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中学教辅《高效学习法》的政治偏见

火烧 2010-09-01 00:00:00 网友时评 1030
家长质疑《高效学习法》政治偏见,尤其对文革评价存在诽谤,影响学生正确历史认知。文章指出教材内容存在误导,引发对教辅书籍内容的广泛关注。

我孙子现在读初中三年级,在使用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效学习法》。这书的封面上有这样的文字:“中国第一套杂志式教辅——讲述学习和考试的方法——人教实验版”。不过,看见其中“九年级语文(上)”里面一些内容后,倒是觉得,这是一本带着政治偏见的“教辅”;特别是对“文革”的评价,简直是诽谤、诅咒,误人子弟。作为家长,不得不写点文字,以正视听。  

比如,第9页,“教辅”课文《星星变奏曲》,“助读法”文字这样开头:  

【1 新时期的火把  

“文化大革命”,悲惨与疯狂在历史的记忆里永远也抹不掉。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诗人江河面对悲剧现实,投身于“朦胧诗”的创作之中,寻求精神领域的一方净土。《星星变奏曲》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呼唤着光明,点燃了一代人心中的梦想和追求。】  

在【作家作品】部分介绍:【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在【背景资料】部分,有这样的文字:  

【《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噩梦一样的十年“文革”,目睹了“文革”的黑暗和伤痛。】  

 看见这些文字后,我就上网搜《星星变奏曲》作者“江河”,想了解,文章作者是怎样经历“十年噩梦”的,怎样经历“悲惨与疯狂”的。  

百度有这样的文字介绍:  

【个人履历  

他于1968年高中毕业后留城,因家庭问题受到迫害、辗转寄宿于学校和同学家中,“长期的寄人篱下的生活,造成他敏感孤傲的个性”。1970年开始与“白洋淀诗群”交往,不久后被分配到北京胶丸厂工作。80年代中期出国,现居美国。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先是受 白朗宁 夫人和梅热拉依提斯作品影响,兴趣后来转向艾略特的新古典主义、神话仪式学派的理论。1978年冬,参加《今天》杂志的活动。1980年后,开始公开在《上海文学》发表《星星变奏曲》和其他一些诗作。】【成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著有诗歌《纪念碑》、《我歌颂一个人》、《向日葵组诗》、《星星变奏曲》、《葬礼》、《祖国啊,祖国》、《从这里开始》、《星二首》、《杯子和笑声》、《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嘉峪关二首》、《雪》、《沉思》、《太阳和他的反光》,专论《追求诗的力度——江河和他的诗》等。部分作品译有英、法、瑞典等国外文版本,《中国农村改水》(已拍摄发行)获1984年全国卫生科教片奖。 】  

天哦,感叹莫名!  

1.“1968年高中毕业后留城”——这可是享受特殊待遇哦!那个时候,高中毕业,原则上都要“上山下乡”,只有那些有特殊困难的、需要特殊照顾的,才能“按照政策规定”留城,怎么是受到“迫害”呢?这不是颠倒黑白吗?  

2. 【辗转寄宿于学校和同学家中】,怎么不知道感恩,反而说【“长期的寄人篱下的生活,造成他敏感孤傲的个性”】?这不是恩将仇报嘛!  

3. 【1970年开始与“白洋淀诗群”交往,不久后被分配到北京胶丸厂工作。】——难道这就是“悲惨与疯狂”?受到的“迫害”?经历的“噩梦”?现在的年轻人,有谁能够享受这样的“悲惨、疯狂、迫害、噩梦”?  

4. 【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先是受白朗宁夫人和梅热拉依提斯作品影响,兴趣后来转向艾略特的新古典主义、神话仪式学派的理论。】——一个有“家庭问题”的高中毕业生,一边无忧无虑地上班拿工资,享受着“铁饭碗待遇”,一边搞诗歌创作,还是那些“阳春白雪”的玩意儿,这些情况说明什么?不是对“十年浩劫、十年动乱”以及“悲惨、噩梦”的讽刺和否定吗?那样一种惬意的生活,对现在的年轻知识分子,是不是只能梦想啊?  

5. 【著有诗歌《纪念碑》、《我歌颂一个人》、《向日葵组诗》、《星星变奏曲》、《葬礼》、《祖国啊,祖国》、《从这里开始》、《星二首》、《杯子和笑声》、《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嘉峪关二首》、《雪》、《沉思》、《太阳和他的反光》,专论《追求诗的力度——江河和他的诗》等。部分作品译有英、法、瑞典等国外文版本,《中国农村改水》(已拍摄发行)获1984年全国卫生科教片奖。】——成就显著哦!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就发表作品,而且成为中学生课文;“《中国农村改水》(已拍摄发行)获1984年全国卫生科教片奖”。获得这些成果(我相信不是抄袭),获得这样丰硕的“产出”,他付出了多少“成本”?这样的成就,这样的“投入产出比”,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实现吗?不值得现在的青年知识分子“羡慕”甚至“妒忌”吗?  

6. 【80年代中期出国,现居美国。】——我不知道他的那些诗歌,比如《祖国啊,祖国》之类,写些什么内容,反正,我相信,他不是真心真意热爱中国,趋炎附势地胡说八道一通之后,他跑出去做了个美国人。对于这样的忘恩负义之徒,我看,还是把他的狗屁朦胧诗清除出学生课文好!  

7. 哪里是【诗人江河面对悲剧现实,投身于“朦胧诗”的创作之中】?明明是,已经到了1980年,作者还只是“朦胧”地、趋炎附势地、隐晦地批评“文革”,还不敢明目张胆,而且,之后“一走了之”;然而,这《高效学习法》教辅,却“借刀杀人”,肆无忌惮地(一再)抹黑“文革”历史,我作为家长,亲身经历“文革”的家长,非常气愤!我呼吁,不能再让这样的“教辅”毒害、欺骗我们的子孙后代了!  

好了,抛砖引玉,让读者去进一步感叹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