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参孙的抉择--以色列的忧患意识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借鉴意义

火烧 2010-07-12 00:00:00 网友时评 1026
文章通过参孙的抉择故事,探讨以色列忧患意识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借鉴意义,强调民族精神与历史教训的重要性。

   

  

参孙(Samson)是古以色列(Ancient Israel)历史中的一位民族救星。在《旧约》中记载:参孙的特点是只要不剃头就可以力大无比,诸如参孙空手撕破狮子,可以拆掉城门、扛在肩上等等。但他的弱点是好色,且尤其喜好异邦女子。他这个弱点被敌手掌握之后,派来一个妓女引诱他,趁其熟睡把他的头发剃光,使其丧失神力,束手就擒。参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待其头发长出以后,敌国人利用加萨大庙参拜时把他从牢狱里提出来百般侮辱,参孙向老天祈求,神啊,给我最后一次力量,报剜我双眼的仇恨。于是抱住大柱,往地一跪,加萨大庙全然倒塌。这样,参孙死时所杀的人,比活着杀的还多。这就是参孙的抉择——与敌同归于尽。  

可以说,犹太人的历史就是一部悲惨史、就是一部被屠杀史。由于犹太人千百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祖国,导致历史上世界各地的国家政治和宗教活动中一有风吹草动,都是首先掀起反犹运动,这样使得犹太人首当其冲的成为被迁怒和被屠杀的对象。比如公元前168年塞琉古王朝的反犹运动;公元70年罗马帝国围攻耶路撒冷,为报复抵抗者而对犹太人进行的屠杀;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对犹太人的屠杀;中世纪欧洲发生的鼠疫,各地议会和教会认为犹太人是罪魁祸首导致大规模排犹运动等等。从公元19年到1948年,有案可查的大规模驱逐和屠杀犹太人的事件就有80多起。近代尤其以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歧视和大规模屠杀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耻辱。在暴行面前,犹太人很少组织武装反抗,宗教信念使他们不太注重今世,而是虔诚的等待弥赛亚降临,带领犹太人打败仇敌建立一个新世界。生存的目的就是平息上帝的愤怒,一代一代的牢记和理解上帝的律法。  

1947年11月29日,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为标志,以色列国诞生了。以色列作为祖国变成了全世界犹太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栖息之所,那里有耶路撒冷,那里有哭墙。犹太人认为:如果世界上再出现反犹运动,以色列可以成为所有犹太人的最终归宿之地。以色列从诞生之日起,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争斗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从1948年到1982年的短短三十多年时间里,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连续发生了5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这5次中东战争毫无例外的都以以色列的胜利而告终。从人口、实力、财力、战争潜力、战略纵深、国际后援等各个方面,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相比都不占有优势,但是以色列却越战越勇、越打越强,这就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历史教训告诉以色列人,没有忧患意识就意味着国家迟早要灭亡。他们深知,如果战败,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提供给犹太人建立祖国之地了,犹太人将永远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为此犹太人必须不惜一切保住自己的领土,经常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以色列第二任总理梅尔夫人就曾经有一句著名的名言:以色列有两个选择,一是遵守国际道义来争取国际同情;二是什么压迫不压迫,什么国际舆论都可以不必理会。前者是死的以色列,后者是活的以色列。  

比如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初始埃及、叙利亚、约旦、伊拉克等国从多条战线进攻以色列,以色列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以军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国防部长达扬的请求下,内阁通过了必要的使用核武器的决议,以军开始执行代号为“参孙的抉择”末日反击计划,准备与敌同归于尽。以军调动存放在内格夫沙漠基地的13枚核弹头,装到战机和导弹发射架上,准备对敌国首都和战略要地进行核攻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好在总理梅厄夫人顶住压力,暂时没有按下核按钮。与此同时以军先在北线击溃叙军,后在南线与埃及坦克战中占了上风,并利用美国侦察卫星发现埃及第2、3军团之间结合部的7公里空隙。10月16日悍将沙龙带领装甲师从空隙杀出,切断埃军运输线,摧毁萨姆导弹基地,以军空军占据空中优势,扭转战局。10月22日,美国基辛格和苏联柯西金分别访问以色列和埃及,调停双方停火事宜,双方停止军事行动。核武器没有扔出也是人类的万幸。  

