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北大博士论文能否引发官场整肃?

火烧 2011-11-0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北大博士论文引发官场腐败热议,讨论是否可能引发大规模整肃。文章分析换届选举、舆论引导等因素,探讨反腐行动的可能性与挑战。

   

近日,北大社会学博士冯军旗在中原腹地的一个农业县挂职两年,以学术研究的方式还原中国当下基层官场的政治环境,写出的论文《中县干部》经由中国青年报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一场空前热议。有的网友说“地球人都知道,只不过他写成了博士论文”,还有的网友称“中国缺少大师,但从不缺阴谋家”,也有的网友视其为“当代版的官场现行记”。曾兵在想,面对汹涌而来的社会舆论,能否引发一场大规模的官场整肃?

从中国历史上看,历朝历代面对集体腐败大多无力回天,惩处的只是少数不长眼的“倒霉蛋”。冯军旗论文中的标本农业县,虽然人名与地名均应进行技术处理,但有网友分析,“中县”很可能是河南的新野。其实,“中县”到底是哪个县已经不重要,关键是如果面对和解决这一困扰多年,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官场腐败问题。但奇怪的是,面对媒体报道和网友热评,目前官方还没有正面回应。  

创建一个“世外桃源”易,打造一个清平世界难。中国从不缺少清官,历史上也有许多“太平盛世”。时下官方对“基层官场生态”的无语,是对学术研究的宽容,还是对现实官场的无奈?是顺其自然的生长,还是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官场整肃?“树欲静而风不止”。曾兵分析,在当下的社会重大转型时期和特定的历史政治氛围下,或可发生一场大规模的官场革命,而时间很可能就在2012年,其理由有四:

一是面临换届,不适合有大动作。目前,全国各地换届选举有是一个特点,就是纪律要求尤为突出,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换届选举工作纪律文件要求,以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对凡是影响干扰换届选举的人和事,都进行严肃处理。云南教育厅一副主任网上诽谤领导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这堪称历史上最严厉的处罚,可见今年换届选举的总体风格和态势。

之所以不听话、不守纪的官员进行严厉处罚,或是透露出对未来可能采取的措施。曾兵以为,在换届选举这一重大任务面前,其它一切工作都会让路,以确保换届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法治社会、人治官场的中国,换届对于官员来讲,关系到“跟谁走、为谁干”,许多工作面临着半停顿状态,也不适合有大动作,而反腐败这一重大举措,必定由新一届政府面对。

二是制造舆论,为行动做准备。“革命的舆论是革命的先导”。 1978年5月11日 ,《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曾兵以为,近年来,全国也在进行大讨论,讨论的内容不是真理,而是直指当下社会的官员腐败,而且声音逐渐增大、级别逐渐提高。

民间,公众的话语空间不断扩大,批评政府部门“不做为”、揭露官员“懒政”及官场潜规则的帖子、文章,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媒体,公开报道揭露腐败官员丑闻丑行丑态,一大批官员、学者公开发表痛斥腐败的言论。高层,胡锦涛总书记将反腐败问题提升到“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前段时间,以铁腕反腐著称的镕基总理,沉寂多年后突然出书。近日,第一次全方位的揭露了基层官场生态的北大博士论文部分章节公开。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什么呢?

理论先行,舆论引导,大凡在重大举措之前多是如此。曾兵以为,以目前的社会舆论氛围看,一方面,不惜牺牲政府官员形象,表现出执政的自信。另一方面,就是充分发动群众,营造反腐败、正风气的社会氛围,为下步采取重大行动充分做好社会舆论准备。

三是提升执政能力,反腐势在必行。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干部用权的最高标准。近年来,官员腐败层出不穷,真有点“按下葫芦起了瓢”,群众有意见、不满意,整肃官场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讲话中又一次向全党重申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他特别强调指出“反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什么是生死存亡?曾兵的理解是,如果执政党不革贪官污吏的命,那老百姓就要起来革命。所以,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警钟长鸣,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这是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曾兵以为,北大博士论文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经媒体广泛报道,是否有什么含义呢?或许,这篇论文很可能就是进行基层官场反腐战役的导火索。

四是历史周期使然,或许要有非常举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关节点。一是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但直至1978年这长达30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1978年“拔乱反正”之后,中国走向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主线,逐步实现民族复兴,直到今年又走过了30多年。

曾兵以为,社会的发展大多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二是阶段斗争或政治斗争,巩固政权。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侧重点,执政党通过不断修正路线以巩固提升执政能力和地位。阶段斗争30年,发展经济又30年,曾兵不是唯心主义者,但在30年的历史轮回是否预示着什么呢?

近日媒体报道,贵州瓮安县在发生震惊全国的“瓮安事件”之后,上下励精图治,三年之后的今天,“瓮安浴火重生,三年大变样”。普通百姓甚至可以在乡政府的大院里晒稻谷。这说明只要地方政府有责任心和危机感,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就能官、民有效沟通,就能化解矛盾,说明基层政府有能力解决好自身问题。问题成堆的瓮安能做到蓝天白云,曾兵相信,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基层官场的生态也一样可以得到净化。

曾兵以为,虽然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改变残酷而黑暗的基层官场现实,整肃将会是必然之举、必由之路。从中国改革的进程和采用的方法来看,通常是由下至上而行,而处在舆论风口的“中县”,或许成为基层官场整肃的试点、焦点和热点。至于市、省乃至于更高一级的官场,大概不会在整肃之列,但应该由于人与事的牵连,也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至于动静有多响、震慑有多大,那就看当政者的决心与魄力了。  

以上仅是曾兵个人的判断,但愿官场整肃不是“隔墙甩砖头、砸着谁是谁”,希望如高尔基《海燕》中的诗句一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