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为何以四个“深刻”解说腐败多发?
文章围绕中纪委以四个深刻解析腐败多发现象,分析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对腐败的影响,探讨腐败易发多发的深层原因及社会转型期的挑战。
在外宣办6月22日新闻发布会上,中纪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吴玉良以四个“深刻”来解说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即:“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腐败现象是处在易发、多发的阶段。
正因为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在“深刻”变革、变动、调整、变化之中,社会的诚信体系和信息统计体系并未建立起来,所以,财产申报制度“实行起来是比较难的”。任何一项好的制度,要想行得通、办得到,一定要有一个配套措施和一个水到渠成的环境。
吴玉良为何以四个“深刻”解说腐败多发?我想这首先在于腐败多发总有多发的道理,并且具有多发的“一贯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就指出,由于我们要开放搞活,难免出现贪污腐化,并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美元是贪污腐败高发期,我们正处在这个阶段,所以,贪污腐化现象不可避免。
同时,由于世界总是“深刻”地变化着,腐败必然随着变化而变化、“深刻”而“深刻”。尤其是“深刻”这个词汇太过于天长地久,无论任何时期、任何时刻、任何场合都能见到它的面孔。打开电视,是“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翻开报纸,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点开网页,是“中国人以自身的深刻变化逐步融入世界”。变化是绝对的,而且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因此变化过程永远是“深刻”的。30多年来,我们的社会天天都是“转型期”,转型期也将持续下去,腐败也就随着变化和转型的永无止境而无尽头地易发多发了。
由四个“深刻”让我想到三个问题。
第一,60年来,任何变化变动的“深刻”程度,都不会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那种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才是天翻地覆的转型。但腐败问题绝对没有因“深刻”而多发易发,恰恰相反,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像对待“拿枪的敌人”那样打击腐败现象,创造了一个世界称奇、人民称快的清平社会。这说明腐败的多发、易发与“深刻”并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第二,既然四个“深刻”必然造成腐败的易发多发,那么,四个“深刻”是否都必要?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这两个“深刻”容易理解,因为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内涵是什么?“格局”二字就说明那肯定不是“共同富裕”、“平等”,因为公平是没有“格局”的。这种利益格局,只能是在已经消灭了“阶级”的基础上重建“阶层”,如“富裕阶层”、“中产阶层”、“劳动者阶层”、“贫困阶层”、“特权阶层”等等,以便实现“橄榄型社会”的普世理想。由于每个人要在这些阶层中实现对自己的定位,这便有了“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于是,腐败易发多发。听起来是有道理的,但是,好像我们的资改派并没有设计那个“橄榄型社会”,他们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还有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吧?共同富裕需要利益格局吗?
第三,按照现实的深刻变化和转型,逐渐丧失的正是社会的诚信。要等到社会的诚信体系建立起来,“水到渠成”时再实行财产申报制度,是不是有点缘木求鱼的意味?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她的伟大,正在于她敢于、善于消灭一切邪恶势力,敢于、善于建立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只有永远保持这种“青春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