以色列在军事斗争的同时也不忘记抓好国内经济发展。以色列深知没有经济发展做后盾,犹太人终究不能在巴勒斯坦这一不毛的沙漠之地立足。犹太人通过自己的智慧,现在拥有世界上一流的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技术,水果、蔬菜、鲜花大量出口,有欧洲冬季厨房之称。其电子、通讯、软件、武器、医疗设备、生物制品等高技术产业居世界前沿,这些产业及产品的出口也成为支撑国家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中华民族与与犹太族在历史上既有相似之点,也有不同之处。中华民族从古到今就有自己的国家,依靠人民的勤劳和统治者的开明,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传统文化传到现在而生生不息,是世界上仅存的古老文明。其他古文明如古巴比伦、希腊、埃及、印度等都不存在了。这就是有自己祖国的好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有强盛时期,也有羸弱之时。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平息过,既有外族入侵、也有内部农民起义和宫廷动乱。朝代开明、风调雨顺时,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但每当战事一起,最遭殃的还是普通老百姓,轻辄流离失所、妻离子散,重辄命丧黄泉、家破人亡。但是后人总结历史教训时,有一条是经常被人们提到的,那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朝代刚建立时,开国君主鉴于前朝亡国教训,能够充满忧患意识,重用贤臣、励精图治、建设国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财富的聚集,各级政权、官员乃至普通百姓忧患意识往往被抛到脑后,从上到下贪图享乐、腐败成风,没有信仰、丧失道德的风气侵蚀着社会机体,一遇外敌入侵或内部动乱则大厦将倾、社稷危倒,一发而不可收拾。几千年来历代王朝的兴衰都走不出这一历史怪圈。  

国家上下都安居享乐时,往往最害怕的就是军事斗争,但是一个国家越富裕时也越容易引起别国的觊觎,这时军事斗争的发生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避免的。有时候越怕什么,越来什么。比如上世纪70年代的科威特曾经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人民最富裕的国家,但是90年代让萨达姆一折腾,科威特至今还没有恢复元气。全世界石油探明储量70%在波斯湾,位于波斯湾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据世界探明储量的第二、三位,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美国能放过他们吗?现在伊拉克已经被收服了,下一步该轮到伊朗了。据说阿富汗目前也是资源大国,美国借反恐名义入侵阿富汗也是想霸占其资源。中国古时北宋王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富裕、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但也是武备最松弛的国家。正是因为富裕,也引起北方各个游牧民族的眼红。由于北宋不敢对西夏和辽金进行坚决的军事斗争,导致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员内部卖国者层出不穷,国家对外部花钱买平安,对北方入侵者年年贡献珠宝、粮食、布帛,所以说宋朝也是历史上最窝囊、最没有骨气的王朝。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各类矿藏资源丰富。虽然按照人均水平,中国资源并不占有优势,但是中国也是稀土大国,随着科技的发展,任何国家都离不开稀土,也就意味着离不开中国的资源,况且中国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共产党执政国家。历史上美国与中国几次交手并未占上风,美国能甘心吗?中国从共产党建立,老一代革命家发动全国劳苦大众闹革命,力量发展也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建国以后毛泽东对外军事斗争中从来没有怕过谁,从来没有对谁妥协过。一直到现在,在这个地球上,当时有核武器的美国居然害怕没有核武器的中国,我可以断言:除了毛泽东,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家能够领导自己的国家做到这一点。那时的中国人穷是穷一点,但是也是活的有骨气、有志气。毛泽东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简单一句话也无法说清。我认为毛泽东治国时对外的忧患意识,对内要求各级官员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毛泽东的立国之本。比如对印度的自卫战争,确保了中国西南边境几十年的和平。对内枪毙刘青山、张子善,发动群众监督干部,确保了大批共产党干部几十年不敢贪污腐化。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外的忧患意识和军事斗争(当然也要结合和平谈判),对内发展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防止贪污腐化是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的必不可少的要件,如果这几点做不好,即使经济暂时有较高增长速度,最终取得的经济成果还是要得而复失,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将会更加曲折、更加漫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