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一个被遗忘的发现--集体经济的成功范例

火烧 2010-11-05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回顾苏联集体经济成功范例,分析其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包括农业集体化、工业发展与技术革新,展现集体经济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个被遗忘的发现——集体经济的成功范例  

(在单位组织建设会议上的一次讲话)  

 2010-11-2   

要寻找一个合理的制度来实现生产的发展,我们先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的了胜利,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集体经济的成功范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俄国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据1910年的调查统计,全国正在使用的有一千万木犁以及二千五百万木耙,而铁犁只有四百二十万个,铁耙则不到五十万个。机械牵引几乎没有牲畜。因此,大战前几年,俄国谷物每英亩的平均产量仅仅达到德国农夫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和法国农夫收获量的二分之一。  

列宁在逝世的前一年(1923年),以口授的方式写成“论合作制”一文,提出用合作社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文章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建立工农联盟,让千百万农民群众参加合作社,是建成完全社会主义的手段。这对以后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对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指明了方向。  

1927年10月1日,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开始实行。1933年1月,斯大林宣布“一五 ”计划以4年零3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在“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1500个大企业,建立机床、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化学、飞机等工业部门。工业产量、工业在工农业产值中的比重、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都大大提高。苏联由一个进口机器装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装备的国家,由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同时,工业中的社会主义成份占了99.3%,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初步改善。  

为了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和加强国防能力,迅速消灭技术和经济方面 的落后现象,联共中央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斯大林说:“我们 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 以至 100 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以内跑完这个距离。或 者是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或者是我们被人打倒。”   

为了尽快地解决技术问题, 适应飞速发展的需要,国家和工厂兴办了许多高等和中等的技术学校。到1933 年,约有 20 万学生在高等技术院校攻读,90 万学生在中等技术学校学习,同时工厂办的学校和专业训练班每年训练 100 万工人。这些学校和训练 班,缓和了工程师和熟练工人短缺的矛盾。此外,全国还开展了一个扫盲运 动。在这个文盲充斥的国度里,1929 年,8 岁至 50 岁的人口中,文盲人数下 降到 48.9%。1930 年 1 月,建立起各个地方的委员会来引导这一运动,到1939 年,文盲的比例下降到 18.8%。  

在文化领域,包括普及教育和扩大识字率方面的进展,苏联当时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奇迹。仅在1933—1937年就开办了两万多所新学校,相当于沙皇俄国二百年间开办学校的总和。在1918—1928年受到中等教育,或者受过完全和不完全的普通和职业教育的人有73.8万人(每年约6.7万人),在1929—1932年达到57.7万人(每年约14.4万人),1933—1937年达到110.9万人(每年约22.2万人),1938—1940年达到140.5万人(每年约46.8万人)。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在培养大学专业人员方面,从一个欧洲最落后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一位。在1937—1938年,苏联大学生人数超过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大学人数的总和(如1940年,苏联大学生人数为81.2万,英国4.4万、德国4.97万、法国7.65万、意大利12.7万、日本24.5万,这几个国家合计才54.22万人)。  

俄罗斯著名学者弗·丹尼洛夫论证了苏联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现代化成就。他说:“俄国革命前的现代化进程仅仅是注重经济的增长。苏联时期的现代化与之不一样,在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社会体制。国家保证了有计划的发展经济、科学和文化,实行了普遍就业、免费教育、免费医疗以及实际上的免费住宅、休假制及其他社会保障。”  

职工的技术进步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提前完成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 年 1 月 斯大林向中央委员会报告说,苏联由从前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世界上发展较快的工业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仅用 4 年零 3 个月的时间就于 1932 年完成 了。产业工人的数目增加了 1 倍,从 1100 万增加到2200 万;生产量也增加了 1 倍。斯大林报告说:“我们从前没有钢铁工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 我们从前没有拖拉机工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 我们从前没有机床制造工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 我们从前没有汽车制造工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 他接着谈到航空工业、农业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以及其他,并且说,“我们不仅创立了这些工业部门,而且它们的规模使欧洲工业相形见绌。” 仅仅在1932年,苏联的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之时,一些重要的工业产品指标同当时的蒋介石政权相比就已经是十分令人印象深刻的了。我们不采用计划数据而采用实际数据,比如说,发电量135亿度,生铁620万吨,钢592.7万吨,煤6400万吨,汽车2.4万辆,拖拉机4.9万台。  

