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评老子“有限有界、动而愈出”的宇宙模型

火烧 2009-12-01 00:00:00 中华文化 1031
文章探讨老子提出的宇宙模型,指出其对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有限性的论证,反驳热寂说、冷寂说与奇点说,强调宇宙能源持续增加,挑战当代科学基本定律的无限性。

   

评老子“有限有界、动而愈出”的宇宙模型  

――论当代科学基本定律的有限性  

                    杨连旭  

                  2007-8-28   

   

        献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伟大导师毛泽东!  

   

【注:本文所引用的通行本《老子》中的相关内容,均已同郭店楚简和马王堆汉帛《老子》相核实无误】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恩格斯称之为19世纪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科学发现。  

在能量转化和守恒条件下,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广到宇宙就得出了熵理论关于宇宙必将热死的“热寂说”;追本溯源就提出了大爆炸理论关于宇宙必将冷死的“冷寂说”和宇宙必将坍缩、回归奇点的“奇点说”。  

无论是“热寂说”,还是“冷寂说”,亦或“奇点说”,都昭示了宇宙必然不死即毁、人类必将灭亡的前景。  

那么,宇宙和人类的前景果然逃脱不了覆灭和消亡的前途吗?绝不是的。  

  其实,早在两千五百年以前,我中华的伟大科学家、思想家老子就论证了:宇宙不仅是个“有限有边、动而愈出” 的有限闭空间,而且还有着持续涌流的能源,这就明确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有限性,否决了熵理论和“大爆炸论”在宇宙中泛滥成“热寂说”、“冷寂说”和“奇点说”的客观条件!  

这也就是说,宇宙之能不仅不是常量,而且还是持续增加的变量。由此,包括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和熵增原理等当代科学的基本规律,都将不复科学。  

这样,自17世纪以来,由西方众多科学大师呕心沥血建筑的当代科学大厦面临着倾覆的危机!  

   

(一)  

   

《老子》之25章指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有个东西在混沌时期形成,在天地形成前诞生。无声无息啊空虚旷阔啊,始终独立而不更变,循环运行而不懈怠,可以认为它是宇宙根源)。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我们不知道它名叫什么,(取名为“道”,勉强命名它叫“大”)。  

    其中:  

1.“字”字会意兼形声;从宀〔mián〕从子,子亦声;本义:生孩子;动词“取名,取字”:“取表字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离骚》)  

 2. “大”字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古时代,“太”和“泰”多写作“大”:“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如果心里只图简便,又以简便的方法做事,那不是太简单了吗)?”(《论语·雍也》)  

毫无疑问,老子在此指出:  

一是、有一种物质形成了宇宙;  

二是、这种形成宇宙的物质是运动着的,其运动空间形成了宇宙空间;  

三是、这种形成宇宙的物质在当时还没有合适的名称,只得取名为“道”。  

那么,这个“道”究竟是何方神圣,能有多少呢?《老子》之第4章指出:  

道(能量):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向上涌流可使用却不溢出,深潭一样啊,像万物本源)。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折损它的迅猛,消除它的杂乱,混合它的光线)(聚合它的灰尘),  

湛兮似或存(清澈明净啊,似乎还是存在)。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是谁的后代,依随天帝的祖先)!  

其中:  

1.“冲”字形声;从水,中声;本义:向上涌流;《说文解字》“冲,涌摇也。”  

2.“盈”字会意;从皿;《说文解字》:“满器也。”动词“溢出”:“水流而不盈。”(《易·坎》)  

3.“象”字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动词“依随”: “百姓岂敢不顺上之法,象上之志。”(《荀子·君道》)  

4.“先”字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名词“祖先,前辈”:“酎饮尽欢,乐先故些(畅饮美酒尽情欢,祖先故旧都喜欢)。”(《楚辞·招魂》)  

那么,这个不仅“先天地生”、竟然 “可以为天地母”的“道”还能是什么呢?  

当然,只能是当今科学意义上的“能”!  

