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上海11.15大楼特大火灾成因蹊跷

火烧 2010-11-24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上海11.15大楼火灾发生后,官方迅速定性为电焊作业引发,但火势蔓延速度和强度引发质疑。文章指出火灾成因存在疑点,火势从下至上蔓延,疑与外墙材料及内部助燃物有关,引发对火灾调查的深度讨论。

上海11.15大楼特大火灾成因蹊跷

--------------------------------------------------------------------------------

作者: hmz
华岳论坛 - http://www.hua-yue.net/

上海11.15大楼特大火灾成因蹊跷


2010年11月15日,上海胶州路这幢28层高楼自下午2点多突然起火,然后在短短4个小时不到的功夫,整幢楼被付之一炬。这个火灾的火势有两个特点,一是快,从第十二层开始起火,到整幢楼过火只用了20多分钟。二是猛,大楼28层的每一层、而且90%的房间都过火燃烧。大楼内的防火铁门都被烧软变形,可知楼内温度超过了1000度。在火灾后不到十二小时,官方媒体的报道和解释很快就出笼了,太神速了。我们来看看官方对这场大火成因是如何说的,关键就三点:
一、电焊工违规操作,电焊火花引发这场大火。
二、工程承包商违反安全条例,脚手架上使用了易燃的尼龙编制网。尼龙网和脚手架上的竹排被电焊火花引燃后又引燃了大楼外墙正在施工涂贴的保暖涂料,由外向内烧着屋内家具等物什。
三、所谓“烟囱效应”使某一间的火势迅速在整幢楼垂直蔓延。


但凡处理火灾意外,我们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时间抢救活人,第二时间统计死伤和损失,第三时间勘察事故原因。这幢大楼被烧72小时后,官方确切的死伤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火灾后十二小时不到,火灾的成因已经有了定论,而且8名电焊工已被刑拘。我们把事件的原委细细展开、将火灾的许多疑点一一罗列后,然后来评说一下官方这样定论和处理是否过于草率了,在这“草率”后面更隐藏了什么玄机。


我们来回顾一下火灾发生当时的情景。


这幢28层的大楼于15日下午2点15分在大楼的北侧10层(据说是脚手架上)突然起火的。当时上海天气状况是晴到多云,东北风4到5级。到2点40分时,也就是短短25分钟,火势很快蔓延到整幢大楼的每一层,包括一楼底层。


目击者称,看到了爆燃现象,很像大楼从上到下被浇了汽油一样,或是被撒了镁粉,火舌窜到哪,哪就爆出一团火球。


目击者称,感觉就像化工厂的火灾事故,而不像是居民楼失火。


全国各地的火灾事故今年发生过好几起。5月31日,江苏南通市一在建高楼外墙着火引发火灾;9月9日,长春住宅楼电焊引燃外墙材料;乌鲁木齐的26层高楼着火;青海31层商住楼外墙保温材料着火。这些都是外墙材料着火引发的火灾,但没有一幢是整幢楼在短短25分钟内因“烟囱效应”被大火吞噬的,没有一幢楼的火是从内部烧出来。显然,上海11.15火灾的这幢楼从上到下的每一层的内部很可能存在助燃物质,单纯的木制家具和棉质床单衣物等的燃烧不可能有这样的燃烧速度和强度的。


这幢大楼有没有可能像其他火灾大楼那样是因外墙材料着火引起,大火由外而内引燃屋内的家具呢?官方解释似乎也这么在引导我们按这个思路来分析。那么我们来看看失事大楼的外墙在做什么修缮工程。这幢楼是90年代建成的,今年上海市静安区政府的实事工程之一,就是为这幢大楼加贴保温涂料,采用的是硬泡聚氨酯喷涂薄抹灰结合EPS板薄抹灰保温系统,其中硬泡聚氨酯喷涂薄抹灰主要用于大楼主体,EPS板薄抹灰用于建筑阳角和窗口部位。从相关新闻报道得知,大楼的脚手架只搭到19层,硬泡聚氨酯喷涂保温工程只是施工到12层左右,其中10层以下已经进行了砂浆找平。也就是说:


1) 大楼20层以上不可能被脚手架上的尼龙网和竹排从外部引燃,也没有可燃烧的保温涂料;
2) 13-19层虽有脚手架,但外墙还没有被贴上保暖涂料,火势因外墙着火快速烧进去的可能性不存在;
3) 10层以下外墙已被砂浆找平,外墙也不可能燃烧起来;


最有可能外墙着火的应该只限于11和12两层。按照我国建筑外墙保温的相关标准要求,用于建筑节能工程的保温材料本身是不会被电焊火花引燃的。可见外墙上的聚氨酯是不可能被电焊火花引燃的,更不用说成为助燃剂。


再来看看脚手架上的尼龙编织网,官方媒体称,工程承包商违规采用了易燃的尼龙材料,这就把我们当白痴耍了,所有大楼脚手架上使用的尼龙编织网有分易燃和不易燃的吗?即使尼龙网和竹排被电焊火花引燃,能在20多分钟把整幢28层的大楼烧遍烧透吗?


