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从“明独”解套,化“隐独”守独,用“民主”进攻,推百姓挡祸

火烧 2011-10-2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解析童振源关于两岸关系的新论述,主张以中华民国宪法定位两岸为管辖境内与境外关系,试图从急独解套,推动和平发展与统一路线。

  

  从“明独”解套,化“隐独”守独,用“民主”进攻,推百姓挡祸

       —析童振源两岸是中华民国管辖境内、境外关系

 

  据中评社台北9月27日电(记者 邹丽泳)台湾政治大学特聘教授,曾担任过民进党主政时的“陆委会副主委的童振源昨日发表新书《台湾的中国战略》,倡议两岸关系定位应该是“中华民国宪法”下的“特殊关系”,但非国内关系,也就是“中华民国”管辖境内与境外之关系。笔者尚未阅读全文,根据上述新闻,试析如下。  

      一, 从“急独”、“明独”解套的尝试

   相较于李登辉“两国论”、陈水扁“一边一国”、“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蔡英文“相互承认主权”的主张,相较于急独势力称国民党统治为“外来政权”、视“中华民国”为选举偶用选后即扔之破履、“正名”、“制宪”“公投”“去中国化”的行为。童文有了一些新的尝试。

  第一,使用中华民国招牌与宪法定位两岸关系,从“台湾国”、“制宪”、“正名”“去中”上似有退却,与马英九们表述的“中华民国”有了联结。

  第二,使用较含混的“管辖境内与境外”一词,既有别于“国与国”表述,又与大陆与港澳“出入境”用语相呼应,使大陆难以反对。

  第三,提出了与陈水扁恶化两岸关系不同的“善意和解与平衡交往”的“和平”要素。 并对未来发展暗示了“统一”的选项,甚至具体提出了“两岸组成国际合作委员会,和平繁荣委员会,民主和平统一委员会的路线图。

  这些尝试,对于淡化民进党极端的形象。修正其激进的两岸政策,缓和两岸关系,当然是有利的。

   

     出现这种状况,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一是世界政经大格局使然,大陆强势崛起,台湾必须现实面对,无可回避;二是近几年两岸交流形成了强大的和平发展民意,谁也不敢公开违逆;三是陈水扁“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与谢长廷大差距败选,实际上宣布“急独”路线的破产。陷落在激进台独泥淖之中的民进党寻求从“急独”形象中解套、重新靠向“中间论述”势成必然。继蔡英文“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含糊其辞的两岸论述之后,曾担任过民进党主政时的“陆委会副主委的童先生进一步明晰“求同”,或许反映出民进党未来两岸思考的走向,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其从陈水扁时代“回头”、“收敛”的动向,当然应当给予肯定。

  

      二, 化“隐独”、坚守实质台独的本质

    童先生的倡议没有跳出“台独”。

  其一,其“但非国内关系”一语即道破实质。两岸已经不是一国内的两岸、两区。尽管有港澳“出入境”对“境”字的诠释,但,既然“但非国内关系”,这“境”怕不会以一国内的区境、省境、乡境视之,而恐会是“国境”了。

  其二,其“平衡美中的战略方向,实际上将两岸关系中上述的所谓“特殊关系”扔得一干二净。

  其三,其“中华民国(台湾)”的表达方式或可解读为:中华民国“等于(或就是)台湾,中华民国在台湾的阶段,中华民国内的台湾部分。都在将原中华民国缩小化,使之与“两岸同属一中”的“一中”,台当局“各自表述”的“一中”发生了形变。

  其四,其具体的“国家定位”,“人民:中华民国(台湾)国民为2,300万台湾人民”。主权:“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主权属于2,300万台湾人民所有”。使所有探索转回“台独”、“独台”的原点。

    童先生的倡议具有迷惑性。

  第一,不着一个独字,而基本指向独。

  第二,用“已经独”、“就是独”取代“将要独”、“进行独”;如此,维持现状也就成了维持独立,甚至将马当局都可以连结为同一阵营了。

  第三,举“中华民国”大招牌,可以区隔急独、示好蓝营、凝聚台人、也能忽悠大陆民众,然而,大中国早偸换成了偏安一隅的小朝廷。

  第四,其“领土:“中华民国”(台湾)的有效管辖领土为台澎金马,但是“中华民国”之“宪法”固有疆域包括大陆与蒙古,后两者为“中华民国”之管辖境外领土”。“政府:“中华民国”(台湾)政府是2,300万台湾人民选举授权,仅代表台湾人民,两岸政府互不隶属、互不管辖。“”在有效管辖“与“代表人民”的表述上,看似实事求是、合情合理、退后一步天地宽,其实,是在用”分治“证“分国”、引“分国”;是在以“管辖未有效”的单一因素否定自然、历史、文化、宪法、国际认可的“世界上只有一个”的同一个中国;是在行哀兵计、拖刀计,以承认大陆为国,诱、逼大陆承认台湾为国。大陆承认,即成事实两国;否认,即会伤心台民。反正,这种自我“小”化,与台湾无损,陷大陆两难,激台民义愤,民进党稳赚不赔。

