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要拒绝“毛泽东宪法”?
毛泽东为何要拒绝“毛泽东宪法”?
作者:杨再义
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可以命名“毛泽东宪法”,可是毛泽东拒绝了“毛泽东宪法”,而把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取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3年底,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小组,毛泽东亲自挂帅。为避开繁忙公务,毛泽东决定到杭州来,集中精力起草宪法。毛泽东入住西湖边刘庄1号楼,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入住北山街84号大院,以后者为办公地点。
这是毛泽东在杭州工作生活时间最长的一次,前后长达两个半月。
在杭州期间,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到一般老百姓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当国家主席了,谁当也要按照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1)
毛泽东起草的宪法草案只是草案中的一稿。在1953年初,陈伯达曾起草了最早的宪法草稿,但毛泽东说不行,没有采用。从1954年1月9日起毛泽东亲自带领田家英等人在杭州重新起草。从3月23日到6月11日,宪法起草委员会先后召开了7次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和修改。在这期间,在宪法起草委员会之外,全国8000名政协委员、党政机关领导、民主党派人士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修改意见5900多条。
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做关于宪法草案说明的报告。大会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
在这次大会上,傅作义委员发言,透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情节。傅作义说,“在召集会议上,大家一致同意写上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可是被毛主席抹去了,但是这并不能抹去亿万人民衷心的爱戴。越谦逊越伟大,越伟大越谦逊。”
对于这些话,毛泽东在大会上做了解释,说,“有人说,宪法草案中删掉个别条文是由于有些人特别谦虚,不能这样解释。这不是谦虚,而是因为那样写不适当、不合理、不科学,在我们这样的人民民主国家里,不应当写那样不适当的条文。(这)不是本来应当写而因为谦虚才不写,科学没有什么谦虚不谦虚的问题,搞宪法是搞科学。”当时毛主席的谦逊、质朴让人民更加的敬爱他,毛主席当时还要求宪法要简明、通俗易懂,要老百姓都能看得懂。(2)
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题为《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地展开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社论。
在宪法草案两个多月的讨论中,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曾请求授予毛泽东主席最高荣誉勋章。在全民讨论中还有人提议把这部宪法命名为“毛泽东宪法”,都被毛泽东拒绝了。
讨论持续了两个多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人之多,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各个方面前前后后提出的意见共有118万多条。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宪法起草委员会对草案又作了修改。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了共和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毛泽东为什么要拒绝“毛泽东宪法”呢?毛泽东说:“搞宪法是搞科学。”毛泽东的话告诉我们。只有科学的东西才是我国人民所需要的和拥护的。
注明:
(1)参见(《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讨论毛泽东坚决拒绝叫“毛泽东宪法”》杭州网专题 2009年09月11日10:52:59星期五 来源:都市快报)
(2)参见(《新中国首部宪法诞生背后:毛泽东删国家元首条文》2009年12月02日10:29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