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谁是国有企业破产的罪魁祸首?

火烧 2009-12-0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6
文章探讨国有企业破产背后真正原因,分析改革初期工人收入提升与企业效益增长,揭露三角债等复杂因素影响,反思国企破产责任不应归咎于工人,强调历史背景与政策因素。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噪,说什么文革结束时中国的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同时把国有企业的破产都归咎于原来企业工人的大锅饭上了,结果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还真被忽悠了。以为就是那些工人整天在工厂混日子,导致国企破产的罪责被无端的强加在了工人阶级头上,同时给予了他们下岗失去固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丰厚的福利等等。

改革之初国有企业曾经的辉煌

凡是在国企经历过开放之初的那些一线工人都知道,那时候工人的工作热情特别的高,尤其是实行计件工资的以后。记得当年我在锅炉厂组装车间当电焊工,以前一台四吨锅炉的组装最快也得一个星期,可后来实行计件工资,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后,我们一个小组四个人两班倒,白天两人装锅炉管,晚上两人焊接。快手两天就组装一台,而且水压试验还一次合格。(当时厂里规定一次合格每台炉奖励40元)。手艺差点的3天时间也装完了。我们当时根本就没有八小时的概念,一上班就是十多个小时(中午和晚上加班单位提供免费餐饮)。记得那时行政人员的工资才五六十元,我是77年参加工作的,当时的月工资是64元,没有实行计件工资的时候,算上加班费和保健等,每月也就80多元,自从实行计件工资后,我们一线工人每月都开二三百元,比厂长开的还多。那时的车间主任根本不怕完不成任务,而是利用分配工作任务权利敲诈工人,谁给他送礼了,就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多照顾一下。我是87年参加成人高考在电大半脱产学习三年,电大有课的时候我就白天上班,晚上到单位焊锅炉。毕业后还在车间当我的电焊工。

工人收入增加了干劲做然就高,企业的产量自然就猛增,企业的效益自然好的不得了。那时候我们厂经常分东西,当时我们那帮职工们家里的电饭锅、火锅、沙发、石英钟、煤气罐、压力暖水瓶(那时还没有现在的热水器)、成套的餐具等都是那时候分的。元旦人一麻袋大米,春节分苹果和桔子等成娄,还有带鱼10斤,羊肉30斤,牛肉30斤,有的时候还分点鸡鸭什么的,元宵节分元宵、端午节每人给50元钱、八月节分月饼水果。秋季储菜时候,连蔬菜都分。那个时候在企业工作是非常让人羡慕的,我们厂保卫科的科长是从公安局托人调过来的、厂办主任是从检察院调过来的,还有不少从政府各部门调到我们厂的人。那时政府的公务员不但没有企业行政人员的工资高,还没有年节分的福利。听说当时提升我们厂长到工业局当局长,他死活都不去。

国有企业破产的原因——三角债

94年厂里有一个案子,那天我没事儿在厂门口溜达,厂办主任跟我说:“你不是学法律的吗?今天咱们厂那个案子开庭,厂长和书记都出庭了,你不去旁听?”我急忙赶到法院旁听,法庭辩论时见我厂聘请的律师很菜,我将辩护要点写在一个纸条上悄悄地递给了厂长,他根据我递过去的纸条上写的几个要点发言后,我们厂的官司赢了……

第二天一上班分厂厂长到车间让我交接工具,通知我到厂部报道,就这样我从车间抽到厂里专门成立的法律顾问室,主要负责厂里的诉讼和清欠。当我看了财务科报上来的应收帐款明细表,我才知道我们厂面临着多么巨大的资金压力。一个产值三千多万的工厂,待清理的外欠款就高达八千多万。这么高的应收账款将企业压的喘不过气来,厂长说现在维持生产的资金大部分都是依靠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非常难搞。企业已经面临困境。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都知道,那时候在银行贷款是非常困难的,能够从银行带出款来,公认的好处费是贷款额的百分之十,这还是有关系的。如果没有过硬的关系而靠人托人,那层层盘剥的费用还不知道多少呢。记得当时我们市里处理了市工行的一位行长,据坊间传闻,当时从他办公室搜出来的现款就八十多万元,那些钱都是装在好多信封里面还没拆封的来不及转移的。这一点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各地银行领导的更替情况,几乎是经常有领导因收受贿赂下马的。记得当时人们对这一现象戏谑的称之为,要想提拔快就要到银行工作。因为领导下课的快,他们下课就需要有人替补,不停地下课不停地替补,提拔的机会自然必要比其他部门快多了。

为了尽快回笼资金,那时候我一年的案件就100多个,开始的几年里还能清回来现金,再后来在法院强制执行的情况下也只能执行回各种抵债的物品,什么摩托车、汽车、面粉、水泥、羊毛衫、毛料、呢子等等,再到后来法院去强制执行也不管事儿,几百人围堵法院执行人员的事儿那是经常发生,这一点那个年头在法院干执行工作的法官可能都深有感触。那时几乎全国的企业都不行了,都处于职工开不开工资的境地,有好些单位已经停产好长时间了。

