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利益分配是政府的头等大事——我也来谈谈“做蛋糕和分蛋糕” 张国文的博客[编辑]

火烧 2011-10-12 00:00:00 网友时评 1035
文章围绕利益分配是政府头等大事展开,强调分蛋糕与做蛋糕的关系,探讨改革目的与分配机制,分析当前社会分配问题及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昨天,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做蛋糕和分蛋糕”的言论,再联系不久前重庆和广东关于“做蛋糕和分蛋糕”的观点和治国理政观念之争,我觉得是到了该把“做蛋糕和分蛋糕”这个问题说明白的时候了。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国家最重大的问题,没有任何问题比这个问题还大,没有任何问题比这个问题对老百姓更重要,对一个党更重要,对一个国家更重要。这个问题囊括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定,囊括了一个国家发展目标的制定,可以说囊括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国家的一切大政方针都与这个问题有关,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这个问题处理好了,老百姓的利益就能得到保障,国家就能平稳、快速地发展;这个问题处理不好,老百姓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国家发展就会出问题,就发展不了。就会出现财富集中、贫富分化,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古今中外的任何政权的倒台都是因为“蛋糕”没分好而发生的。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也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也就是为了建立一个“蛋糕”分配合理的社会。那么,既然这个问题这么大,为什么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国家却一直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讨论,一直回避,而直到今天才正式提出这个最为重大的问题呢?

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分好“蛋糕”,通过分好“蛋糕”来做大“蛋糕”

   

    中国为什么搞改革呢?其实就是为了改革好分“蛋糕”的方法,通过把“蛋糕”分好来调动人民做“蛋糕”的积极性,把“蛋糕”做大。

    改革以前,中国搞的是公有经济,利益分配比较均等化,有才能的人由于不能获得应得的利益,也就是不能获得与自己做“蛋糕”所付出的贡献相当的那份“蛋糕”,工作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也就是说,在做“蛋糕”时,你即使贡献大,分给你的“蛋糕”也不是很多,这就影响了你做“蛋糕的积极性。为了调动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也就是为了鼓励人们努力做大“蛋糕”,我国进行了改革,一开始是允许你个人自己做“蛋糕”自己吃,就是允许个体经济的发展。这个政策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这个阶段主要是体现在我国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情形。但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一些人的经济力量逐步增强,中国逐步出现了规模性的私人企业。私人企业的出现使我国的“蛋糕分配问题”复杂化了,也逐步成了我国的政治生活中的敏感话题。

    改革的理论依据是公有经济利益分配不合理,影响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为了使利益分配合理化,为了调动人民的工作积极性,才进行改革。而民营企业出现后,民营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由开始的比较合理逐渐发展到了非常的不合理,甚至比公有企业内部的分配还不合理。这就让改革的理论依据受到了挑战,改革的合法性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质疑,当时中国的社会上就出现了“中国是不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疑问。面对这种疑问,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说的“老鼠”就是发展经济,就是把“蛋糕”做大。中国于是从此开始逐步淡化“分配公平”的讨论,把进行改革的理论依据丢到一边,一心一意发展经济,一直走到了今天。

    有一个理论性的问题我们大家要搞明白,为什么在民营企业内部出现利益分配十分不公平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却却可以获得快速发展呢?这是因为我国当时是处在物质短缺时期,社会需求旺盛,民营企业通过剥削工人,可以获得资本的快速积累,扩大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总量。那么为什么我国当时会出现社会需求旺盛呢?那是因为我国当时的经济主体是公有经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家家户户都有地,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再加上当时遍地开花的乡镇企业和全民皆商的个体户,农村的社会需求很旺盛;城市当时的国营企业内部也实行包干制,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收入也提高了,城市的社会需求也很旺盛。由于当时全社会总体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决定了当时社会需求的旺盛,这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良机。在加上当时我国的就业压力十分得大,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就业的扩大也可以扩大社会需求。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内部的分配越不合理,资本的积累就越快,企业发展就越快,国家的经济也就发展越快。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一个必然阶段。但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却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大量的国营企业的破产倒闭。

    民营企业利用它工人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和不用给工人交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的低成本优势,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占了上风,民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民营工业和国营工业的规模就到了旗鼓相当的水平。这个道理其实就和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工业相竞争情况一样,发展中国家竞争过了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工厂被迫大量关闭。民营企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逼迫大量的国营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工人下岗失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不公平。这其实是违背了改革的初衷。改革本来是为了社会的公平,实际却造成了社会更加不公平。但由于改革早就了大量的资本家和获得巨额利益的贪官污吏这一主导社会走向的利益集团——精英集团,使中国的改革沿着不公平和不合理的道路继续走了下去。这时候中国的改革其实已经失去了合法性,能够支持改革继续走下去的唯一一个点就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把“蛋糕”快速继续做大。通过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获利集团的利益继续快速增加的同时,尽量不使普通劳动者的利益缩小。这就是我国这么多年只谈发展不谈分配和理性的原因。

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不得不谈分配问题的时候了。

    市场经济是有发展极限的,到了这个极限经济就不能发展了。中国的经济其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发展到了极限,就是“经济疲软”、“经济滑坡”这些新名词出现的时候,中国经济就发展到了当时的极限。按说经济发展到了这个时候,中国就应该调整收入分配了,但中国却没有,而是制定了扩大出口的政策和大上政府工程的政策来拉动市场需求,就是人们说的出口和投入来拉动。扩大出口和大上政府工程可以扩大就业,却不能提高工人的收入。但在我国劳动力充沛,就业压力十分巨大的情况下也许是对的。但现在不行了,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出现,国际市场萎缩,出口遇到了问题;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已出现供给不足,社会负担也逐步加重。再不扩大劳动者的利益分配,中国的老年人的生活将无法保障,中国的内需也无法扩大,中国的企业也面临着破产倒闭的危险。所以中国到了必须谈分配公平合理的时候了,也就是到了必须谈如何分“蛋糕”的时候了。

中国的社会矛盾已十分得严重

    多年的分配不公平、不合理已积累了很多的社会问题,这大家都是可以看得到的。中国为了保持经济的发展,除了鼓励出口以外,还鼓励国内的人民提前消费,就是你现在收入低没钱花,那国家就让银行给你贷款提前消费,房地产按揭、汽车贷款、透支卡等五花八门的提前消费形式风靡一时。这都造成了我国严重的通货膨胀,危害十分严重。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经济发展利益没解决好,“蛋糕”没分好造成的。

    所以,目前分“蛋糕”问题是我国最重要的问题,分“蛋糕”的问题解决不好,做“蛋糕”的问题就很难再搞了。

张国文的博客[编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