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迷变种:理解右翼的镀金梦
黄金迷变种:理解右翼的镀金梦
注:本文选自克鲁格曼:《致命的谎言:揭开经济世界的真相》
真相的无情揭露,令很多官员如坐针毡
他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令很多学者无地自容
在有些人眼里,他是最不受欢迎的人
但他却给了我们读懂世界的智慧!
在古希腊,有一个关于米达斯王“点石成金”的传说:神兑现了给他的许诺,凡是他接触过的东西都会立刻变成金子,连吃的喝的都变成了黄金。最后,这个老守财奴遭到了可怕的诅咒。普通人只是将这个传说解释为对人心贪婪的一个教训,这其实是一种误读。在我看来,米达斯真正的过错在于他对货币经济学的不了解。神是在向我们昭示,黄金只不过是一种金属。如果还有什么特殊之处的话,最多也就是人们觉得用它作为交换的媒介会很方便,仅此而已。换言之,黄金只是人们与其真正欲求之物之间的桥梁而已。其实,还有一些交换媒介,并非只有黄金。因此,如果将这种实用、漂亮的物质当成不可替代的东西,那么实在是愚蠢之极。
然而,如今还有很多人没有吸取教训。这其中,绝大部分是那些偏激的保守主义分子。一些倡导供给学派的人士,包括杰克•坎普、史蒂夫•福布斯和罗伯特•巴特莱(《华尔街日报》主编),坚持认为回归金本位是保持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早在60年前,凯恩斯就曾宣称:金本位是一种“野蛮时代的遗存物”。幸运的是,这些后起的米达斯们,不可能拥有一根可以控制实际货币政策的金手指,但他们无疑是很有影响力的。作为共和党内部的重要派系,他们正在努力影响共和党的主张。我们可以通过金本位这一信条,来了解他们的大致思路。
存在这种可能性,即我们迫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回到金本位。不过,这种情形实在是太糟糕。因此,大多数明智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这不太可能发生。那些现代黄金迷(我们暂且将他们称为黄金迷的变种)的想法,实在是疯狂之极。他们对黄金的迷恋,不是实用主义的态度,而是表现为某种神秘主义。
当前的世界货币体系并没有给黄金留下特殊的位置。实际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也不承担将美元和任何东西挂钩的义务。它可以在认为合适的时机根据需要加印或少印钞票。这种无约束的体系,有着极大的好处。首先,美联储的自由度很大,因此一旦遇到实际的或潜在的经济衰退,可以向体系内注入货币以增加流动性。不妨举一个实际的例子,1987年的美国股灾起因于货币流动性的缺乏,如不采取措施就会酿成另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我们向市场注入充分的流动性之后,这次股灾并没有引起实体经济的大衰退。
尽管允许自由浮动的货币体系优势明显,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它会给国际贸易和投资者带来潜在的不确定性。在过去五年中,1美元可兑换的日元从120到80不等。这种浮动究竟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其实是很难具体衡量的,部分原因在于成熟的金融市场对绝大部分此类风险的消化能力比较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代价不容忽视。进一步来讲,这个体系不但赋予了货币管理当局行事的自由,也为他们提供了不负责任的机会。关于这一点,已经在某些国家得到了应验,比如阿根廷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国家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通货膨胀,每一次都得出如下结论:货币独立,犹如盛着毒酒的圣杯!当前的阿根廷国家法律中有一条规定:1比索①与1美元等值。而且,每1比索的发行,都必须有1美元的储备。
因此,关于是否将一国货币与某个外在标准相挂钩,并没有绝对的答案。一种方案是,在货币与货币之间设置固定的汇率,甚至采用共同的货币,它可以使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兑换货币时的不确定性得以消除。对于那些历史上曾有过不负责任劣迹的国家而言,这种方案可以帮助它们重建信用。意大利政府想加入欧洲货币联盟的重要原因是,它希望按照德国的利率重新为巨额外债申请贷款。不过,这种方案会遇到下列麻烦:如果两个国家的货币已经挂钩,其中一个正经受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个则正经受严重的通货紧缩,我们该怎么办?这种情况完全有可能发生。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其他地区的失业率都达到了两位数,唯独联邦德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甚至出现了通货膨胀。由此可见,适合A国的货币政策,未必就适合B国。这些鲜活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货币政策本身存在某种模棱两可——它可以解释为什么睿智的经济学家们在遇到欧洲共同货币这一难题时,会分成不同的派别。我个人的观点是:一般而言,共同货币的建立将导致欧洲陷入更深的失业状态。不过,有很多人并不同意我的这一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