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向左,改革向右?
发展向左,改革向右?
一
照本宣科,寻章摘句,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这些教条主义的做法,最不符合邓小平理论。
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对“两个凡是”的批判,基本确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闪亮特色。
历史走到今天,是到邓小平同志的故纸堆中寻找今天问题的答案呢,还是坚持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方向呢?
显然,我们要用邓小平的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解决今天的问题,而不是到邓小平同志的故纸堆中寻章摘句,断章取义,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地找一些东西,机械、教条地来套我们今天活生生的实践。
二
今后我们要怎样发展呢?
1、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要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要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4、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
5、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好了,先列举到这里。
三
天天讲发展,到底发展是个什么东西呢?到底要发展什么呢?
翻开邓小平同志的历史,我们知道,邓小平同志在历史上就被称作“唯生产力论”。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就是发展生产力。
因此,我们天天讲的发展,说到底就是发展生产力。
四
现在,我们再看看前面列举5项中的前两项,它是讲什么的?
对,它们是讲发展生产力的。转变发展方式也好,调整经济结构也好,实质是讲,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要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主要是生产力要素中的生产工具。在过去的年代里,这些东西一般被称为重工业。
我们再看看5项中的后三项,它们是讲什么的呢?
对了,它们是讲生产关系的。调整收入也好,扩大内需也好,建立内需机制也好,实际上要求重新调整生产关系中的分配关系。
很显然,今后的发展,核心是纠正生产力发展方向和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它大致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理论。
五
今后我们要怎样改革攻坚呢?
说一千,道一万,最后归结为一句话:“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
六
我们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呢?
最标准的、书本上的教条答案是:
1、在所有制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
2、在分配关系方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3、在人们之间关系方面,是社会主义的平等关系。
当然,还有一种为亿万人民所认识的、现实中的答案:
1、在所有制方面,以资本私有制为主体。
2、在分配关系方面,以私有资本的剥削为主体。
3、在人们之间关系方面,是劳动力从属于资本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七
问题的关键是:上层建筑要更加适应哪一个经济基础呢?
是更加适应书本上的经济基础呢,还是更加适应现实社会活生生存在的经济基础呢?
很显然,上层建筑怎么会去适应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经济基础呢?上层建筑必然要去适应现实中活生生存在的经济基础。
如此以来,上层建筑要向何处去呢?
口是心非,指鹿为马,打左灯向右转的把戏,三十年来上演的太多了。
八
一方面,发展生产力,就要调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导致两极分化严重的现有生产关系。
另一方面,改革攻坚,则要“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
哪个向左,哪个向右?
哪个符合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哪个不符合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哪个符合马克思主义,哪个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哪个是社会主义方向的东西,哪个不是社会主义方向的东西?
九
当然,还有一种标准答案:
对,先不说。猜一下。
不论答案是什么,有人信吗?
十
当然,还有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答案: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