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60%的基层正科干部现状

火烧 2010-09-13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聚焦山西基层正科级干部现状,揭示部分干部存在作风问题,如公款消费、滥用手机费等,反映基层干部与转型发展需求存在差距,呼吁改革与整顿。

——向袁纯清书记建言献策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袁纯清书记:  

自从中央调您主政山西,作为一名传媒人对您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两个月多月您不顾舟车劳顿,频频在三晋大地调研。您在陕西几年留下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和良好的口碑,笔者同三千多万父老乡亲一样充满了期待。6月25日您通过人民网等发出《致网民朋友一封信》,言辞真切,情感真挚,让我首先领略了你的开明和执政魅力。最近我在回山西老家中,拿到了一份你在7月29日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连读数遍,您为三晋大地构画的宏伟蓝图令人振奋,让我热血沸腾,无限振奋,这份讲话稿应该不是出自秘书操刀代劳。您提出的转型发展、弯道超车,告诫领导干部,给无为者挪位,让吃苦的人吃香等等,深感你的到来,山西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高潮。您提出的,干部要有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结合的本领、高尚的情操。总体感觉与现实中的基层正科干部差距太大,这既有干部体制原因,也有基层干部自身原因。事实上我们山西外面强力变革,内部却尘封未动,我不想粉饰太平,决定给您写信,告诉您我了解到的山西基层正科级干部的真实现状,也许会让您震惊!  

一、基层正科级干部的画像  

我说的基层正科级干部,是指山西省各县、市(县级市)、区的各局局长、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我所接触过的正科级干部在200人左右,他们的年龄在45岁以上,虽然这一批干部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但他们提拔副处级的空间非常小,他们在正科级岗位年龄小的还有六七年工作时间,较大的也就是三头二年就退了。无论他们的世界观、事业心以及工作状态,仍然呆在现在的领导岗位,对您提出的山西“十二五”发展目标,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目标,将会形成巨大的阻力,总之弊大于利。下面我就举一些真实事例:  

     事例1:在某县的3名正局长在一个双休日,相约坐飞机去青岛只是喝了两瓶啤酒,当天返回。可以看出他们无聊到什么地步,如果他们的机票钱是自己的工资我无话可说,如果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真的很无耻,有如醉生梦死。您提出操守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关系事业的兴衰成败。可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到公仆的本色和赤子情怀。  

事例2:一名镇党委书记手机费打了1万多,见到他时正为这事怎么下账犯犯愁。虽然没敢问他是一个月打的,还是一年打了这么多,就是按一年算,一个月也快1000元了。如果他打电话是为招商引资、访贫问苦、了解民情,我也无话可说。这么高的手机费,我是第一次听说。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事例3:您提出:工作上要夙兴夜寐,生活上要朴素无华。可是干部一名从乡党委书记改任局长后,他把局里的工作全部分给副职,自己除了财务签字什么也不管,每天干什么呢,上午的十一点左右,就开始给县里的常委们打电话,联系中午的饭局。他究竟一年中有多少时间在和县里的常委们喝酒?应该在正科级干部中,他和县领导喝酒次数是最多的。他还吹嘘这是高超的领导艺术,只要和县里的常委玩好了,自己就好过。还说什么:辛苦辛苦干一年,不如和领导靠得近。虽然也到了提拔副处年龄的尾巴上,但他做梦都想再提半级,到政协或人大搞个副职。  

事例4: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晚上在一起小聚,其中的一位同学是局长,他说,今天中午遇了个好事,几个局长在一起斗地主,一个多小时他赢了7000多元,数额大的惊人。  

事例5:您说,知识化的时代首先是一个学习的时代,热不热爱学习,善不善于学习已经成为衡量干部的重要尺度,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业态。可我认识的基层正科级干部,别说学习互联网,他们自己不会开关电脑,更不用说在百度里把自己的名字输入了。不过这些干部他们的办公桌上放的电脑,却是本单位最好的,有的是品牌笔记本,有的是液晶显示器。真的让人难以相信,只是一个摆设。如果袁书记不相信我说的话,这样的干部我可以把他们的名字,职务、工作单位哪个区县告诉你,你可以突击检查一下,如果我告诉你比如说20个干部,如果有一个正科级干部能把你的名字输入百度,进行搜索,就算我说了瞎话。  

