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能老打韬光养晦外交牌
文章指出中国长期采用韬光养晦外交策略已难以适应当前国际局势,需调整外交路线以应对霸权国家的挑战,强调韬光养晦策略已失效,需正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骗城斩车胄”载:“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两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两人乃不复言。”又有一次,曹操摆下酒筵来试探刘备的野心,问刘备天下有哪些英雄,刘备列举了当时叱咤风云的一些人名,就是不提自己。《三国演义》载:“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这则典故说明,刘备是一个对韬光养晦策略很有研究的权谋家。在这之前,中国还有个人物也成功实施了韬光养晦策略,他就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设计师邓小平先生运用这个策略来发展中国外交。其实施要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寻找有利时机,发展和壮大自己;二、审时度势,争取主动,独立自主;三、坚持社会主义的旗帜不倒,增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在当时确实为中国走向世界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战略思想会不会被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它究竟能让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走多久?你想和平崛起,可你的对手们能容许吗?
我们都知道,实现韬光养晦的要旨在于:一、实施对象没有安全感、怕人谋害,就向他表示最大的忠诚和善意;二、实施对象怕有人威胁到他的位置,就向他表示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三、实施对象害怕失去权威,就向他表达最大的敬畏与尊崇!当你成功地让实施对象相信你的这种意图,你就是一个成功地掌握韬光养晦这种艺术的人。现在的问题是被中国外交精英们亲切称呼为战略合作伙伴(实为竞争对手有些甚至是仇敌)的那些霸权国家,已经轻而易举地看出了中国韬光养晦战略的真实意图,中国在国际社会作出的种种承诺,已经没有多少国家相信了。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韬光养晦势必会自误前程。
草民认为,党和政府必须正视已经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在关乎民族发展前途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纠正错误外交路线,这对挽救即将崩溃的中华民族信心是大有帮助的。这些年,由于我们的党和政府一味的迁就、妥协、退让,外国侵略集团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地欺辱我国民,掠夺我资源,霸占我领土,使我们党和政府的国际国内威望及地位一落千丈。想当年,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合围之下,屈膝投降的晚清王朝及后来执政的国民党反动政府也曾抱与虎谋皮之心苟且偷安,但其结果怎么样?还不是照样被帝国主义强盗打得满山跑?
事实证明,在国际社会所一向推崇的丛林法则面前,一味的妥协退让越会让对手感受到你的孱弱,那样的话会引来更多强盗们的加害。在自然世界里,中国不称霸,不当狮子豺狼,但也不能老当绵羊!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