对于老子的“道”,历来解说不一。许多人都把老子的这个“道”称之为“世界本源”,那么“世界本源”又是什么呢?当然是宇宙之能啦。  

1910年后,电子、原子被发现,量子论形成和发展,能量论的代表奥斯特瓦尔德也承认了原子的存在,原子论开始上升为主流地位。但是,这却绝不意味着随之也就否定了“能是万物之本原”的论断。不仅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年,德裔美国科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年-1976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立人)等相当数量的科学大家,依然坚持着“能是万物之本原”观点。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在《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中指出:  

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  

同时,爱因斯坦预言了物体的能量E和质量m有当量关系,揭示了质量(m)和能量(E)的相当性,确定了质量和能量有的当量关系:  

E=mc²  

这个关系式的意义在于:表明了物体中所贮藏的能量,揭示了“能是万物之本原”,物质是能量的存在形式,存在世界是物质的,更是能量的,解释了如镭等放射性元素所以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原因。  

此后的“大爆炸论”既包含了能量转化和守恒,也包含了包括粒子在内的所有物质都产生于能,其得到公认也就意味着“能是万物之本原”得到了公认。  

尤其是,量子学说也表明,原子是无限可分的,粒子-反粒子对既可以从能量中产生,也可以重新全部变为能量。反粒子与正粒子相遇时会在顷刻之间转化为能量和光子而双双消失,电子、正电子、中微子和光子不断地从能量中创生和湮灭。  

那么,“能”和“能量”这样的科学概念又怎么在此就变成了老子的“道”呢?  

关于“能”和“能量”的概念,近代力学奠基人、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1564-1642)于1633年用“动量”;科学天才、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兹(Gottfrien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于1695年用“活力”进行了表述;直到1851年才由开尔文在表述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时才对“能”和“能量”的概念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和使用,之后格拉斯哥大学的力学教授兰金(William John Rankine,1820—1872)首先把“力的守恒原理”改称为“能量守恒原理”。  

所以,此前2300年,在东方的中国,老子只能是以他所处时代的我中华语言特征,将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能”和“能量”命名为“道”,并且唯恐他人不懂,再三解释:“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不仅是有名词“行走的大路、规律”,而且还有动词“行路、运行”之义。《国语·周语中》“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所以,《老子》将“能”取名为“道”,既表明“能”是处在运动中的,也寓意“能”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所以,同西方的“能”相比,《老子》的“道”,不仅时间在先,而且内涵丰富。  

不仅如此,《老子》之第4章还特别强调了:宇宙之能“道”是“冲而用之或不盈”和“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就说明:  

一是、宇宙之能不仅是有着深潭一样持续涌流的源泉,而且是无形无色、无声无息、分布旷阔、不会外溢、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  

二是、既然宇宙之能持续涌流不会外溢,那么宇宙就是有限的闭空间。  

   

                       (二)  

   

宇宙之能有着持续涌流的源泉;宇宙之能循环往复、用之不竭。  

这都是现代科学技术也无法得知和证实的难题,那么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结论怎见得就是正确的呢?  

确实,我中华传统化留下了许多科学结论,却没有留下相应的论证过程。因此,现代的许多人不予认可。  

这是万分荒唐和极端错误的!  

第一、科学就是对幻想和假说的求证。实际上,西方科学基本就是在对假说和猜想的追求中发达起来的。有不少科学结论,在最初并没有相应的论证过程,就是一个假说,但却成为了普遍接受的思想。后来证明,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有的至今没有结论。  

阿佛伽德罗的分子假说、麦克斯韦妖精、哥德巴赫猜想、普朗克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包括宇宙大爆炸理论在内的各种各样宇宙模型,……  

诸如此类、比比皆是。  

第二、诚然,就技术能力而论,当今世界比老子时代不知进步了多少,但是相对于宇宙而言,这个进步是十分有限的,对宇宙学的研究结果并不必然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就如同,两群蚂蚁研究地球,一群利用常规蚁用技术,依靠自己强大的思维能力,一群则利用视距 20公里 的最先进蚁用望远镜,那么它们之间地球学的研究水平,孰高孰低,差异几何呢?!  

当然无法断定。因为相对于地球学而言,视距 20公里 的蚁用望远镜只能为研究提供些蛛丝马迹,并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这样,蚂蚁的思维能力就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呢。  

其实,人类的宇宙学研究就等价于蚂蚁的地球学研究。正如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当年在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演讲中所指出:“我们以有限的人类智慧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奥秘,是一个永不终止的过程。”  

所以,尽管没留下自己的相应论证过程,当今的科学技术也还无法证实,但却丝毫不影响老子的宇宙观在当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更何况,老子先于李政道等当代科学家2500年论证了“暗能量”的客观存在,当今的科学技术已经证实了老子相关结论的正确性呢!  