事例6:这批干部,绝大部分第一学历是中专或高中文凭,尽管现在有的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证,这样的文凭究竟有多大的含金量,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在一个市某区任职的局长,他是中专毕业,他说我已经很知足了,提副处不可能。我一个中专生,能当上局长,在我们村里我是最大的官了,回到村里面很风光,乡亲都去看我。  

   事例7:在山西的广大贫困农村流传着一句话:来去匆匆的扶贫队,面貌依旧的贫困村。某地级市一个有钱的局与一个400人的小村结为定点扶贫单位,这个村交通闭塞,吃水要走三里路挑。村里的老百姓能看见的扶贫成果就是:村里小学不足30个学生,每人有一个新书包,书里可能有些文具盒、橡皮、铅笔等。书包上印亲着“XX市XX局赠”这就是两年的扶贫成果。  

事例8:同样是一个县级市,他的城建局长是高中毕业。当过乡党委书记,我真不知没有专业知识的城建局长如何搞好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先地下,后地上。有的领导不愿意搞地下建设,在一个岗位长则五年,短则三年,搞地下这样的政绩老百姓能看得见,所以就修公园。由此想到,长治市前几年医学院附近的那条街道修的档次很高,但修成之后,才发现没有按装红绿灯,无法交付使用。在市民的谩骂声中,不得不刨开重新安装;还有最近晋城市遭遇水淹,多少商铺被淹,多少车辆被泡,如果一味强调客观原因让人难以信服;耿彦波到大同后,路修好了,路灯亮不了,因为市政工作人员没一人会安装;由此,不难理解咱们山西一个穷县耗巨资建设中国第二个“鸟巢”,尽管这件事说法不一,有一个朴素的道理:山寨建筑的背后是山寨决策;也想明白了,在我们山西当一条条街道刚刚修好,才发现没有埋电缆或光缆什么的,所以新路立马要贴上补丁。这一种重复浪费城建资金,可能比一般意义上的腐败危害更大。我想呼吁的是当领导把一个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放在城市建设或规划等重要岗位,往往大自然向这座城市发怒,人民群众遭受了巨大损失时,看似天灾,实际上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事例9:在某县连续三任教育局长是中专学历(第一学历),全县的最高学府是县一中,一中的现任校长中专学历,曾经是个体育老师;其前任校长是民办教师混上来的,我认识一个80年代初与这位校长一起在农村小学当老师的农民,他告诉我,这位校长教书水平一般,但人家和我做同事时就常说,自己要贷款给领导送礼,等自己当了领导再让别人给他送礼,结果他还真成功。这位校长在该县一中,有一年临近高考时花大价钱从省重点高中买回了一个本县籍的优秀学生以一中的考生参加考试,果然不负众望,被北大录取。当年县城挂满了横幅:热烈祝贺我县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XX同学被北大录取。几年里都成了该县领导向上级汇报教育工作的得意之笔。有一次我在火车上与一中一名老师在同一车厢,这位老师告诉我,80年代他就在一中读书,那时侯的校长是大学生,他山西师范大学毕业回到学校教书,校长也是大学生,可进入21世纪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而该县一中的校长却是学历越来越低,越来越外行。一中的校长是由组织部考察,县委任命。我就想不明白,一个没有上过高中,没有当过高中教师的校长,怎样当好校长。瞎了眼的组织部,坏了良心的县委。这是在拿全县学子的命运开国际玩笑,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在犯罪。  

