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华谈票数
乌有之乡有位抓眼球的作者,号曰美华。
此人(姑且将其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群人)最近在乌有发文—《邓垦题词送重庆 广东省长落锤音》,言辞切切,奉劝(请恕笔者不用威胁而用奉劝)乌有网友以及左翼群众,不要为重庆主官“帮倒忙”,并拿左翼尊崇的毛泽东当年的票数作为其观点的佐证,其文如下。
十七大前实施的数百人“民主推荐”会在十八大前传承。不管政绩、口碑如何,任何其他职位人选都得过“票数”这一关。固然真理有时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票数举荐是非常重要的。毛主席在苏区小挫,在遵义会议逆转,都是票数起作用。所以,毛主席在讲党的历史时,不忘讲王稼祥在遵义会议那一票。中共十三大实行差额选举,左翼的邓力群和右派的朱厚泽都名落孙山。
由此可见,票数的确至关重要。
但笔者除了关注票数的重要性之外,还对毛主席当初受挫到后来逆转的票数的变化非常感兴趣,特别是王稼祥的那一票。
笔者虽然没有这位美华广见博闻,几乎每件事情都能“求证”,但据笔者从公开的资料得知,促成毛主席票数变化的原因,至少是王稼祥的那一票,正是长征途中,毛主席在病榻上与王稼祥促膝交谈,使王稼祥思想变化导致的。
也就是说,票数固然至关重要,但票数也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而这个变化,正合了那句老话—事在人为!
笔者是非常推崇美华笔下称之为重庆主官的这个人的,也非常认同乌有转载的香港东方日报的一段名曰“寻求最大公约数”的评论。
本人不知道这位美华是如何“求证”出邓肯题词是如何“被动”的,本人也不知道这位美华又是如何考证出邓肯与政治隔绝的,本人只是从常识知道,一个政治人物,特别是一个与曾为中国实际第一人的政治人物关系密切的人,其政治生命是绝对不会随着其职务的离去而离去的。为了说明本人的这一观点,本人不揣冒昧,只能以毛岸英为例阐述这一观点。不要说毛岸英压根没有担任过什么党内的高级职务,就算担任过,单就毛岸英烈士早已作古,按照美华的观点,毛岸英是不是早就与政治隔绝了呢?而事实呢?
笔者对重庆主官寻求“两手都要硬”的最大公约数是持肯定态度。本人认为,从毛到邓,有所退步,但从胡耀邦赵紫阳那套到邓,那又是进步。在时下胡德平们甚嚣尘上之时,重庆主官寻求“部分先富”们的支持是值得肯定的,也是现实的。笔者认为,推崇“先富”的人,绝大部分也是不想当洋人的奴才的,这些人,现在也自然而然地被胡德平的后台们视为了敌人,自然,也就成了重庆主官的潜在盟友!
美华文中还以广东生长落锤为例进一步兜售其观点,奉劝左翼网友不要发声,以免“帮倒忙”。笔者仍然不以为然。笔者认为,这两者全然不具可比性。广东省长选举,两个候选人政治倾向没有差异,至少笔者不知道二者有什么差异,如此同样立场的人,“做人”就成了考量的指标。
总之,笔者是支持左翼发声的,同时,基于现实,对“寻求最大公约数”也是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