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论“国强必霸”

火烧 2010-09-29 00:00:00 网友时评 1031
文章探讨‘国强必霸’的历史必然性,结合毛泽东、邓小平思想,分析中国发展路径,强调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必要性,反对断章取义,突出不称霸策略与强国目标的统一。
论“国强必霸”
“国强必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秦国强,若无"必霸"之意志,中国何来统一?后金强,若无"必霸"之意志,谈何荡平东北,结盟蒙古,西藏臣服,中原鼎革,宗棠治疆?
毛泽东云,小小寰球,放眼世界。若无"必霸"之意志,我们谈何解放全人类?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主义的实现,绝无一国先行之理的。共产主义的终极,是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世界大同。我中华既为社会主义国家,由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到了国强之时,若无"必霸"之意志,其必然结局就是,固步自封,甘于享乐,停滞不前。还要不要向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迈进呢?
或曰,毛泽东说过"不称霸"的话,怎么解释?
 
    197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的批语》说:毛泽东主席讲了《明史·朱升传》的历史故事。明朝建国以前,朱元璋召见一位叫朱升的知识分子,问他在当时形势下应当怎么办。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他的意见,取得了胜利。
  随后,毛泽东说:“根据我们现在所处的国内外形势和我们所坚守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立场,我们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缓称王,并不是不称王。迟缓称王,只是策略,称王才是目的。朱元璋打生打死,为了什么?不就要一统华夏么。他不称王,难道要他把皇帝让别人去当么?
   同理,毛泽东借此典提出"不称霸","不称"只是策略,"霸"才是目的。霸什么?时当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称霸全球之际,中国要在两强夹缝之中保得生生不息,以第三世界不称霸之策,方能霸住社会主义一席之地,保存实力,以为后图。
 又或曰,邓小平提的“韬光养晦”,是"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之所本。错也。邓小平“韬光养晦”, 只是策略,"有所作为"才是目的。"有所作为"玄机无限,涵盖深远,狭义广义,都说得通,一至于实现共产主义。而吴氏建民,惟知断章取义,"一百年不动摇"云云,不过花言巧语,倒挂因果,以售其奸。
断章取义之徒无所不用其极,比如“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本是邓小平提出来促进改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良策。据统计,1979年中国的个体经济才占到GDP总量的不到1%,以后逐年有所提高。本人认为,个体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确为活跃经济立过功劳。一个个体户交纳的工商、税费,相当于几个在职职工的工资。而且个体户干的多为服务业,他们其实何尝不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呢?如果无人干服务业,何以活跃市场平抑物价呢?我很记得当年长江赈灾,全国踊跃,募得十八个亿,光广东一省,独占六亿,可谓先富带后富。邓小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故有胡赵下台。不期断章取义之徒,打着邓小平理论为幌子,刮起国营企业改革之风,行违反宪法变公为私攫为己有之实,毁我宪法规定的"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大厦。
   天道循环,有其客观规律。建国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前,属于新民主主义时期。一个甲子之后的当下,中国虽然国力比开国之初强了,却无论如何也"霸"不起来,究其根由,是走了回头路,又重新回到新民主主义时期,可不是轮回么?今时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性质,与解放初期何其相似。土地改革、收归国有、赎买运动……又要从头来过。人民寄望党中央扭转乾坤,寄望党中央直接指挥的人民军队为祖国为人民再立新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