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语文课上走出鲜活的毛泽东

火烧 2010-11-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8
文章通过语文课展现毛泽东风采,以《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体现学生对毛泽东的敬意与青春理想的思考。

语文课上走出鲜活的毛泽东

 

语文课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语文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一直以来就饱受争议,我也常常处在争议的风口浪尖。

当我走进增城市荔城中学 黄碧安老师的课堂,听完了她的《沁园春·长沙》,我被深深感动了,恍然明白了了语文课的真谛。

在古筝奏出的美妙的《浏阳河》乐曲中,在毛泽东各个时期的经典照片面前,在黄老师“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毛泽东”深情叙述里,我走进了一个让我激动让我难忘的课堂,也走进了1925年寒秋中独立橘子洲头的毛泽东。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求学和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5年。此时,革命形势日趋高涨,农民运动蓬勃开展,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是,革命应该由谁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黄老师娓娓道来,声情并茂,把我带到了上个世纪初页的峥嵘岁月……我不曾想到的是,高一的学生居然如此投入,孩子们对毛泽东生平事迹和卓越贡献有非常多的了解。师生之间配合默契,水乳交融,全都沉浸在了一种特殊的氛围里,时而凝重低回,时而轻快飞扬。从孩子们专注的神态、写满虔诚的脸色、和探讨问题时饱含深情的话语,看得出他们对毛泽东充满了由衷的敬意。特别是集体朗读时,于抑扬顿挫中表现出的激昂慷慨,意气风发,情真意切,让我感慨殊深。有一个情节尤其让我难忘,在《东方红》乐曲伴奏下,老师舒缓而深情朗诵:“远望,满山遍野,枫林如染, 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看,江水浩荡,千帆竞发, 像无数奋进的勇士;抬望眼,雄鹰舒展强劲的羽翼,搏击长空; 低眉处,鱼儿自由地往来翕乎,游戏水中……”学生默然静坐,闭目凝思,驰骋想象……真美啊,祖国壮丽的山河不仅刻画在诗人毛泽东的笔下,而且流淌在了每个孩子和我的心中……

快要下课了,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从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伟人年轻时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今天,我们也正值“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青春岁月,那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学完这首词,你都有哪些收获呢?结合文本内容,请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我懂得了      ”的格式,写出你对人生理想、人生追求的一句感言。

还没回过神来,下课铃声已经响起,带着感动与震撼,也带着不舍,我走出了教室。这一节课也让我有了若干感慨。

荔城中学的生源条件并不好,在当地属于薄弱学校,学生入校分数普遍偏低。但就是这样的学生,课堂表现居然如此精彩,带给了我了巨大的感动与震撼。我想,没有黄老师的辛勤付出,就不会有孩子们的蜕变。对这样有责任感、有热情的老师,我没有理由不发自内心的敬重,尤其在世风日下的今天。

课堂应该让学生有什么样的收获?黄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答案。课堂决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考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课堂不能只是简单的授业解惑,更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这节课里,孩子们感受到了毛泽东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理解了伟人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想,学生由此生成的价值观一定会长久的影响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哲人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是道敬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毛泽东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英雄,可是,“毛泽东”这个特殊的名字已经逐渐淡出了主流话语,在各个重要场合,那些高喊着要高举的旗帜早已经不再包括毛泽东思想。记得总书记上任之初,就急急奔赴西柏坡,重提“两个务必”,我和许多善良的人一样曾为之兴奋不已,时过境迁,事实证明,我辈高兴得太早了。毛泽东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人格情操已然和当下的主流意识格格不入,毛泽东从主流政治舞台黯然离去自然在情理之中。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倒下,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是党群疏离,精英误国,贪腐横行,尔虞我诈,童叟皆欺,屈膝媚外,主权受辱……一句话,国已不国了!也正因为如此,民间毛泽东热一浪高过一浪,善良的中国人都在呼唤毛泽东的回归。我们的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真正的而不是被汉奸精英妖魔化了的毛泽东,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学生,也是为国家、为民族尽一份应尽的责任。

谢谢黄老师!

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