事例10:去年一个小女孩和母亲在县城租房读书(因为她村里已经多年没有幼儿园和小学),她的爸爸跟着河南建筑队打工,小女孩去年该入小学,就因为她比县里规定的出生日期迟了5天,该县的一所小学是省示范小学,拒绝接受。小女孩看到和她一块在幼儿园的伙伴背着新书包进了小学,自己却还要在私立幼儿园再读一年,她整天在家哭,拒绝重新回到幼儿园。远在乡下的奶奶听说孙女上不了学,将自己辛辛苦苦喂的两头猪提前出栏卖了1500多元,走了五里山路坐上通向城里的公交车去给孙女送钱。小女孩的妈妈将1500元送给了该小学一位领导,第二天这个小学的教导主任将《入学通知书》亲自送到了小女孩在县城租房的家中。我是眼含热泪听完别人的讲述,迟出生5天,等于1天要花300元。当时我想联合多家媒体将这事见诸报端,几经周折找到这位小女孩的母亲,最后也没有告诉我她将1500元送给了小学哪位领导。她一直在说,娃娃已经上学了,这比什么都好!我从她的脸上读到了:纯朴、善良、厚道、无奈。至今这位农村妇女走在大街上我仍然认识她。更令人费解的是,在当地的贴吧,好多网友在留言揭发,这个省示范小学的校长原先是在学校负责烧锅炉,笔者还没有时间调查落实真伪。  

事例11: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最穷的乡,乡里的派出所长抽烟最低“芙容王”,喝酒最差“老白汾”(十年陈酿),大家应该知道,就是在一个富裕县一个派出所长的工资有多少,我想如果他用自己的工资抽烟喝酒,肯定不够。别说养活老婆孩子了。他在前年还和他的老婆离婚了,净身出户,据说娶了一个19岁的小姐,并在市里买了一套房。他的家庭背景我打听清了,父母都是农民。他这些钱从哪里来?这个19岁的小姐又是从什么渠道认识的?他鱼肉乡亲究竟有多深。一个活脱脱的现代版“蒋门神”、“镇关西”。拿着人民赋予的公权鱼肉百姓。  

事例12:还有一个乡镇党委书记,该乡有一个7户人家的山庄窝铺,他以移民扶贫为名,在省里争取到一笔移民款,这7户人家在乡政府的帮助下在一个较大点的行政村给他们批上宅基地盖上房子。据说这一笔移民款有20多万,可这7户人家每户分了不到1000元。最近我听说这个乡党委书记已经调离该乡,到县里政府一个重要部门担任正职。  

事例13:在一个县的一所公办高中,由于校长和会计不和,去年高中毕业班补课时收取补课费,校长让一个班主任拿着这些补课费,没有入学校的账,负责补课开支和给老师发点补课津贴,该校一共就两个毕业班,共收了学生不到四千元的补课费。就是这个县的县纪委派出以一名副书记牵头调查这个“小金库”,真正有小金库的单位却没听说这个纪委查处了那个局。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纪律检查委会代表着县委,是不是在小题大作可能不好下结论。可最后,是这位班主任老师用自己的工资送给县纪委一位领导,此事才算摆平。  

二、基层正科级干部的成因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近年接触的基层正科级干部的大体印象,也许不具有典型性,但在基层正科队伍中具有普遍性。如果您问我,我认识的这200名基层正科干部,如上面的描述占多大例,如果我说要占住70%,您会震惊,但如果我说占三成,老百姓会骂我撤谎不脸红。我为什么给你第一封信会直指基层这个干部群体,一因为我也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的困境了解深刻;二是你在讲话提出“十二五”全省GDP要超过17000亿,农民的收入超过9000元;如果这些干部仍然呆在现在的工作岗位,对你所提出的目标百害而无一利,老百姓对他们恨的是咬牙切齿。这就好比电视上说一个市长贪污了一个亿被查处,老百姓可能会骂一句“活该”,如果村党支部书记多分了一袋救灾粮,老百姓恨不得骂死他。老百姓感受党的干部形象好不好,可能就是这批正科级干部。可至今仍然有一些乡镇党委书记在一个乡工作了三年以上,全乡二十多个行政村,他仍有的村至今没有去过,纯清书记你信吗,可事实就是这样。典型的一群“官不大僚不小”。  

