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一篇短文中看阶级权力的更替

火烧 2011-06-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文章探讨红歌为何红,分析阶级权力更替与社会动态纠错机制,提及马列毛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表达,体现时代特定表达与宽容态度。

从一篇短文中看阶级权力的更替
田忠国
“红歌为何红:以宽容态度看待属于一个时代特定表达”,是“新华网”重点推出的文章,我们转载于此,旨在让人们认清,历史演进过程,包含了阶级权务的更替。因为,正如该文题目中所说,“以宽容态度”对待“一个时代特定表达”。
或许有人说,那个被现在时代所宽容的时代是什么时代?
客观历史证明,那个被现时代所宽容的时代,是以马列毛主义为指导,无产阶级执政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工人阶级是先锋队,人民群众可以当家做主,而又以人民群众共同设程序、定标准、立制度为社会基本机制。造反有理、革命无罪呢?则是对破坏人民群众共同设程序、定标准、立制度这种社会基本机制的纠正,所以,我们称其为社会动态纠错机制。
换言之,对马列毛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怀念与表达,现在只是在宽容之列。
那么,宽容异质思维,也就是宽容马列毛主义的思维方式了。
或许有人说,两篇短文的作者并没有这样说,但没有明确说不等于不是这样说,因为,一篇文章中的价值逻辑,是作者思想最真实表达。而一篇文章,放在指导社会未来走向的位置,则是政治权力意志的表达。至于是不是这样,全国人民有权利共同探讨之。
上午 09:49 2011-06-06
红歌为何红:以宽容态度看待属于一个时代特定表达 
2011年06月06日 08:16:34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6/06/c_121498690.htm
 


  5月4日,为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在河北石家庄外国语学校近2000名学生齐声高唱红歌,由河

北团省委组织各地统一开展的“千万燕赵青少年齐声唱红歌活动”全面启动。图为现场中学生们嘹亮的

歌声此起彼伏、高亢有力。中新社发 翟羽佳 摄

  5月31日晚,“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颁奖音乐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

出。《走向复兴》、《国家》等10首歌曲入围。不同于流行歌曲的爱情时尚元素,这些民歌因被赋予昂

扬的主题并与时代、社会紧密呼应,被称为“红歌”。

  “红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峥嵘岁月。从江西小调改来的《十送红军》描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从陕北信天游改来的《东方红》记录了中共从延安挺进北京;改编自毛泽东诗词的《长征》组歌再现了

中共最艰难的那一年;《南泥湾》则唱响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如今民间热衷唱“红歌”,与其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教化,不如说是对一个时代特定表达的追忆。

早晨公园里自发的大合唱,KTV里年轻人的引吭高歌,电视综艺节目中的各种“红歌会”,都说明“红歌

”对中国民众精神生活的影响之深。

  在中国,人们评鉴一位歌手特别是民族唱法歌手有没有站到“一线”,有没有一首“主旋律”代表

作是一条不成文的衡量标准。比如,彭丽媛的《我们是黄河泰山》,董文华的《春天的故事》,张也的

《走进新时代》,宋祖英的《爱我中华》等。

  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说,“红歌”是中国的特色,很多优秀的歌手通过“红歌”演唱出名,也有

很多中老年人对“红歌”的感情很深。在江西电视台“红歌会”做评委时,金铁霖发现在总决赛的现场

,只要一报出歌名,观众基本都会全体大合唱。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的流行音乐组合“小虎队”风行大陆,曾与中国唱片总公司发行的一张毛

泽东颂歌专辑《红太阳》正面打擂。最终《红太阳》以近800万盒带的销量,让人们看到了经典“红歌”

在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心中的生命力。

  也是从《红太阳》开始,流行歌手唱“红歌”成为一种风潮。曾以“西北风”红极一时的杭天琪用

新唱法委婉演绎《十送红军》,1998香港回归一周年庆祝晚会上香港艺人黎明、吴倩莲柔情对唱的《南

泥湾》,都曾经风靡一时。虽然争议不断,但流行歌手唱“红歌”越来越多却是事实。

  于是,孙楠的代表作里增加了《红旗飘飘》,成龙的代表作里有了《国家》。成龙和刘媛媛为新中

国60周年唱《国家》,为中共90周年唱《民生》,用推广流行音乐的路子推“红歌”,成为一种普及新

“红歌”的途径。

  今年5月,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台北“小巨蛋”的个唱之红火,让向来输出流行音乐的宝岛为之惊讶

。这不仅因为宋祖英的军旅艺术家身份,还因为她的代表作大多是大陆特有的“红歌”。这些“红歌”

在海峡对岸,甚至是全球华人区都产生了影响。

  在人们思维越来越活跃的今天,对“红歌”也有了理性态度。虽然有对于“红歌”中个人崇拜的反

思,但人们在学会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属于一个时代的特定表达,毕竟歌曲的艺术魅力才是永恒。(记者

马海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