    《老子》之25章指出:                      

视之不见,名曰夷(看也看不见的,称之为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听也听不到的,称之为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摸也摸不着的,称之为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这三种东西不能刨根问底),  

故混而为一(原因是混为一体)。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它上升也不明亮,它下降也不昏暗),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再三衡量也无法描述,只好回到无实体论)。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就是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实体的形态);  

是谓惚恍(就是隐隐约约的感觉);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迎着它不见它起点,随着它不见它终点)。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控制最初的能量,用来统驭现在的一切)。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能够掌握最初的开始,就是能之根本所在)。  

显然,老子在此指出:宇宙之能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不明亮、不昏暗、无形状、没实体、只能以思维感觉,找不到始终的。  

这不就是当今科学的所谓“暗能量”嘛。   

1997年12月,“大红移超新星搜索小组”成员、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学家罗伯特·基尔希纳在对遥远的星系中正在爆炸的超新星进行观察时发现,超新星比想像要暗淡。同时,美国航天局在轨道中运行的威尔金森微波仪探测卫星收集到的材料也证明了超新星在发生同样的变化。    

这就意味着,这些超新星的距离比原来认为的更远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惟一解释应该是,宇宙膨胀速度非但没有在自身重力下变慢反而在加速了。  

这就说明,决定宇宙总体的力量不是已知的引力和重力等作用力,宇宙中还存在着不为人知的神秘力量在远距离上对抗着引力的拖拽,从而克服了引力的作用把物体推开,使星系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相互远离,推动着宇宙加速膨胀。   

关于这个神秘的力量,一些科学家提出“暗能量”概念。科学家们猜测:宇宙可能存在着目前人类还未认识到另种状态的物质,是“暗能量”的载体,称之为“暗物质”。  

1998年以后的天文观测表明,宇宙总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由暗能量构成。  

1999年11月,李政道在中国科学院作了《物理学的挑战》的演讲。其中,专门论证了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客观存在性,他甚至认为“整个宇宙至少90%以上(很可能99%以上)是暗物质”,并强调:  

“暗物质是什么我们不了解,类星体的能源我们不知道,所以这个宇宙充满了人类还没有了解的东西,要年轻一代去深入研究。”  

新世纪之初,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布研究报告《建立夸克与宇宙的联系:新世纪11大科学问题》中,“暗物质”本质问题和“暗能量”性质问题分列第一、第二位。报告认为,暗物质和暗能量是未来几十年天文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此之多的“暗物质”“暗能量”究竟是什么,又是从何而来呢?  

这是当代任何宇宙模型也无法解释,更无法揭示的!所以,只有一种可能:  

来自宇宙之能源,是宇宙之能源持续涌流出来、分布在宇宙空间的宇宙之能。  

   

             (三)  

   

既然宇宙之能不仅是有着深潭一样持续涌流的源泉,而且是无形无色、无声无息、分布旷阔、不会外溢、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  

那么,所谓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宇宙总体意义上就是不能成立的;  

这样,相关的必然结论:  

一是、所谓的热力学定律在宇宙总体意义上也是不能成立的;  

二是、宇宙膨胀的原因就是能源的持续涌流,并不是什么引力的作用,也就不可能如霍金在《时间简史》之第8章中所强调:“宇宙会膨胀到一个非常大的尺度,并最终重新坍缩成为在实时间里看起来像是奇点的一个东西。”  

由此,关于宇宙的所谓“热寂说”、“冷寂说”和“奇点说”自然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以老子的宇宙学理论否定了宇宙的“热寂说”、“冷寂说”和“奇点说”,对人类的发展进步有着重大的、乃至决定性的意义!  

第一、就社会而言,既然老子指出宇宙之能,不仅有着持续向上涌流的能源,而且循环往复、用之不竭,宇宙既不可能“热寂”,更不可能“冷寂”和“坍缩”,那么人类就要以充分的理由科学合理地调整心态、振奋精神:  

其一、保持健康向上的进步心态和欣欣向荣的精神风貌,坚决破除所有关于宇宙和人类前景的悲观失望情绪,清除一切关于宇宙和人类的短期发展思想;  

其二、坚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信念,树立起实现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远大目标;  

其三、树立为着实现人类最美好的远大理想,一辈又一辈、一代接一代,矢志不移、努力奋斗的雄心壮志!  

第二、就科学而论,有充分的理由以我中华伟大科学家老子的先进思想为指导,从根源上把握宇宙之能的规律,实现人类进步的捷径发展。  

人类的宇宙学研究就等价于蚂蚁的地球学研究。不要以为今人就必定必然比古人先进和正确,关于宇宙学问题,尤其如此!  

老子的宇宙学研究就远远先进于今人,从《老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老子的思想有多么的先进,是迄今为止的后人所不可企及的。  

其一、老子关于“宇宙是持续膨胀”论述要先于弗里德曼关于爱因斯坦方程解描述的是膨胀宇宙2400多年!  

