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现在为什么时兴出国热?

火烧 2009-12-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出国热现象,探讨其背后原因,包括出国方式、目的及社会因素,对比改革开放后出国热与毛泽东时代回国热的反差,揭示社会现实与个人选择的关联。

毛泽东时代,国难时期流失到国外的知识分子潮水般的涌了回来。回来的的知识分子为新中国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名字与功绩不仅将永远的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也牢牢的铭刻在人民的心里。人民不会忘记!  

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出国热。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出国热”与毛泽东时代的“回国热”出现了这么大的反差呢?是什么原因?人们怎么了?  

一、出国的方式。  

1、依靠手中的权利,将自己的子女送出国。有权有势的各级领导人很多都是这样的。比如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利用手中的权利,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顾,给予外国人“莫须有”的照顾。外国人呢?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把其子女弄出国了。  

2、依靠关系,将自己的子女送出国。外交部门、外贸部门、和与“外”沾边的工作人员大都采取这样的手法。由于他们在外事部门工作多年,与外国有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或者与外国人结成了“好朋友”,就有了为自己的子女办理出国的方法和途径。  

3、花大钱将自己的子女送出国。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先富起来的大款(实际上是新型的资本家)大都是这样做的。由于他们有用不完的钱,在这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世界上,将自己的子女送出国是轻飘飘的事。  

4、留学出国。留学生学成后,自己就不再回来了,直接留在国外了。  

5、招聘出国。有一些国家到我们的国家来招聘,有些被外国人看中的人就出国了。  

6、偷渡出国。什么能力也没有的人,只好铤而走险,选择偷渡。也有偷渡成功的人,实现了出国的愿望。  

二、出国的目的。  

1、认为外国比中国好而出国。出国的各类人员中,持此种观念的人居多。他们认为,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经济收入,外国都比中国强,所以愿意生活在国外。  

2、对国家失望而出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他们除了在主流的媒体上看到了成绩,在现实的生活中实在没有看到什么好处。而且改革开放越“深入”,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现实生活越糟。因此,他们失望了。他们又没有能力改变,只好选择逃避,出国了。  

3、报国无门而出国。一些知识分子,高层次的人才,大多都是属于这一种的。“一流人才海外聚,二流人才干外企,三流人才到处漂,行政机关庸才挤。”这是流传在社会上的民谣。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们在用人制度上采取“机制说”,以至产生了难以想象的腐败:卖编制!真正的人才由于无钱买编制,或者对卖编制深恶痛绝,只好出国了。  

4、为了“光荣”而出国。一般的老百姓送子女出国都认为很光荣!他们认为,高官、大款的子女和“高知”们都出国了,很是羡慕、钦佩。所以,也千方百计的将自己的子女弄出过去。一旦成功了,便喜笑颜开!觉得自己的子女终于“迈入出国队伍的行列”了,觉得很光荣、自豪。  

偶然的一天,遇见了这一幕:甲乙二人见面了。首先打招呼,接着甲问乙:“孩子干什么呢?”乙自豪的回答:“公务员!”甲即奉承说:“厉害!现在弄一个公务员指标可不容易,老兄真有一手!”乙则伤心的说:“唉!别提了,这个数啊!”随即用手比划了一下(花了多少钱的意思)。遗憾的是,笔者没有看清楚乙伸出了几个手指。随即,乙问甲:“你的孩子干什么呢?”甲故作谦虚的说:“没什么出息,出国了。”乙立刻惊讶的问:“在哪个国家啊?”甲仍假装漫不经心的回答:“美国!”乙睁大了眼睛急切的说:“美国可是个好地方啊!”甲继续故作谦虚的说:“凑合吧!”  

这一幕伤心吗?  

5、为了赚钱而出国。这部分人认为,外国的钱好赚。是这样吗?拭目以待吧。  

毛泽东的时代,大量的知识分子由于热爱祖国而回国。现在呢?大量的国人出希望出国、选择出国。那么,是现在的人不爱国了吗?非也!现在的出国热正好验证了古人的一句话:“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当然这里的“君”与传统意义上的君不同,应指社会制度。  

毛泽东时代,是老百姓的天下,是知识分子的天下。老百姓所以高呼:“毛主席万岁!”知识分子所以回国报效国家。现在是“资改派、精蝇、砖家、叫兽”的天下,所以,不仅知识分子走了,普通的老百姓都想走…。  

走吧!善哉!  

望已经出国的人一路走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