2006年版的俄罗斯一本高校教科书写道:“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苏联工业总产值已经占据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2002年版的《苏联国家历史》一书写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在4年3个月完成了,有1500个用先进技术装备的大型企业建成了。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了2.7倍”。阿列克谢耶夫院士说道:“由于两个五年计划的结果(1929—1937),苏联在向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第二个五年计划末,苏联工业生产水平较之1913年增长了8.2倍。革命前的俄国工业产值仅占世界份额的2.6%,而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末苏联工业产值已经达到全世界的13.7%,1937年工业产值已经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77.4%,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工人和职工仅占国内居民总数的17.6%,到1939年已占到50.2%。工业化急剧改变了城乡居民结构。1926年在城市生活的人口为18%,1938年初即达到30%。在1929—1940年间农村居民年均缩减19.6百万(36%),而工业和建筑业人口则年均增加8.9百万”。他特别强调指出:“这些数字确切证明了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确切证明了俄罗斯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道路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据苏联最后一本统计年鉴资料,从1981-1989年苏联的国民生总值平均每年增长3.6%以上,而美国不到2.9%。1989年,苏联许久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超过美国,如石油为6.07亿吨/3.85亿吨,天然气为7420亿立方米/4900立方米,钢16000万吨/9500万吨,化肥3430万吨/2500万吨,金属切削机床14.3万台/10.5万台(1988年数),拖拉机53.2万台/8.6万台,水泥14000万吨/7500万吨,棉织品81亿平方米/39亿平方米,毛织品7.21亿平方米/1.57亿平方米,牛奶10850万吨/6540万吨,砂糖880万吨/600万吨,动物油180.8万吨/57.2万吨,水产品1130万吨/570万吨(1987年数)。(摘自《苏联1989年统计年鉴,俄文版第688-691页)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使社会主义的光芒吸引全世界的劳动人民,证明社会主义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共产主义具有无限的感召力。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1956年起,赫鲁晓夫上台搞社会帝国主义,1985年戈尔巴乔夫搞和平演变,苏联亡党亡国,重归私有制,重新把苏联人民拖向灾难的深渊。例如旧卢布实际贬值112000倍,原来旧卢布曾达到2美元的价格,现在私有化后,百姓112000元旧卢布才能换1美元。参见《令人心惊肉跳的卢布崩溃史》。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有目共睹,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9》第23页,从1949-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为123倍,平均每年增长8.5%。其中前29年(1949-1978年)平均每年增长7.4%,后30年(1978-2008年)平均每年增长9.8%。应当指出,前29年是我国经济的开创时期,古话说“创业维艰”,尽管有些波折,包括帝国主义强加给我们的战争,但发展总的比较平稳。中国从一个民生凋敝,久经战乱,一穷二白的弱国,经过短短三十年就成为一个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教育,卫生,外交事业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大国,不能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胜利,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胜利,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战略的胜利,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我们已经很明白,现在我们分析一下,我们从中苏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能够学习到什么?  

一、列宁说:“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建立工农联盟,让千百万农民群众参加合作社,是建成完全社会主义的手段。” “靠小农经济是摆脱不了贫困境遇的。”(《列宁全集》第24 卷第540页)就国家来说,“如果我们仍旧依靠小农庄来生活,那怕是以自由土地上的自由公民资格来生活,那也是不免要灭亡的。”(同上第20卷第417页)“只有采用共同的,劳动组合制的,共耕制的劳动,才可逃出帝国主义战争把我们逼进去了的那种绝境。”(同前,第537页)于是联共(布)作出了农业集体化的决议。经过努力,不过三年,便组织了20多万个集体农庄和近5000个苏维埃农庄。经过1929年大转变的一年,农村不是一家一户,而是整村、整乡、整区、整州加入集体农庄。三年内加入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60%以上,其播种面积占全国总数的70%以上,超过原定五年计划的二倍。现在每年可采购商品粮12-14亿普特(合393-459亿公斤),而个体农业时只能采购5-6亿普特(合164-197亿公斤)。此时资本主义国家农业正遭受严重经济危机,如美国农业1932年比1929年减产50%以上,粮食减产68%以上,棉花减产70%以上。


所以,我们想,我们的小组织可不可以实行合作制,建立合作社呢?我们有什么条件还不够建立合作制呢?小农经济私有化已经严重威胁员工的生存,集体经济合作制已经有现成的榜样在眼前,我们能不能采用呢?  

二、联共中央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 以至 100 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以内跑完这个距离。或 者是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或者是我们被人打倒。”  

我们应该提出什么口号呢?团结起来,协同作战,效益决定一切。怎么样?或者,苦干几个月,全市争第一。如何?斯大林敢于说自己落后了,我们也是落后了,怎么样迅速扭转战局?斯大林说要在10年内跑完先进国家50到100年的距离,并且实现了,我们几个月跑完别人一年的距离可以吗?能不能实现?有没有什么办法实现?  

三、苏联在1933—1937年就开办了两万多所新学校,相当于沙皇俄国二百年间开办学校的总和。  

我们的培训学校准备的东西基本很充分了,十件事做了九件了,只待学生坐下,老师登台了。我们的老师可以是任何有专业知识的人——无论从员工间或是客户间都可发现,我们的学生也应该加上客户或意向客户——只要愿意,都可以来听,人越多越好。只是员工需要考核,顾客就免了,签单就行。  

四、在1937—1938年,苏联大学生人数超过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大学人数的总和(如1940年,苏联大学生人数为81.2万,英国4.4万、德国4.97万、法国7.65万、意大利12.7万、日本24.5万,这几个国家合计才54.22万人)。  

在所有生产因素中,人是最可宝贵的。没有人,什么事也做不成。有了人,什么样的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我们可能感觉暂时人不很多,但我想不是问题,只要我们有好的制度,中国大地,人才济济。我们要扩大队伍的人的数量,通过多种途径招募新人。  

五、俄罗斯著名学者弗·丹尼洛夫论证了苏联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现代化成就。他说:“俄国革命前的现代化进程仅仅是注重经济的增长。苏联时期的现代化与之不一样,在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社会体制。国家保证了有计划的发展经济、科学和文化,实行了普遍就业、免费教育、免费医疗以及实际上的免费住宅、休假制及其他社会保障。”  

我们的队伍也可以重新回到公有制,回到合作化,回到互助组,回到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集中统一管理的制度下。我想,万一可以实现,我们的成功指日可待。对员工来说,你想让他流失都很难了。  

 2010-11-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