    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尽管童先生看到了台海大情势,希望两岸“和平与繁荣”,与过往民进党极端激进立场比较有了很大的善意表达,对两岸未来交流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甚至算很好的创意,但,只要背离“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基本事实,缺失两岸该统、必统、终统的愿景、信心与主动,其终究还在“独”路上,只不过掩饰、幻化为缓独、隐独也。

  

      三, 以民主作攻防皆具的利器

     人类社会的发展千姿百态,由分散到聚合,由结巢群居到筑城为邦,由长老诸侯多如牛毛到现代国家不满二百,还在什么集团化、欧共体、一体化、全球化、联合国,和、合,怕才是主潮流。中华文明,分分合合、打打杀杀,人民为大、四海一家、天下归一,和谐大同,怕才是正理。近代百年,无论东西南北、男女老少、贩夫走卒、孙蒋毛邓,国家统一、社会祥和、人民富足、文明复兴、民族荣耀怕才是共同期盼。当今两岸,和则双赢、斗则皆伤,战必有毁,总不会有人希盼再来一次“大江大海”的折腾。两岸和平、国家统一、人民幸福,才是天道、自然、不需要证明、不该讲价钱的中国人的共理。

  有什么不共戴天仇恨非得分族裂国,有什么神圣的理由推拒和平统一,有什么利益大得过挑起台湾冲突造出的祸害?

  “台独”,其实没有理由、搬不上桌面。

      然而,人的劣根性和小聪明,总是让做错事、干傻事者寻找到借口、道具及自我解脱的安慰。于是,所谓“民主”成了台独、隐独、不统、滞统者攻守兼具的利器。


   童文的方法大致如下:

  一是守,高捧“民主是超越统独的台湾共识、高于统独的台湾利益、也是化解统独的唯一方法“后,设置“两岸关系(台湾“主权独立”)现状之改变必须获得台湾人民之同意“的拒统防线。

  二是攻,” 只要中国实施民主,两岸便可以组成民主和平统一委员会,商议两岸民主和平统一的内涵与方式“。似乎不动声色、轻而易举地、把分隔、未统、不统的原因和责任加诸于大陆。

     这种招式很是犀利、惑众。看似天经地义的”人民同意权“,足可煽起台湾拒统民粹。好像合情合理的“实施民主”,极易使大陆的“民主派”转移台海斗争的焦点。这种“以民主之名拒统”的方法与马“不统”几无别致,容易形成“不统”、“隐独”“明独”合流。

  对此,大陆当局和同胞需要高度警惕。“隐独”及“民主、制度扯皮”或是台海间今后的主要对手、主要攻防。

  

     当然,这种“以民主之名拒统、隐独”,终究是虚招、烂招、荒谬之招。

       (一),两岸关系走向由两岸人民共同决定

        走向统一,大陆人民会充分尊重台湾人民包括统一进程、内容、方式全方位上的意愿,并耐心听取不同的声音、等待落步的人群。走向分裂,不管趋独人众比例多高,情势多危,牺牲多大,大陆人民自当毫不犹豫、义无反顾、绝不妥协,行使全体中国人的民主权利。

  

     (二),民主不是“化解统独的唯一方法

       统一与民主不同范畴。

     台海分隔,源于国共政争,民主问题不是成因。   

     台独产生,或有台民情感疏离因素,主要的怕还是政客鸡口牛后私心与皇民情怀,与大多数民众(主统与维持现状者)利益何涉?

     岛内统独对立,怕多为选举恶斗的异像,“恶质政争式民主”背后更多是私权恶欲。   

      台独,意味着战争、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鼓捣的民众越多,台海的危机越深,对台湾的伤害越重,怎么能够以民粹的方式升温、怎么能以民主为借口放任。

   

      统一的实质,就是历史或现实中的不同政治面冰释前嫌、归于和好、纳入法制、共竞双赢。实现统一的路径在于和风细雨、劝和、拉近、说拢,说不拢、不着急、冷一冷再来说,最终OK、两情相悦、皆大欢喜的政治共和,而非你是我非、拉多间少、脸红脖硬、恶骂相向、话不投机比拳头、数脑壳、一场俄罗斯轮盘赌决生死式的政治民主。

   

     以民主之名玩统独,既不要命,也不道德。

(三),“只要大陆实现民主,就可商议统一的内涵与方式”,是碗迷魂汤   

 

        1,“民主”不是台海问题的本质成因

   