到了改革开放快20年的90年代末期,国企一个一个地相继破产被改制成某些人的公司,那时我已经调到别的企业,曾经参加了企业产改制的运作,当时说的好像叫什么政策性破产,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资产评估时,一台几百斤重的30千伏安的电机才作价30元,一台一两顿重的30车床才200元,那个时候废铁都快一块钱一斤了,当时人们气愤地说,就是砸碎了卖废铁也比那值钱啊!那简直就是白送啊。那个时候我才知道评估有三种标准,一种是企业注册评估,作价很高,一推破烂就能评估几十万元;一种是贷款抵押评估,作价很低,但不离谱。还有一种就是企业破产的评估,简直就是白送!那时我才知道什么叫国有资产流失。据说好多政府负责或参与企业破产的领导在那时候都发了大财。

说到这里,大家应当明白企业的破产是什么原因了吧?那跟工人的大锅饭根本就挨不上边儿!完全是严重的三角债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造成的!一个企业一旦没有了资金支持,你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无力回天。

那么三角债又是谁造成的呢?也可能是管理者失误,也可能是某些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故意而为之。总之是人为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那种情况是全国性的,不是某个地区才有的现象。记得当时中央国务院也曾经多次发文要求清理三角债,但收效甚微。坊间传说的中央文就到国务院还管事儿可能指的就是那个时候。记得当年曾经为某企业到牡丹江市政府清欠,法院都没有办法。据说当地的市政工程就是靠拖欠各地货款建起来的。该笔债权直到企业破产也没有追回。后来看到私有制写进了宪法,我才明白,如果当年不把国企不搞的揭不开锅,怎么搞私有制啊?!国企日子好过的话,企业里的工人们能让吗?还不得跟通钢的工人那样闹事啊??

看看现在那些改制重组后的企业,由于变成了私有性质,工人的福利没有了,工作没有了固定的保障,工资几年都不涨一次,工作时间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原来的工人只要上够八小时,只要自己不愿意,厂长也没办法逼着你加班,现在的工人敢吗?你不干就开除你!工人的地位一落千丈。过去国企里的工人发生工伤可以一辈子无忧,现在在企业因公负伤了,看看工伤保险条例,五级以下伤残一次性补偿,以后在拿着工伤干不了活儿说事儿不行来了,老板会说:“能干就干,不能干你给我混蛋!”

国有企业改革说是砸碎铁饭碗,其实真正砸碎的是那些为国家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工人阶级的铁饭碗!那些不劳而获的领导们摇身一变,都成了私营企业主,他们与某些不法商人勾结在一起,通过贿赂政府官员,一近乎白送的价格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后,依靠盘剥工人的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迅速发家致富。由于现代企业的社会负担没有了,盈利那是自然的,私营老板赚了个盆满钵满,国企的老总们也从过去那点工资转为巨额的年薪制而脑满肠肥。一些不要脸的经济学家们鼓噪说,这是企业家的经营能力,是企业砸碎了工人铁饭碗的功劳。岂不知他们所取得的利润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盘剥工人的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形成的。

如上所述,过去企业的工资都是高于公务员的,如果工人工资按照现行公务员的工资增长比例给工人涨工资,企业的利润将会减少多时少??还有,过去企业职工的住房和医疗以及退休工人的工资等都是由企业承担,面对今天的房价高昂的医疗费以及众多的退休人员,如果将这一部分也按照过去的方式由企业承担,还能有几家企业保持盈利??这些都是改革后国家为了给企业减负取消的,可对职工的劳动保护国家却一直没有取消。而这一块的投入相对于矿山行业是一项特别巨大的投入,那么我们看看现在的企业又有几家企业是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的?又有几家企业在这方面有过高额的投入?如果按照国家的规定执行劳动保护和投入,那些煤老板们能在极短的里之间成为亿万富翁吗?那些频频发生矿难、工伤、职业病等还有可能出现吗??翻过来,如果在当时就将这些从国有企业中剥离出去,再由国家按照企业破产时的价值将原来企业资产交给原来的国企,再让企业真正脱离政府的行政干预并由工人民主选举自己的当家人管理企业,国有企业还有破产的可能吗??!!

虽然我很早就从离开了一线工人的岗位,但我对那些工人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请网友们看了此文之后,千万别再冤枉我们的工人兄弟了,国有企业破产不是工人吃大锅饭弄得,完全是另有隐情。还有人说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那是胡说八道啊。其实真正最难过的不是文革结束后的那几年,通过上面的介绍,整个八十年代十多年的时间全国的企业还是非常好过的,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那么好怎么会到了崩溃的边缘了?企业不好过是从90年到2000年这一段时间,也就是设计师南巡以后的那段时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