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民主的本质要求所在

火烧 2009-11-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39
文章强调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民主的核心,探讨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历史进程,分析剥削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指出只有彻底消除剥削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人类是以社会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社会,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单独地存在和发展。人类在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共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共同提高了人类智慧,共同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和剩余价值,这就使人类对社会财富和剩余价值的分配产生了一对具有根本对立的矛盾,即阶级矛盾:一方面,大量的社会财富和剩余价值原本就属于人类共同创造,共同所有。生产力越发达,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和剩余价值就越丰富,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更是人类区别于地球上其它动物而得以发展的本质属性——社会性;另一方面,作为动物的一种高级形态的人类个体,其潜意识中还大量保存着原始的、落后的、与其他地球动物相同的自私和贪婪,只不过这种“自私”和“贪婪”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比之兽类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自私”与“贪婪”以一种不断加大的阻力,存在于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它天生地属于人类社会的个体或者极少数,但却总是妄图通过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控制(垄断),以达到其剥削压迫他人,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目的。这种现象的存在,从总体上极大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于其民主程度的不断改善。从奴隶社会开始,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占人类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无数次阶级斗争,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解放,伴随着资本垄断权力的不断缩小。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由于奴隶阶级的斗争,迫使奴隶主阶级不得不放弃对劳动者——奴隶人身自由的控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劳动人民的斗争,特别是农民起义,迫使封建君主不得不放弃君主制,将社会资源的控制权交给社会,由数个在“市场竞争”中的“强者”分别控制不同的社会资源,从而加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化,劳动者同时也获得了就业的相对选择权。但是,资本主义并没有解决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劳动者本身应有的权力问题,更没有解决人类社会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问题。要彻底解放生产力,就必须要实行劳动人民即无产阶级的民主,要实行真正的民主就必须消灭一切剥消制度和剥削阶级思想,使劳动者得到真正的解放,使生产力得到真正的解放。上世纪初开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使人类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并迫使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进行所谓“改良”,纷纷披起了“民主、自由、公平、正义”外衣,用以隐盖其剥削、压迫、侵略、掠夺的本质。然而,民主文化和制度的真正确立取决于人们的觉醒,需要有个历史过程,它会伴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完善,也会由于阶级斗争激烈程度而出现反复。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实现民主,只有占人类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

  民主的本质是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作为一个社会,民主的核心就是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因此,看一个社会是否民主,一是要看其决策机制是否符合民主要求,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落脚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试问当今那个资本主义国家有这样鲜明的民主决策机制?资本主义所谓的“民主”只不过是围绕着资本集团利益转的投票游戏,而且只能选人不能决策,连总统和政府都成了资本们绑驾利用的工具和顶罪羊,谁敢捍动资本们的利益,谁就犯了资本们不可饶恕的大罪。二是要看其民主监督机制是否民主。在这方面首先要看国家的民主监督机制、军队的民主监督机制和各省以下的民主监督机制。就我国毛泽东时代来说,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省以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军队基层连队的士兵委员会,特别是农村人民公社的社员代表大会和城镇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这些监督机构的人员组成都是以普通劳动者和士兵为主体,除这些机构外,全国人民特别是普通劳动者对他们生活工作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涉及到的任何人都有监督和纠正并不受任何打击报复的权利。此外,在当时的中国除正规的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谋体外,还允许人民群众“四大”和罢工、罢课、游行示威等。而且,在这些民主监督下,任何官员的贪腐行为随时都会受到彻底的清算。这些民主权力在资本主义国家简直是不可想象!那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员或董事长能让工人、农民、学生群众随时进行监督、批判和纠正吗?三是要看作为社会主体的绝大多数劳动者与国家管理者、军队管理者、企业管理者的社会地位是否平等,特别是经济地位的平等,决定着其他地位的平等。唯物主义者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存在决定意识。那么,在人类社会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呢?是社会拥有财富的总和?不是;是社会拥有生产资料的总和?也不是;是所谓“GDP”的多少?更不是。 “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资源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生产关系、分配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关系的总和,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民主的,那么它的“上层建筑”就必然是民主的。因此,作为“经济基础”核心的企业,必须要实行民主制度,包括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度、企业利润的分配制度、企业权力的监督制度和决策制度都必须实行民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及整个社会的民主,才能出现先进的生产力,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任何个人利益和意志至上的理念,以及在这种理念下产生的制度都不可能产生社会的真正民主,也不可能出现先进生产力,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人类有史以来围绕着“经济基础”的一切斗争,都是“上层建筑”领域的“阶级斗争”,如果我们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阶级斗争”其本质就是民主与反民主的斗争。因为民主的“民”不是单独指向任何个体,它代表的是社会群体的绝大多数或者说“整体”,而民主则是指整体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在这个社会整体中,任何个体的利益和意志如果超出整体利益和意志范畴,就会形成一种反民主的特殊利益和特殊意志阶层,而这种特殊利益和意志的实现形式,往往都是通过剥削、压迫和掠夺来实现的,所以称之为“剥削阶级”,这个“剥削阶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毫不例外地属于极少数,而“被剥削阶级”即广大的劳动人民,历来都是绝大多数。因此,要实现绝大多数人这个整体的共同利益和意志——即“民主”,就必须把绝大多数劳动者(被剥削阶级)团结起来,与极少数(反民主)的“剥削阶级”进行斗争,直到民主的实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