     尽管当年老毛以民主之旗讨蒋,蒋团队也确实专制、独裁、腐败而败退台湾,民主的和风在延安、在西北坡、在北京好象温度还高点。但内战、分隔、以及蒋经国的“三不”,问题好象不在谁民主的多寡而在两大阵营或多或少都缺少“共和”:都太执着已方的成见,都迷信枪杆子的效力,都陷于非黑即白、汉贼不两立、你死我活的极端,都忽略了退后一步天地宽的常理,都难淡忘是非对错、名分的纠缠,都太多利益和权谋的考量。

         “先民主了再说统一”,是寻错了难统的病因。

   

      其要害在“大陆实现民主与“统一”挂钩。我拒统,是你不民主,是你民主不到位,是民主不像我。你民主制度改革,改乱了,我独占;改弱了,我独立;改强了,我说还不够。总之,一生不谈统、不统一,责任都是你大陆.

   

      2,两岸的“民主”、“制度”没有天壤的差距

   

      近代百年,中华民族奋斗复兴期也。两岸同源、支流有异,然一江春水向东流,方向未必不同、目的未必相异、现在正在趋同耳。

   

      诚如宋楚瑜所言:“经过60年的不断冲突和曲曲折折,最后两岸都走回同样一条路,那就是要照顾农工,以民为本,在经济上走向均富,在政治上走向廉能政治,在社会上追求公平正义,在世界上追求大同的理想,这不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两岸在走过曲曲折折、血雨腥风的60年,最后都在追求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安康、社会的和谐、政治的民主。共创两岸双赢,实现中华民族的再复兴,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理想。”

   

     忽视两岸之大同、夸大两岸之小异,视草芥为巨舟,看闾里为胡越,拒同胞如寇仇,是小知当大知、今人仍抱残守缺之旧人也

   

      况且,台湾的“民主”就十全十美么?

   

      多党竞争、官员直选,实在了公民的权利、增加了执政者的约束;新闻活跃、媒体发达、第四权到位,多元声音得以表达,极端的官员和和政党不便随心所欲;军、警、法与政党、政治、行政相分离,司法独立得到了尊重与大体上的遵守,公民与纪律部队的法制观念和作为比较成熟等等。这些都是大陆要学要赶的

     

      但是,台湾的“优质民主”好象仍未摆脱中国旧政治党争恶习:“党同伐异、不问是非;成王败寇、不择手段;睚眦必报,不讲宽容;斩草除根、不留余地;唯我正确、不知反省;小利至上、不顾长远;你死我活;不死不休”。

   

      君不见,面对昭然已揭的滔天巨贪,民进党诸公面无羞色,宁可毁党也要死扛硬傲,嗜臭如香。这那里有是非黑白?

      君不见,陈水扁在两颗子弹声中弹冠相庆,吴敦义在绯闻录音后黯然退场,这就是天理公义?君不见,神圣的议会殿堂,耳光翻飞、臭鞋乱舞,成了泼妇悍夫的斗鸡场。难以理解,代表选民议事的地方,竟然因少数人霸占主席台而长期议不成事。这算尊重多数?   
      君不见面对疫情、面对风灾、面对金融风暴,岛内朝野稍息过战火、曾有过协商,在共赴急难?   

      除了做秀、还是做秀;

      除了攻讦,只有攻讦;   
     除了反对,就剩反对。   

      如此“民主”,足以谋国、可能兴邦、是在为民?

     

     不成熟的直选,多造就媚俗化的政客、短视化的政策、“茶壶里的风波”,难敲响老成谋国、见微知著、雄才大略的黄钟。

     “旧党争恶习会将“民主”异化。   

     没有“共和精神”的“民主”,与过去几十年发动多数斗争少数有何差别?

     不尊重选票结果,不间断的阻断议会议事,和阶级斗争城里不行到山里打游击哪里有两样。
    不讲政治活动规则,动辄上街、堵路、把门,活捉、火烧、炮轰,大陆文革早已演练过。   

     台湾的朋友也不要太自傲、太自负、太自蔽了

  

      大陆的制度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一个党说了算,自上而下安官员,选举往往走过场,新闻管太严,司法欠独立,腐败较严重,潜规则多盛行等等。这都不令人满意、这都需要改革改进。

      台湾人不说,大陆人也心知肚明。   

     但是,大陆八十年来一以贯之的以人民特别是基层百姓为出发点,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大政咬定青山不不动摇,汶川大地震表现出的举国体制、大国优势,应对沙斯、猪流感、金融风暴的立行立动,特别是对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平统一、中华复兴崛起的坚决担当、坚持、守护和不懈奋斗,对台湾同胞、台湾当局的长期尊重、忍耐、等待、关爱。

      就不值台湾朋友一哂?  