他们为什么至今都不会用电脑,只能从他自身找原因。我想起联合国科教委组织在上世纪九十年提出文盲的定义:昨天的文盲是不识字的人,今天的文盲是不会用电脑的人,明天的文盲是不会寻求新知识的人。由于这些人第一学历偏低,大部分还是初中考的中专,走出学校的大门参加工作,就有了万事大吉的心态,根本没有认识学习的紧迫感,更没有改善自己知识结构的欲望,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存在畏难情绪,他们原本是社会精英,但在20年的工作岗位上放弃了学习的革命,对于跑官送礼却颇有心得,没有认识到学习是终身的事业和信仰,已经沦为文盲中“文盲”、文盲中的“精英”,几次知识的浪朝冲击对这他们没有丝毫的影响。他们中的好多人不知道网络反腐中弹的第一人“周久耕”。如果在基层政府开展“网络问政”,不尽人意的地方很多。 在我们山西各县的好多单位,至今仍有占编制吃财政的“打字员”,当有人说民风淳朴,我就联想到愚昧和落后。我并不是说中专文凭有什么不好,高学历低水平的人也大有人在,但高素质低学历的也不少。咱们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至今不是中专文凭吗?现实的情况是,他们放松了在本职岗位上学,知识已经陈旧或淘汰,他们的自身素质,无论是长、宽、高,都不适应岗位需求。在某县的农业局连续三任局长,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上来的,第二任是退伍兵,现任局长是中专采煤毕业。可这个农业局有一位80年代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却没有走上领导岗位。还有在某市的郊区,目前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是一位中专毕业(不是考上的),后来我了解,这位最年轻的副科干部,他的父亲几年前是这个区的副区长,儿子读初中时,他算了一下,如果儿子大学毕业,他就退休了,为在退休之前安排儿子,动用关系让这个学习很差的儿子上中专,儿子毕业那年,全区只有一个上编制吃财政的名额,就是他的儿子。两年前又前又借助他父亲的余威成了全区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  

裙带关系在山西省的广大基层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复杂而有力,有好多优秀的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原本回到家乡,想用知识建设家乡,回报乡亲,面对现实,不得不离开父母到大城市打拼,有的在大城市凭着自己过硬的素质,考上了公务员,有的进了国家部委机关,这么优秀的大学生,而在自己的家乡却连续考不上公务员。正应了一句流行语:一个人想凭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埋头苦干出人头地不可能!还有一部分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混迹在基层干部队伍中,他们感叹:在我们县的干部队伍中,当官只需三分才干,七分人际。可见这批干部队伍的革命精神和工作状态,让人民群众是相当失望的。  

一个基层正科级干部一年要花掉多少钱,他们拥有不是专车的专车、专职司机,除了少数的信访局、科协、科技局这些局长没专车,基本都有。一辆车1年耗油和维修以50000元算,司机工资以15000元算,还有他平时公务以外的抽烟、喝酒、旅游、坐飞机、打电话等私人开支公家下账,少说在50000万,一共11万元(这是我与基层正科干部讨论过得出的结论,远远不止这个数)一个县以60名正科级干部算,一年要浪费600多万以上。如果我们全省这100多县区,每个县大胆地喊出一个口号:“向腐败的嘴巴要效益,全年节约一千万”。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目标,这一千万能干什么,全县可以对农村新型全作医疗的广大农民朋友免费,完全由政府买单。全省100多县,少也说有10多亿,那么我们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部由政府买单,明年就能实现。更能为我们的基层官场带来一股清新之气,改善政治生态。  

三、基层正科级干部的出路  

这个群体,尽管我上面说了很多他们不是,但我心里深知他们在党的工作岗位,做过一定的贡献,有的还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无论他们的人品,本质都是值得肯定的。他们最初走上现在的级别岗位,相对于这支动态平衡的队伍,他们是比较优秀的、称职的,也是精英。长年处在党的工作最前沿,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条件差,生活艰苦,有的因为工作还落下了终身疾病,甚至有的牺牲了生命。来自多方面主客观原因,才导致了今天他们“激情不再”。  

