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所居、居有其屋,是“民生”大事
文章围绕重庆公租房建设展开,强调政府通过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房,改善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提升生活质量,体现民生导向的发展思路。
人有所居、居有其屋,是“民生”大事
我在乌有之乡2010年07月02日刊登的由 刘健 徐旭忠载入的《重庆率先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房》一文很有感触,也想围绕这个话题说两句。
6月25日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上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解决的十件民生大事中,公租房建设被放在首位,“要加大公租房的建设力度,3年建成3000万平方米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连同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力争解决占城市人口30%的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难题。”
近两年,重庆市委、市政府以执着精神抓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这已经在全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处处显现出来。集中体现就是“五个重庆”建设,它已经成全市人民共同意志,每一项都紧扣民生。
“森林重庆”是为了让老百姓多吸氧,这两年造林800万亩,可释放1000多万吨氧气。在去年全国44个城市创“国家园林城市”,重庆得分第一。
“畅通重庆”要让主城不塞车、市区内的立交桥之多,恐怕也是全国之冠,目前重庆市的乡村柏油路建设规模极大,对乡镇经济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为提高农民收入来源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平安重庆”要让群众的人身、财产和家庭安全有保障,每个学校都增设了校警让孩子们能安心学习成长。
“健康重庆”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能长寿,这两年新市政府投资每个学校都建塑胶运动场,共计359片,给120多万学生告别了“灰尘体育场”,改善了体育运动场所。
“宜居重庆”要让全市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的市民都有房住,有与商品房相同的小区绿化及市政设施,使低收入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质量达到了质的飞跃。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得好:“改善民生是我们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而且言行一致,卓有成效,前无古人。”他还引述了毛主席的名言:“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毛主席强调,“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五个重庆建设中的每一项都体现了毛主席倡导的这种精神。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即权、情、利都要围绕老百姓。
市政府为困难群众办实事,两年新增就业55万人,并有效地解决了360多万回流农民工的转移就业问题;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六次提标;改造危旧房,让20多万困难户住进了新房;这几年,市财政的50%以上用于民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
刘健 徐旭忠所述的《重庆率先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房》,是目前重庆最大、最广的建设项目,计划3年建成3000万平方米的达到商品房的装修、配设标准,有与商品房相同的小区绿化、市政设施标准的《公共租赁房》,不但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而且他们的生活质量均提升到中等收入群体的居住环境的层次。预计明年春节第一批“公租房”就会投入运营。
只有政府买单,为民生着想,这些低收入群体才能有这种“跃升”的条件和机会。
我在《对我国“贫富差距已经逼近了社会容忍的‘红线’”的认识与建议》一文中最担心这种“两极分化”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在《重庆率先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房》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化解
我在乌有之乡2010年07月02日刊登的由 刘健 徐旭忠载入的《重庆率先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房》一文很有感触,也想围绕这个话题说两句。
6月25日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上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解决的十件民生大事中,公租房建设被放在首位,“要加大公租房的建设力度,3年建成3000万平方米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连同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力争解决占城市人口30%的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难题。”
近两年,重庆市委、市政府以执着精神抓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这已经在全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处处显现出来。集中体现就是“五个重庆”建设,它已经成全市人民共同意志,每一项都紧扣民生。
“森林重庆”是为了让老百姓多吸氧,这两年造林800万亩,可释放1000多万吨氧气。在去年全国44个城市创“国家园林城市”,重庆得分第一。
“畅通重庆”要让主城不塞车、市区内的立交桥之多,恐怕也是全国之冠,目前重庆市的乡村柏油路建设规模极大,对乡镇经济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为提高农民收入来源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平安重庆”要让群众的人身、财产和家庭安全有保障,每个学校都增设了校警让孩子们能安心学习成长。
“健康重庆”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能长寿,这两年新市政府投资每个学校都建塑胶运动场,共计359片,给120多万学生告别了“灰尘体育场”,改善了体育运动场所。
“宜居重庆”要让全市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的市民都有房住,有与商品房相同的小区绿化及市政设施,使低收入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质量达到了质的飞跃。
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得好:“改善民生是我们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而且言行一致,卓有成效,前无古人。”他还引述了毛主席的名言:“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毛主席强调,“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五个重庆建设中的每一项都体现了毛主席倡导的这种精神。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即权、情、利都要围绕老百姓。
市政府为困难群众办实事,两年新增就业55万人,并有效地解决了360多万回流农民工的转移就业问题;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六次提标;改造危旧房,让20多万困难户住进了新房;这几年,市财政的50%以上用于民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
刘健 徐旭忠所述的《重庆率先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房》,是目前重庆最大、最广的建设项目,计划3年建成3000万平方米的达到商品房的装修、配设标准,有与商品房相同的小区绿化、市政设施标准的《公共租赁房》,不但解决50多万户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而且他们的生活质量均提升到中等收入群体的居住环境的层次。预计明年春节第一批“公租房”就会投入运营。
只有政府买单,为民生着想,这些低收入群体才能有这种“跃升”的条件和机会。
我在《对我国“贫富差距已经逼近了社会容忍的‘红线’”的认识与建议》一文中最担心这种“两极分化”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在《重庆率先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房》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化解
相关文章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