    3,统一,不需要理由,不应设前提

   

     统一,

      不是头人祖坟冒青烟,   
      不因诺贝尔有奖励,
      也不是为了“天王”“干将”扬名立万分权位。  

     统一,

     缘自黄河,长江;  
     缘自皮肤、血液;
     缘自孔子、孟子;
     缘自唐宗、宋祖;
     缘自释伽牟尼、基督耶稣、天地鬼神;   

     缘自一切渴望平安、幸福的众生;

     缘自马老先生辈的在天之灵。  

     统一,

     是中华民族近代屈辱的最终洗涤。   
     是中国人几千年极端斗争血火史的快意落幕。
     是几百万内战英灵与冤魂早该享用迟到的牺牲。   
     是49年翻江倒海上千万离散人儿的痛恨情愁根本的慰藉。
     是两岸忠贞不渝的“潜伏”者阳光生活的正常回归。   
     是彻底拆除台独这祸国殃民的毒瘤。
     是实现全球华人的共同期盼。
    是中华民族复兴崛起荣耀的腾飞正式起航。
   

     也许,

     只不过就是中国人到中国的地方不再需要审批和签证。   
     只不过就是大陆的孩子到台湾求学不会被入另册。
     只不过就是两岸间有缘的少男少女少一些担忧与后顾。  

      统一,当然不需要理由


      就绝大多数国人来看,富足、安定最具迫切性,统一、强盛最具全民性。   
      民主,在两岸有不同的机缘、轨迹,条件,认识、关注程度,以及评判标准。
   

      怎么可以“台湾像大陆、大陆像台湾”才能够统一?

      怎么可以把一个国家内部部分政治派别、人物的观点、一时半会扯不清、搞不明且不断发展变化的东西替代、或优先于全民和平、统一的意愿?   
      怎么可以把一方的“生活方式”强要求另一方、且凌驾于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神圣大目标之上。  

     给统一设置“民主”前提,给这前提定下时间表,战术系以攻为守、回避统一压力的虚晃一枪,效果想引发争论,目的在混淆是非,实质是滞统、拒统,是在重蹈六十年、八十年前的极端斗争的覆辙,是在延误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4,两岸的差异通过“共和”化解或共存

   

     大自然没有一片相同的绿叶,人世间怎能只存在同一种思想、制度、与生活方式

     差别产生竞争,比较显示优劣,多样性是世界的本质。   
     多样性的东西共生、共和才是人类的方向和出路。   

     统一,

     不是27年的“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   
     不是49年的“解放、收复、回归”;
     更不是现在台独诬称的“纳降,征服、并吞”;   
     也不是一些人希望、一些人又担心的“一方独大、一岸为主、一制独存、整碗全端”。
   

    统一,

     是台湾、大陆,中国这两个政治面极端对立的结束、相容、共生、共和。   
     是兩岸四地加海外華人五方共襄盛舉、共建完全統一的的新中國、共享民族复兴大荣耀。   

     在统一的进程中,

     相互变、是必然的,相互让、是必需的。   
     永不改变”是僵化,“什么都对”是笑话,自己不变,只要人家万变是蠢话。   

     两岸的对立、差异在共和中消除、化解、互补。

     两岸在和平比较中互变,在良性竞争中共进。   
     大陆的民主,当然也在这互变、共进之行列。   
     只不过,它是统一进程自然之结果,而非统一行为之前提、分离状态之借口


     简言之,“只要大陆先民主,就**”的论调,其实是:   
     隐独者进攻之矛、滞统者遮掩之盾、良善者迷魂之汤、懦弱统者开脱之词
  

     四, 推百姓挡灾受难的结局

   

     总的看来,童先生《战略》尝试较淺,解套恐难。

     蹲在“主权独立的台湾”或“不包含大陆在内的中华民国”小圈子里,孵化出来的只可能是“独”蛋。
    不以中国人的身份,站台海之间,寻求不到“和”的真谛。
    玩独,是玩火,是想烧炸药库;不主动求统,被动受统、放任分离,仍是在等待灾祸、是不负责任。
    背离一个完整中国的现状表述与终极期许,些许”善意分外苍白,几无意义。
       当民主为化解统独的唯一方式,其意义或只在激大小民主体对抗。

     将“大陆实现民主与“统一”挂钩。
    其实际作用仅仅为:
    我拒统,是你不民主,是你民主不到位,是你民主不像我。
    你民主制度改革,
     改乱了,我独占;
     改弱了,我独立;
     改强了,我说还不够。
     总之,一生不谈统、不统一,责任都是你大陆

   这样的探索不是想办法,而是在设障碍,是在推责任,是在全盘否定大陆的政治,朝大陆脸上扔拳头,大陆人会视其为中道、公允、善意、理性吗?
    很难吧。


      可怜!

     被赋给现在所有权、未来同意权的2300万的大多数。

     痛苦、灾难,总是他们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