《老子》之第5章中强调: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天地间的空间,如同牛皮风箱呀)!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空却不凹陷,发动就愈膨胀)。  

    这已经明确指出,宇宙不仅不会坍缩,而且是在活动着、膨胀着的。  

其中:  

1.  橐龠:古时冶炼用的牛皮风箱。   

2. 动(形声;从力,重声;《说文解字》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动词“发动”:“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孙子·势篇》)  

其二、老子建立了“有限无界、能源无限、动而愈出”的动态宇宙模型,比1917年爱因斯坦建立的“有限无界、没有中心”的静态宇宙模型,不仅先于2400多年,而且更符合当代科学的观测和思路!  

《老子》之25章还强调:  

   “大”曰“逝”(“能”叫做消失),  

“逝”曰“远”(消失叫做走路走得很长),  

“远”曰“反”(走路走得很长叫做返回)。  

这样,结合“冲而用之或不盈”和“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就描绘了一幅完整的宇宙之能循环运行线路图,展示了一个“有限无界、能源无限、动而愈出”的动态宇宙模型。  

其中:  

1.“远”字形声;从辵(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形容词“走路走得长”:《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2.“反”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动词“返、返回,回归”:“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刺秦王》)  

其三、老子关于银河系研究成果的水平,是当代科学至今还未达到的高度!  

1610年,当伽利略把他制作的望远镜指向天空时,人类才恍然大悟:所谓东方的银汉、西方的“奶路”原来竟然是条星河!  

现代科学直到,1952年才证实银河系的旋臂结构;1958年,才发现银河系中心的复杂结构和银核中有强烈宇宙射线辐射的爆发现象,在那里恒星以高速围绕着一个不可见的中心旋转。  

 “银汉迢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美丽银河,在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笔下却是:  

“有暗能量暗物质、有生成物质能力、蜿蜒曲折、有能量源泉的银河系。”  

《老子》以当时历史条件下最精练的文字“玄牝”,最准确地描述了银河系的实质和特征。其中,有关银河系中“有生成物质能力、有着能量源泉”这是今人也还不知的呢!  

诸如此类,等等,至少证明:我中华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老子在2500年前关于宇宙学的研究成果,在当今依然有着深刻地现实意义。所以,以我中华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老子的先进思想为指导,就能实现人类进步的捷径发展。  

   

              (四)  

   

  以我中华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老子的先进思想为指导,实现人类进步的捷径发展,重点在于:  

第一、坚持“能是万物之本原”的论断,以收纲举目张之神效。  

老子指出:现代“能量”概念的“道”,不仅“先天地生”、“象帝之先”,而且“渊兮似万物之宗”、“可以为天地母”,这是破解一切自然的根本所在!  

其一、就微观世界来看,《庄子·天下》中记载了我国公元前四世纪学者惠施的定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据此,毛泽东提出了“物质无限可分论”。  

为此,1977年在夏威夷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197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科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格拉肖(SheldonLeeGlashow)在发言中强调:  

“我们究竟还要找到多少种夸克和轻子,才能看到有规律性存在的信号,才能察觉还没有想到的更深结构的线索呢?洋葱还有更深的一层吗?夸克和轻子是否都有共同的更基本的组成部分呢?许多中国物理学家一直是维护这种观念的。我提议把构成物质的所有这些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纪念已故的毛主席,因为他一贯主张自然界有更深的统一。”  

那么,物质为什么无限可分,自然界“更深的统一”是什么呢?  

我们说,因为物质只不过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能量又是“寂兮寥兮”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可如何能够分尽呢。所以,自然界“更深的统一”就是最终统一于宇宙之能。  

其二、从宏观世界而论,能量是宇宙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2007年8月28日 《中国评论新闻网》报道《科学家:暗能量是宇宙膨胀的最大动力》: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艾达姆•里斯(Adam Riess)和他的合作者通过哈勃的数据对古老的恒星爆发进行研究后发现,在过去的90亿年时间中,暗能量是宇宙的膨胀的最大动力。  

那么,暗能量究竟是什么呢?  

实际上,暗能量“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正是宇宙之能的本质表现。宇宙之能“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和“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又是“独立而不改”的,也就无所谓载体,包括暗物质在内的实体,不过是其存在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第二、科学界定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及相关定律的定义域范围,以严格区别科学研究的适用范围。  

人类的宇宙学研究就等价于蚂蚁的地球学研究。在蚂蚁看来,海水必定是守恒。试想,以蚂蚁的时空观怎么会及时掌握地球温室效应导致的海面上升呢?  