这些昔日的“精英”出路在何方?如何在山西这次转型发展中,担当起县域经济崛起的生力军,是否可以考虑让这一批干部全部下海经商,在当地办企业搞实体。就如提前退休一样,保留他们的级别、待遇。我觉得我们省里可以出台一个指导性文件,由各县市区具体组织实施。当这一批干部离开现在的岗位,空出来的位置,打破现有的惯例,特殊的时期用特殊的干部政策,把那些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的干部填充这些空缺位置。原先基层干部的一潭死水必将激活,也会为党的干部队伍补充一批新鲜血液。基层官场的陋习也会被这些年轻的干部不断涤新,开创基层政治清明的新时代,县域经济和山西广大的农村将会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高潮。不难想像若干年后,他们中一部分会成的时代精英,成为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政绩。这些提前退下来的基层正科干部,同样是我们党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有丰富的人脉和社会资源,完全有可能在第二战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展宏图。  

从某种意义上说,县域经济有无竞争力关键要看民营企业是否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每个县60名正科级干部,全省这样就有最少6000甚至近万名正科级干部下海经商,县域经济会如虎添翼,就能把市场经济搞活了。毕竟在我们山西这样的落后地区,官本位思想还是很重,第一精英、一等一的人才一定在政府里面,智慧、知识和市场的有机结合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各县结合当地实际以政府的名义成立一个担保公司,让这些干部能在银行贷到办企业的启动资金,再给他们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凭他们二十多年在党的工作岗位的经验和眼光,肯定会大有作为。一个县既便没有大型企业,就依靠小企业也可形成群狼战壮虎的生动局面。他们将会有目前党的负担变成财富。一个县里的局长,一般他们的身价在二百万,加上政策的支持,并且他们是带着“救生圈”办企业。就是失败了他还有一份正科级的待遇,所以他们的胆子更大,46、47岁也正是成就事业的黄金年龄,加上见多识广,要比一个农民办企业成功的系数大的多。一县以60名科级干部算,以每名科级干部办一个50人的企业规模,这将会带来全县直接就业岗位3000多人,加上延伸的服务业,就业岗位在近一万个,这对于你提出五年3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将会起到直接助推作用;一个企业一年上交税务10万,一个县就是600万,全省一百多县,少说也是六个亿。他们会成为我省经济建设的新型力量和生力军,若干年后,他们中有的会有成为全国叫得响的民营企业家。山西的潞宝集团,10年前还是个只有年产焦炭三万吨的小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大型企业,员工逼近万人。  

   

尊敬的袁纯清书记,当我写到这时,我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觉,郁积在我心中已久。也许我是一个不识时务者,对你的决策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我可能还会受到一些领导的这个群体谩骂,甚至遭受打击报复,或出现县委书记批示,“公安进京抓记者”的一幕。如果我的建议能被你采纳,我个人就是遭遇不幸,但与我们山西省正在进行的转型发展的伟大事业比起来,那又算得了什么。  

想起山西几位口碑级好的父母官,我应该这样做。我记得原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当年在接受山东齐鲁电视台采访时说。“别看他们现在骂我,我走了他们就会想我,挨一时之骂名,留千古之英名”。事实证明时至今日,在长治的大街小巷不时会听到拿老吕书记和现任书记对比,老百姓十分怀念他。原省长于幼军,在山西短短两年零两个月,虽然他后来受到中央查处,但至今网友仍说于幼军是个办实事的好省长,可惜在山西的时间太短了;更显悲情的孟学农省长,在山西更短,他在《山西日报》上发表的《感知山西》一文,让多少人为之感叹!原省委书记胡富国当年离开山西的视频,在网上疯传,网友在天涯社区给胡书记“盖楼”,给人民办了实事的,人民群众都会记得他,前年我跟随朋友去胡富国书记家中,他客厅的字至今让我动情:其一曰:“引来黄河水,阳电下江南,治好母亲河,绿化两座山,打通出口路,建好大运线,再创新业绩,三晋换新颜。一九九八年十月山西省委在‘三项建设’大会上提出的奋斗目标,壬午秋,胡富国” ;其二曰:“千年梦想,引黄入晋,奋斗八载,忘食废寝,排除万难,为了百姓,不计得失,造福人民,实现宏愿,无愧我心。壬午秋,胡富国。”  

   

   

   

郭国荣  

                                             2010年9月12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