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中国媒体的“软、弱、幼稚病”

火烧 2011-06-08 00:00:00 网友时评 1036
文章批评中国媒体存在软弱幼稚病,舆论导向模糊,监督能力不足,商业化影响严重,价值观传播面临危机,引发对媒体改革与发展方向的思考。

中国媒体的“软、弱、幼稚病”  

   

看了《人民日报》“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的文章,心情是复杂的,党报既然能倡导包容、容纳“异质思维”,看来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党对各类不同思想,特别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面的社会思潮有了包容性认同,对此深感随着世界文明的发展,我们的精神文明发展了,就像近几年对几千年的孔夫子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一样,虽然那时处在封建社会初期,可是老孔的思想是超前的,要么怎能适应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呢?  

面对超前的媒体,我还是想说,中国的媒体是不是患了“软、弱、幼稚病”了?叫我看还真是有点病样,而且还是不清,要么近来总是感到中国的媒体神志总是不清醒,总是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冒出“强悍”的冲击波。这种有源无形的冲击波,不但会使人兴奋,更会使人迷茫,因为人们在问,他要表达一种什么信仰、什么意识呢?  

所以,面对媒体,想确切地告诉它,你是患病哩,而且病得不轻,这个病就是“软、弱、幼稚病”。每一个国家的媒体都是要围着一个民族的信仰、一个国家的利益服务的,即便是这个媒体不是这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即便是这个媒体是纯商业的,但他要遵守规则,就是符合这个国家统治集团的政治要求,这一点是不可置疑的。但是从近年来,中国媒体在宣传上感到“缺钙”,变软了,我们党对主旋律的宣传正在改革中在西方价值体系的冲击下,那种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信仰与价值观体系正在与多元化的自由主义思潮相融合,也就慢慢地使中国的媒体变得“骨头”软了。一是软在了舆论导向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不再是旗帜鲜明。共产党的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看不到了,在媒体上却允许了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思想观念,对社会上丑的东西还要拿到媒体上去漂白,混淆是非界限;二是软在舆论监督上,“无冕之王”在舆论监督上,始终是被动,而且要看某些权贵的颜色,要看大款的眼色行事,没有独立的监督意识,更没有自觉地主动的占到人民大众的利益上去监督,去反映人民大众的利益。  

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倡: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要两手抓两手硬。现在,面对我们的媒体给人的感觉是三只手,是“一手抓、一手硬、一手偏”,媒体搞经营了,注重了经济效益,从几页,到几十页的报纸,从各类杂志、网站,进入人们耳目的却是各类产品广告,或是造假广告。对于广告,从媒体的经营角度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从无选择地、不去甄别地刊发一些虚假广告,一些带有诱惑性的黄色广告,则有违媒体的传播道义,也把宣传方向搞偏了,这不能不叫人们担心。有人会说,现在都在以经济为中心,媒体也要以媒养媒。媒体从经济利益出发,一切向钱看也就名正言顺了。当然,对一个容量相对固定的报刊来说,若以一个腔调面对观众,还真怕被误解文革遗风之嫌,这样的东西可能既没人看,也没有经济效益。由此一来,软新闻多了,广告多了,精神文明选出也就自然弱化了,这种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在金钱的引导下,黄色文化、诱惑性的广告变得合理合法了,这样的东西在媒体上天天出现,耳濡目染,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危害是极大的。媒体的这 “一手弱”的状况如不及时校正,对青山年的危害是极大的,这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中国媒体患的“幼稚病”也是相当的严重。幼稚表现在:一是“跟屁虫”,无主见,拥护什么,反对什么不明朗。世界各国的事在中国都可以在媒体的显著位置上看到,哪怕是一个婚礼也是沸沸扬扬,更可笑的是它老是跟在美国、西方国家的媒体后边,人家说什么,他就说什么,一点自己的主见都没有,有时还要把人家的东西拿过来,吓唬吓唬自己的百姓。比如美国说了他研制了什么新武器,这时的中国媒体就说了美国的武器有多先进,领先我们多少年,老百姓见了“唉,还是美国的东西好,这仗没法打了”;美国打伊拉克,我们的媒体就报道了,美国用了几天时间,取得了多大战果,等等,平铺直叙的报道,可谓客观现实,可是他们却忘了媒体的评判性,没了自己的思维,没了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研判,简直成了人家的传声筒,变相地传导了它人的价值体系,也吓唬了自己的大众了。  

幼稚二是“傍大款”没有发挥好媒体的监督作用。现今的媒体如果不做广告就经营不下去,一切向钱看是媒体的经营之道,由此傍大款也成了媒体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金钱的导向下,媒体的监督作用消失了,为了金钱可以为企业作不加甄别的广告,三鹿奶粉、双汇猪肉不都是经过媒体包装的吗?(待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