至于火势为什么会蔓延得这么快,官方媒体解释为“烟囱效应”。


所谓烟囱效应指的是管井结构拔烟排烟效应,以管井内外温差为条件,内部温度高,空气密度降低而向上升腾被抽出管井外,底部空气灌入填补,因补充了氧气而使燃烧更充分。大楼的电梯管井的确是烟囱效应的结构因素,大楼火灾,尤其是底层的火灾,很容易发生火势延电梯间垂直向上蔓延的情况。正因为存在这个隐患,大楼设计对电梯间、排气通风管道、中央空调管道的防火措施有特殊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有以下明确规定∶
  (1)当围护结构采用幕墙形式时,“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2)“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电缆井、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因施工缺陷、桥架和管道根部形成的各种孔隙,必须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
(3)“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各种竖向管井“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应设防火阀”:“厨房、浴室、厕所等的垂直排风管道,应采取防止回流的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以确保火灾时与走道及房间的分隔,防止各楼层之间通过竖井交叉蔓延。


可见,即使有电梯管井结构存在,火势在短短25分钟内通过电梯间的烟囱效应而往上蔓延到11层以上的18层并不可能,更不用说向下蔓延了。


很显然,这幢28层的大楼如果楼内部不存在助燃剂,脚手架上或外墙的火势是不可能在短短的25分钟之内蔓延到整幢大楼的每一层。如果没有其它高热值的燃烧物质,木制家具和棉质床单衣物等这些碳水化合物的燃烧温度是不足以把防火铁门烧软变形的。那么官方为什么不去调查大楼内存在的是什么助燃剂,助燃剂是怎样被撒到大楼的每一层的,却迫不及待地抛出8名电焊工。那么疑点又更多了。就说这8名电焊工吧。


1) 这幢大楼所进行的施工是外墙涂贴保暖材料,根本不需要电焊,电焊工怎么会出现在施工现场?脚手架用的是钢管和扣件,只需用扳手就可以了,什么东西需要电焊?
2) 就算大楼的修缮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其他施工的确需要电焊,比如装空调架(该幢大楼的修缮并不包括这一项工程),那么这8名电焊工当时是一窝堆地挤在大楼北面11-12层的某一点上同时在违规操作,还是分散在若干个不同点在违规操作呢?
3) 就算火灾的确是某一或两名电焊工引发的,为什么不找出责任当事人,而是立马归咎于无证上岗,连坐8名农民工。中国全国数万个建筑工地上的几十万农民工有几个是带证上岗的?问题是无证上岗只是升高了安全风险而不是火灾的直接原因,官方为什么避查原因,而故意引开众人视线于普遍存在的、最容易被归咎的管理瑕疵?
4) 再退一步说,就算管理瑕疵让农民工无证上岗酿成大祸,那么责任人应该是雇佣这8名无证电焊工的工程包工头。为什么不见官方提到这个逻辑上最关键的责任人呢?


答案只有一个:不存在电焊这一说!


火灾的原因还扑朔迷离,官方已把众人的视线从无证上岗的电焊工引到了“非法承包”上面来了,显然有人想通过火灾来整出一番是非来。那么也可以说,想整出是非的人需要这场火灾咯。那么怀疑这幢大楼是被人故意纵火的,也不无道理。事情还没说完,有两件事值得提醒。第一件事,世博会前上海市政府专门进口了用于高楼灭火的消防车,灭火泡沫枪可喷射300米高度。可这次火灾大楼也只不过100多米,这几辆进口消防车哪里去了?为什么不见动用这些消防设备?第二件事,全国各地的火灾事件屡见报道,无论从死伤人数还是从火灾规模都不亚于上海胶州路大楼火灾,但上海的火灾却让北京派出了钦差大人——公安部长孟建柱,而且拿了两把尚方宝剑。人们要问了,18大就要召开了,孟钦差此番来上海镇座是来查火灾呢,还是另有其它的皇差?如果把猛钦差的“皇差”与幢起火大楼的种种疑点联系起来,人们不寒而栗地看到了美国911世贸双子大楼被政府定向炸掉的鬼影。我们姑且静静地等待事件的展开吧。不过,我们还是要问官方,这幢大楼到底是怎么烧起来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