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小人之心如何度得了大庆工人的君子之腹

火烧 2011-11-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揭露[臭蛋]造谣大庆工人思想觉悟高,实则反映其小人之心。内容讲述1959-1960年大庆石油会战的艰苦条件与工人奋斗历程,强调当时中国缺油的严峻形势及工人创业精神。

 小人之心如何度得了大庆工人的君子之腹


[臭蛋]在他的造谣帖《“铁人”王进喜是如此“出炉”的?》中还想当然地胡说—— 
 
“篝火下学马列”的事情虽然有,但并不是工人们的“思想觉悟”有多高,而是因为工人们太苦了,早上顶着星星出工,晚上伴着月亮回到窝棚,却只给菜窝窝团子吃,工人们吃不饱,怨气很大。于是领导强迫大家学马列。

在这些想当然鬼话的字里行间,露出的恰恰是[臭蛋]们的小人心态,这样的小人之心如何度得了大庆工人的君子之腹。

大庆打的是一场石油勘探和开发大会战。为什么要打这样一场大会战。原大庆市委书记,原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会战时任工委秘书李智廉说:1959年,我国原油产品总销售量为505万吨,国内自产仅205万吨,自给率仅占40.6%。民用油中最多的煤油和柴油库存量一年比一年下降,原油及其产品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高级航空油全部需要进口,不足地方都是通过香港资本家从西方偷运过来的,风险非常大,经常被滞留。那时候我国由于严重缺油,首都北京的公共汽车背上了煤气包。河南等地因缺油,汽车烧起了酒精、“老白干”和煤炭。中国的老百姓靠洋货生活,用“洋火”、“洋蜡”。连国防建设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军队训练、国防巡逻、执勤、武器的制作,装备的更新,都受到了限制。朱德总司令曾深有感慨地对时任石油部副部长的康世恩同志说:“没有油,坦克、大炮不如打狗棍,打狗棍拿着还可以打狗,坦克、大炮没油就不动啊!”可见当时的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形势之中。

在1960年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来打这样一场大会战,当然不是去享福而是去创业的。《余秋里回忆录》中写到——

三四月份的萨尔图,还是天寒地冻的季节。职工们一无房屋,二无床铺,有的寄住在牧场的牛棚马圈里,有的挤在自己修的地窝子、马架子里。吃的也很困难,少粮缺菜,连锅灶、炊具都不够。不少职工用铝盔盛饭,脸盆熬汤。生产上设备不配套,汽车、吊车严重不足,钻机设备在铁道两边一躺就是好几天运不走。没有工业水源,靠农村的土井连生活用水都保证不了。生产用水只能到水泡子里破冰取水。公路不通,电话不灵,组织指挥生产常常要靠步行。在这种情况下,职工队伍思想上也存在不少问题。部分干部对组织石油会战心存疑虑,有的担心靠石油部有限的人力、物力,能不能把这场会战打下来。有的到了现场之后,面对着艰苦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种种非常规的措施和办法,感到这里的一切都是乱糟糟的,埋怨会战不正规,不像个搞工业的样子。有少数同志怕艰苦,怕受累,挑工种,讲待遇。个别干部一下车,不管队伍,不问设备,不关心工作任务,先打听中灶食堂在哪里。还有极个别职工开了小差,当了逃兵。

  我们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从领导思想上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们分析了当前面临的许多矛盾和困难,既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有物质上的,也有技术上的。具体说,就是人力不足,资金不足,设备缺乏,材料缺乏,生产设施不配套,生活条件差,气候严寒,队伍技术素质不高,缺乏勘探、开发大油田的实际经验,等等。在这些矛盾和困难中,生产、生活条件上的矛盾和困难,相对来说是暂时性的,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以及各地方、各部门的支援下,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经过努力,是可以逐步解决的。而从长远来说,从影响油田命运来说,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和最大困难,则是如何搞清油田地下情况,掌握油田客观规律,科学地开发大油田。这个问题,只能由我们自己来解决,别人帮不了什么大忙。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大油田可能看成小油田,好油田可能认为是差油田,高产油田可能搞成低产油田,在勘探、开发中,就会成为盲目的、不清醒的糊涂人。过去,我们在这方面是有经验教训的。在大庆会战中,要避免重蹈覆辙,必须解决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解决指导思想问题,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这样分析以后,顿觉头脑清醒多了,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我由此想到,如果组织油田的职工学习《实践论》、《矛盾论》,以“两论”为武器,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在会战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对于做好各项工作,夺取会战的胜利,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当前工作千头万绪,最重要的是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会战队伍,统一职工思想。我把这个想法和康世恩等同志谈过以后,他们都表示赞成。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石油会战党的临时办事机构石油部机关党委于1960年4月10日作出了《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大庆石油会战中的第一个决定,发表在1960年4月13日会战机关报《战报》的创刊号上。《决定》指出:

