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皇帝的新衣?
许多年前的一场争论,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获全胜而结束。
今天,那场讨论已过去了30多年,许多人至今还津津乐道。
我不知道至今还津津乐道的人之所以快乐的原因,但我相信,从一开始许多人就没有说出心里话,另一部分是大多数人,他们糊里糊涂地接受了一个伪命题。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而这个悲剧至今还在延续,因为我们在相当一段时期的传统就是盲从,公民的美德也是盲从。
从一个命题来看,这个命题的文字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实践就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活动本身并没有正确、错误之分,所以就不能成其为标准。在实践之前,人想做一件事情,当这件想做的事情付诸实际行动,并完成这件事情,这个行动就是实践。标准是我们要做的这件事情预期要达到的目的,而不是做事情本身。
我们把这个命题换一种说法:“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么说对吗?而如果这一表达式成为我们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工作依据,我们的工作会做成什么样子就很难说了。事实上这句话什么也没说,也没有给出真理标准的任何内容,因此在这样一个命题下,各级政府的官员们就可以随意发挥。
标准是什么呢?是一件事情的结果正确、错误与否的参考答案。之所以说是参考答案,是因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每一个过程中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限制,其答案的内容和层次高低不一样。但在某一确定的时刻,人们会有一个清晰的表达。
比如,“在海平面,水在100摄氏度的条件下会沸腾”。这是一个命题,我们简称为待检验真理(相对真理)。这个真理正确与否?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将冷水放在壶中加热到100摄氏度。如果水沸腾了,这个真理就是正确的;如果没有沸腾,这个“真理”就是不正确的。
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真理是否正确的标准不是烧水这个活动,而是水在100摄氏度的时候“沸腾了没有”。我们在完成烧水的这个过程之后,不问青红皂白,就下结论说我们假设的命题(真理)是正确的,这当然有问题。这一命题的标准实际存在于命题本身,而不是活动过程。活动的过程完成的是对“标准”的检验。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手段,而不是标准”。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的标准是水的沸腾,而不是烧水。当然,将水烧到100摄氏度的目的是将其煮沸。
烧水是一件小事,而涉及到社会变革的大事,这种认识造成的影响就非常重要了。一旦认识错误,就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改革开放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不是改革活动本身。如果人民生活水平在改革过程中没有提高,就说明改革活动没有达到政府开展这一活动的标准,就要调整相应的改革办法,以便使改革活动能够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所涉及的本质是理论先行的问题。我们前面说过,检验一个命题(可能是真理)的标准存在于命题本身,而一个命题在未被检验之前只是一种想法,不是事实。
理论是否先行,这是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客观规律的问题。我们过去的理论,许多都是“首长工程”。而真正的理论,一定是一群具有真正专业知识、有社会责任的人们的独立思考的结果。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走弯路或失败。
关系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大决策,是决不可以简单地去“实践一下”,并以实践本身作为标准的。在付诸实践之前,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理论的准备尤其重要。当理论准备比较充分的时候,理论本身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决策的正确与否,这时,再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和补充就能够少走很多弯路,同时也可以保证一项错误的决策在诸实践之后,损失能够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很遗憾,三十年前的那场争论并没有真正的理论上的准备。而那场争论的正方命题本身就充满了问题。在那场争论之后,我们立刻投入了“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等一系列注重过程、而没有控制和对照的标准的改革浪潮之中。三十年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的产业布局没有了,我们的科研力量削弱了、我们内心的自信没有了、我们的财富外流了、我们的生活没有保障了。
社会发展必须改革,但没有目的和标准的改革使我们丢掉了社会的灵魂,那就是“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这才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社会一切活动的唯一标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