同理,人类现有的时空观也不可能及时全面掌握宇宙之能的变化。不要忘记:1922年,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的埃德温·哈勃(Hubble Edwin Powell,1889年-1953年)和他的助手米尔顿·赫马森开始用当时最大的二百寸天文望远镜认识“造父变星”时,直到这时,人类才知道:银河系只不过是宇宙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人类知道银河系外还存在着宇宙,最多也不过77年!  

无论是宇宙之能的增减,还是宇宙规模的涨缩,反正宇宙总体的各种变化,只有在足够大的时空中才能显现。以现今人类的时空范围,研究宇宙总体变化,波尔兹曼关于“反熵”现象的论述在就此恰如其分了:  

“原则上是存在的,只是对于一般实验系统,这种现象之几率非常非常之小,在宏观世界实际上不可能观察到。”  

蚂蚁尽管不能掌握全球变暖,可这却丝毫也不影响它们依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球知识生存和发展。人类依据现有时空观得出的科学结论,虽然还不足以认识宇宙总体,可却也并不影响人类以现有时空观的生存和发展。正因如此,我们只能在承认宇宙之能源持续涌流的基础上界定:  

其一、在地球人现今的相对小速度小时空内,宇宙之能是既定的常量;  

其二、在宇宙的相对大速度的大时空中,宇宙之能是增加的变量;  

其三、所谓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和包括物质不灭定律、热力学定律在内的所有相关科学结论,只是在现今人类的时空中才能成立,在宇宙总体的大时空中就不见得成立。  

在这个定义域范围内,人类尽管放心大胆地以已有的科学结论指导发展,只是不要将其推广到宇宙总体研究之中。  

第三、以老子“有限无界、能源无限、动而愈出”的宇宙模型为指导,在宇宙的相对大速度的大时空中发展科学,找到宇宙之能源,直接获取能量。  

在老子看来:  

一是、因为有着“冲而用之或不盈”之能源的持续涌流,宇宙不仅是“虚而不屈”,而且还是“动而愈出”膨胀着的;   

二是、宇宙之能不仅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如此这般“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犹如地球上的水一般,天上地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没有起始,无所谓收缩的循环不已着,而且还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和“是谓惚恍”的。  

由此可见,在老子的宇宙模型中,能量就像是天上的水汽,宇宙犹如空中之云团:  

其一、没有固定的形状,随着能量补充的增减,不断扩张和变化着形态;  

其二、能量在其内永不停地运动着,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存在形式,各类星球就如云中之水珠,只不过是能量在其中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大小颗粒;   

其三、能量的存在以“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和“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本性为主,不均匀态分布,能量和星球多集中在中部,愈近边缘愈是稀薄稀少。  

关于老子的宇宙模型,即便是总体粗略的形容也是“绳绳不可名”,难怪我中华先人要造出了个“炁”字来,这是对宇宙最好的描述!比波尔兹曼关于宇宙类似气体状态的分子集团更有意境。  

掌握老子的炁宇宙模型的根本就在于掌握宇宙之能源。物质是能量的存在形式,物质世界的发展是能量变化的表现。所谓物质不灭定律,其实是能量不灭定律。物质世界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由物质利益所决定的。从源头和根本上寻求能量变化,就是最大限度地掌握能量变化规律,最高效率地利用能量、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类需要的基础。  

所以,寻找宇宙之能源的所在对于人类的发展进步有着决定性意义,依据老子的指点,寻找宇宙之能源理应成为人类探索宇宙之第一的目的和首要的任务。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控制宇宙之能源,以统驭现在的一切)。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能够掌握最初开端,就是能量之根本所在)。  

《老子》指明:宇宙之能尽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和“是谓惚恍”,可却也是能够被掌控的,控制了宇宙之能源,就能统驭宇宙的一切。  

也就是说,人类如果能找到并控制宇宙的最初能源,那么古老的神话就会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就能达到人定胜天的境界,就可以全面实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随心所欲地改造客观世界。  

到那时,人类就可能如太上老君一样炼出金丹,直接摄取宇宙之能,成神作仙,根本无需一日三餐之劳。  

到那时,人人都成了孙悟空,个个都能七十二变,一应物什,唾手可得。  

那么,宇宙之能源在哪里,有什么主要标识呢?《老子》书中自有交待,不能向外人道!  

这可是我中华民族远远胜过“四大发明”的特大知识产权问哟。  

   

   

                      2007-9-9 -18:4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