  我们正面临着会战——大规模的生产实践,在会战中,把别人经验都学到手,但又不迷信别人的经验,不迷信书本,我们要勇于实践,发扬敢想、敢说、敢干风格,闯出自己的经验。同时,我们在实践中要不迷失方向,就要掌握马列主义的理论武器,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包括正确认识油田规律,使我们的实践具有更大的自觉性。

  为此,部机关党委决定立即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干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并号召非党职工都来学习这两个文件,用这两个文件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组织我们大会战的全部工作。

  学习要根据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采取边读、边议,边议、边做的方法。……各级党委要订出学习计划,并列入向上级党委汇报内容。

  掌握武器,勇于实践,认识油田规律,这是我们的学习目的。我们号召参加大会战的职工,立即掀起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为开展技术革命、生产革命,做好思想革命。

于是,在石油大会战中掀起学习“两论”的热潮。“会战领导小组把学习‘两论’当成一件大事来抓。一开始,没有那么多书,就到安达县新华书店去买。县书店的书卖光了,就派人到哈尔滨、北京去买。石油部从北京买了几万册《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单行本,派专人坐飞机送到哈尔滨,再运到萨尔图,发到职工手中,基本上做到了人手一册。干部读,技术人员读,工人也读。人人学,人人议,人人用。职工把‘两论’带在身上,放在枕边,有时间就读一段。技术人员下现场、到工地,都随身带着小书包,里边总是装有‘两论’。”李老回忆当时的情况。

  学习“两论”,成效是显著的。几万名会战职工掌握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会战中的种种困难和矛盾,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坚定了搞好石油大会战的决心和信心。

  不久,会战党委在油田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三要、十不”,并写进了《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指导会战。“三要”是:一要甩掉石油工业落后帽子;二要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三要在会战中夺世界冠军、争集体荣誉。“十不”是:不讲条件、不讲时间、不计报酬、不分级别、不分职务高低、不分你我、不分东南西北、不管有无命令、不分部门、不分男女老少,齐心协力为会战。

通过学习,建立起了一支有高度思想觉悟,有一定技术素养,干劲大,作风好,有组织,有纪律,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铁人”式职工队伍;逐渐形成了“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大庆精神,并且成为在广大干部、职工、家属思想中深深扎根 的传家宝;同时还建立起一套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严格的、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一个从实际出发,建设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新型矿区。最后,精神终于变成物质,大庆人一举拿下了大油田,创造出中国的工业建设的奇迹。所以,大庆人总是自豪地说:我们是靠“两论”起家的。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老一辈的大庆人为开发建设大庆所做出的努力和奉献是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他们的杰出代表王进喜通过北京街头公共汽车上的“煤气包”知道国家缺油的严重程度后,在“群英会”期间听说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就主动要求参加会战。回玉门得到批准后,就连夜赶到大庆。他说自己是憋着一口气来的,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下了火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没到,井位在哪里,这里的最高纪录是多少。钻机到了以后,他带领全队靠“人拉肩扛”、“脸盆端水”打完第一口井。在往第二口井搬家时,他右腿受伤,比较严重。他告诉全队战友要替他保密,带伤去参加“五一”万人会战誓师大会。在大会上,他因腿伤就联想到,拿下大油田肯定得流血牺牲,不豁出命来干不行。所以他就面对万人宣誓:“ 我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一诺千金,实践着自己的誓言:拿下大油田,却在47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大家,最后真的少活了起码20年。

老一辈大庆人的这种精神这种心怀在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是会得到肯定和赞扬的,像[臭蛋]这样的小人却狼心狗肺地对他们进行无耻的攻击和污辱,如此的卑劣的东西可以说,在全人类都是少见的。奉告这些无耻的小人,你再没有工作也不能干这种工作,再缺钱也不能去赚这种出卖良心伤天害理的钱,还是及早的悬崖勒马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