在此时以似乎轻描淡写的笔调宣称郭德纲是自己把自己骂下了舞台——在中央开始大力倡导反对三俗的时候,此文实则是狐假虎威,借东风之便混淆群众视线,以在具体上打击郭德纲个人,在意图上企图占据意识形态上的制高点的策略,把老百姓认可的“俗”与中央高调反对的“三俗”混为一谈,作为不能入流的我是万万不能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的。

   

    如果针对的只是俗的最初含义,中央有没有必要反对三俗呢?!中央为什么不直接地说反对俗气就了事呢?!因为,普通的“俗”与中央所要求反对的“三俗”是内容完全不同的两组概念。中央所反对的“三俗”,都是经过修饰后的词组:庸俗、低俗、媚俗。逢年过节,我们在家门口贴春联,就是一种大众化了的、普通的“俗” ,如果有谁在春联上写:“在家忒难当普通百姓,出国可以做野鸡校友”就叫庸俗,写成:“良民在家吃喝拉撒,野鸡出国纸醉金迷”就叫低俗,写成:“呆在家不做良民,要出国混成野鸡”就叫媚俗。郭德纲波博客上那篇白话辩论文与这三俗却是有何关系?非要说人家是自己把自己骂下了舞台呢?

   

    都说凤姐恶俗,可是当你听她对娱乐版记者们说到:“我们都是混饭吃的!”这句话时你有什么想法呢?解决饥饿,这么一个人类的最基本的问题需要以“混”来加以形容修饰,你不觉得这个字正像是对今天中国的整个社会和人民状况的总结陈词吗?如果不是凤姐这样率真的人口无遮拦地“披露”让某些人感觉受到了嘲讽,那些认为自己不“俗”的人能够一吐为快地讲出来吗?因为自己的好恶,我们暂且可以不看凤姐,但我们始终总要面对的问题是类似于凤姐这样的人不这么去“混”,她有经济年代的饭吃吗?太多的人被游离于社会体制之外,为了活着,相当多的化外之民只好屈服于形形色色的潜规则,背弃信仰,忘却从容和平静,失却幸福与安康,换来的是整个社会沉没在一片三俗的污泥浊水之中。 

   

    正是因为整个中国社会已经陷入了庸俗、低俗、媚俗的包围圈里,中央才下决心领导人民群众反对三俗。

   

    中央反三俗的指向是什么?是人们向平庸、向丑陋俯首帖耳的消极堕落的煞气,是以丑为美、是为出名不择手段、是制造和约定俗成潜规则、是道德沦丧、是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中央说反对三俗,就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的方向去砸烂焚毁三俗成长的温床,没有了这张滋生细菌、遍体流脓的温床,伪娘不会成为伪娘,凤姐也不会成为凤姐,各种龌龊下流的各种“XX门”都将销声匿迹,整个社会,一是一、二是二、所有的一切清清楚楚。

   

    人民日报刊发的这篇文化评论抓住郭德纲博客写的一篇意气檄文,大肆发挥,接连点名道姓的把以嘲笑讥讽社会顽疾为主要表演方向的周立波、小沈阳等人推到三俗之巅,把“庸俗”、“低俗”、“媚俗”等消极恶劣的颓废主义的代名词同于深入民心的、在人民大众中随处可见的“俗”的一般性观念,混淆观念是非,且又不负起最大党报之声誉,去真正研究导致三俗之风日盛的最根本原因来指导群众反对、抵制三俗,而是迫使一个敢于直言、敢于在喜怒笑骂之中针砭时弊、勇于揭露市场经济年代各种各样见不得光的潜规则的人民英雄遭到非难,不得不退避三舍。这篇评论使得人民日报社看起来似乎再一次在中央领导的反对三俗的斗争中走在了前列,只不过有太多已经擦亮了双眼的普通百姓早已紧紧跟随党中央与时俱进的步伐,在大是大非面前爱憎分明。人民日报此评论这些天来遭到的众多声讨,恰好说明了人民日报社其实就是一个力挺旧势力旧习气的最大钢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